一种拉深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998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8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冲压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拉深模具。其主要是由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组成;所述的上模机构主要由上模座、凸模、压圈和上紧固圈组成;所述的压圈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凸模卡设在压圈上,所述的上紧固圈固定在压圈上;所述的下模机构主要由下模座、下紧固圈、凹模、定位圈、卸料件和校模圈组成;所述的下紧固圈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所述的下紧固圈上内嵌有校模圈,所述的校模圈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圈,所述的凹模设置在定位圈的下部,所述的卸料件设置在凹模的下部。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利用三个不同内径的凹模来实现拉深过程中的二次拉深,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拉深件的尺寸,一次成型到位,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冲压件的
,尤其是一种拉深模具。技术背景拉深,也称拉延、拉伸、压延等,是指利用模具,将冲裁后得到的一定形状平板毛坯冲压成各种开口空心零件或将开口空心毛坯减小直径,增大高度的一种机械加工工艺。用拉深工艺可以制造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与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能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因此在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仪表、电子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拉深工艺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现有的拉深模具中常常会出现拉深件的深度尺寸不到位,因为在拉深的过程中会出现回弹的现象,导致深度尺寸变小,严重影响了拉深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拉深件的尺寸问题和生产过程中的回弹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深模具,主要是由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组成;所述的上模机构主要由上模座、凸模、压圈和上紧固圈组成;所述的压圈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凸模卡设在压圈上,所述的上紧固圈固定在压圈上;所述的下模机构主要由下模座、下紧固圈、凹模、定位圈、卸料件和校模圈组成;所述的下紧固圈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所述的下紧固圈上内嵌有校模圈,所述的校模圈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圈,所述的凹模设置在定位圈的下部,所述的卸料件设置在凹模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的卸料件的两侧还设置有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模为三个内径不同的凹模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利用三个不同内径的凹模来实现拉深过程中的二次拉深,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拉深件的尺寸,一次成型到位,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模座,2为凸模,3为压圈,4为上紧固圈,5为下模座,6为下紧固圈,7为凹模,8为定位圈,9为卸料件,10为校模圈,11为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拉深模具,主要是由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组成;上模机构主要由上模座1、凸模2、压圈3和上紧固圈4组成;压圈3设置在上模座1的下表面上,凸模2卡设在压圈3上,上紧固圈4固定在压圈3上;下模机构主要由下模座5、下紧固圈6、凹模7、定位圈8、卸料件9和校模圈10组成;下紧固圈6固定连接在下模座5上,下紧固圈6上内嵌有校模圈10,校模圈10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圈8,凹模7设置在定位圈8的下部,卸料件9设置在凹模7的下部。其中卸料件9的两侧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1。凹模7为三个内径不同的凹模。虽然以上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深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组成;所述的上模机构主要由上模座、凸模、压圈和上紧固圈组成;所述的压圈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凸模卡设在压圈上,所述的上固定圈固定在压圈上;所述的下模机构主要由下模座、下紧固圈、凹模、定位圈、卸料件和校模圈组成;所述的下紧固圈固定连接在下模座上,所述的下紧固圈上内嵌有校模圈,所述的校模圈的下部设置有定位圈,所述的凹模设置在定位圈的下部,所述的卸料件设置在凹模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深模具,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组成;所述的上模机构主要由上模座、凸模、压圈和上紧固圈组成;所述的压圈设置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上,所述的凸模卡设在压圈上,所述的上固定圈固定在压圈上;所述的下模机构主要由下模座、下紧固圈、凹模、定位圈、卸料件和校模圈组成;所述的下紧固圈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华赵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华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