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8285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可以先通过读取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后然后再去用识别器读取另一端无源RFID标签获取连接线的编号,如果编号相同则为同一根线,无需肉眼就可准确、方便的识别,能够帮助在杂乱无章的线堆中迅速找到需要寻找的那根连接线或是迅速确定是否为同一根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技术介绍
电子时代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在日新月异的出现,各电子设备之间的联系也是各种各样的。生活中我们基本天天都与这种的连接机构接触,例如手机充电线与手机的连接,电脑的usb接口线,电脑与外接设备的连接线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连接装置。连接线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在美国,它是:AWG是美国的连接线标准(American Wire Gauge)高速信号传输,传输线的趋肤效应是最大的区别。对普通用户,数据率是硬盘和OS决定的,满足正常使用下,没有区别。常见的接口分类有:USB接口类型、HDMI接口类型、VGA接口类型、DVI接口类型。相信大家对于USB接口并不陌生,不过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在数学上,网络是一种图,一般认为专指加权图。网络除了数学定义外,还有具体的物理含义,即网络是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是人类发展史来最重要的专利技术,提高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1999年之前,人们一般认为网络的结构都是随机的。但随着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别发现了网络的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并分别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要连接局域网,网线是必不可少的。在局域网中常见的网线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三种。双绞线,是由许多对线组成的数据传输线。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所以被广泛应用,如我们常见的电话线等。它是用来和RJ45水晶头相连的。它又有STP和UTP两种,我们常用的是UTP。双绞线端接有两种标准:T568A和T568B,而双绞线的连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直通线缆和交叉线缆。直通线缆的水晶头两端都遵循T568B标准,而交叉线缆的水晶头一端遵循568A,而另一端则采用568B标准。由于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生活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网线和连接线(本专利技术统称为连接线),由于线太多或太长,有时如何找到一根线另一端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堆线或两端不在房间的时候。现实中有的采用纸质标签来标识连接线的,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标签字迹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褪色直至无法辨识;二是采用粘帖方式的标签其粘帖面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失效掉落。另外,纸质标签是肉眼识别的,这就存在人为识别错误的可能,所以,纸质标签标识连接线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纸质标签标识连接线存在字迹褪色、粘帖失效掉落以及肉眼识别可能有人为错误等不足,设计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采用无源RFID标签来标识,寿命长、无需电源,其技术方案如下: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可以集成到连接线两端的连接头,也可采用比较结实耐用的绑扎或紧固件将无源RFID标签附加到连接线两端。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可以将无源RFID标签本身的编码、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在局部唯一即可,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唯一,只要自己能搞清即可)及对应关系存在一个数据库中,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连接线的编号,先读取无源RFID标签的编码然后查对应关系数据库(可放在识别器内,也可放在识别器可以访问的后台服务器中)从而获得连接线的编号;还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有时我们不仅要识别两端是否为同一根线或确定的某根线,还要在线的中间来识别是否为同一根线或确定的某根线,所以需要在中间再集成或附加,同样此无源RFID标签本身的编码、连接线的唯一编号及对应关系存在同一个数据库。射频识别(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最初盟军利用无线电数据技术来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和军舰。战后,由于较高的成本,该技术一直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未很快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芯片和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欧洲开始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到二十一世纪初,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被动式标签也称为无源RFID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取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取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目前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是RFID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不仅决定着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原理(电感耦合还是电磁耦合)、识别距离,还决定着射频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备的成本。工作在不同频段或频点上的射频标签具有不同的特点。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波段之中。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13.56mhz,27.12mhz,433mhz,902~928mhz,2.45ghz,5.8ghz等。(一)低频段射频标签。低频段RFID标签简称为低频RFID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khz~300khz。典型工作频率有:125khz,133khz。低频RFID标签一般为无源RFID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RFID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米。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低频标签有多种外观形式,其中应用于动物识别的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低频标签的主要优势体现在:RFID标签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具有省电、廉价的特点;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可以穿透水、有机组织、木材等;非常适合近距离的、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应用。低频标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RFID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与高频标签相比:RFID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二)中高频段射频标签。中高频段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mhz~30mhz。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段的射频标签,从射频识别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识别编号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两端各集成或附加一个无源RFID标签,两个无源RFID标签均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识别器通过读取其中任一一个无源RFID标签来获得所述连接线的编号;或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在连接线中间再集成或附加至少一个对应所述连接线的唯一编号的无源RFID标签。2.一种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苗叶王伟郑阿军陈徐建郭义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禄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