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偶联的结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9769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5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属于抗体偶联药物领域。环磷酰胺和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偶联结合物;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为全新序列。偶联结合物制备步骤包括:(1)用0.1 mol/L HCl溶液配制2‑8mmol/L浓度的环磷酰胺;(2)4℃,滴加1%NaNO2,持续搅拌,反应20‑30分钟;(3)用pH8‑10的缓冲液溶解所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4)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溶液中加入重氮化的环磷酰胺,调节pH到9‑10;(5)4‑8℃,反应2小时;(6)PBS透析2天,即得。所述偶联结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有益效果在于促进环磷酰胺的肿瘤靶向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偶联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的结合物。
技术介绍
环磷酰胺是广谱抗肿瘤药,用于治疗白血病及其他肿瘤。其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中经微粒体功能氧化酶转化成醛磷酰胺。而醛酰胺不稳定,在肿瘤细胞内分解成酰胺氮芥及丙烯醛,酰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环磷酰胺是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干扰DNA及RNA功能,尤以对前者的影响更大,它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对S期作用最明显。临床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肺癌等,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儿童肾病综合征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尽管如此,环磷酰胺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常见副作用:1.骨髓抑制;2.静脉炎;3.消化道反应;4.脱发等。产生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环磷酰胺为广谱抗肿瘤要求,特异性较差,对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专利技术人希望能够将环磷酰胺与特异性的抗体偶联,从而产生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液泡膜蛋白1(Vacuole membrane protein 1,Vmp1)是新近发现的一类跨膜蛋白,在进化中高度保守,提示其可能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和跨物种的重要生命活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Vmp1为蛋白分泌、细胞器官形成及多细胞发育过程所必需,在诸多肿瘤相关的细胞学过程(包括细胞膜运输、生长增殖、自噬等)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提示Vmp1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Vmp1是细胞-细胞间连接及紧密连接形成的重要成分,其在调控细胞粘附能力方面的强大功能,提示Vmp1可能参与HCC侵袭转移过程。研究发现,液泡膜蛋白1(Vacuole membrane protein 1,Vmp1)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此,液泡膜蛋白1抗体可以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且本身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但是液泡膜蛋白1抗体的分子量较大,具有抗原性,长期用于人体会产生中和反应,降低药效。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特异性强,纯度较高的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偶联的结合物,促进环磷酰胺的肿瘤靶向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异性强,纯度较高的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偶联的结合物,促进环磷酰胺的肿瘤靶向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其特征在于:环磷酰胺和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偶联结合物;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为全新序列。所述偶联结合物的制备,步骤包括:(1)用0.1mol/L HCl溶液配制2-8mmol/L浓度的环磷酰胺;(2)4℃,滴加1%NaNO2,持续搅拌,反应20-30分钟;(3)用pH8-10的缓冲液溶解所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4)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溶液中加入重氮化的环磷酰胺,调节pH到9-10;(5)4-8℃,反应2小时;(6)PBS透析2天,即得。所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所述偶联结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优选为在制备用于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可用于促进环磷酰胺的肿瘤靶向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有益效果在于(1)提高环磷酰胺在体内肿瘤组织的浓度;同时降低环磷酰胺在全血,以及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的分布;(2)显著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3)降低环磷酰胺的毒性;(4)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能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5)提高荷瘤小鼠生存率。具体实施方式多肽由上海生工吉尔合成。实施例1制备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用0.1mol/L HCl溶液配制2mmol/L浓度的环磷酰胺;4℃,滴加1%NaNO2,持续搅拌,反应20分钟;用pH8的缓冲液溶解所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溶液中加入重氮化的环磷酰胺,调节pH到9;在4℃,反应2小时;再用PBS透析2天,冻干,即得。实施例2制备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用0.1mol/L HCl溶液配制8mmol/L浓度的环磷酰胺;4℃,滴加1%NaNO2,持续搅拌,反应30分钟;用pH10的缓冲液溶解所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溶液中加入重氮化的环磷酰胺,调节pH到10;在8℃,反应2小时;再用PBS透析2天,冻干,即得。实施例3用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检测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的体内活力。6-8w龄SCID雌性小鼠,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1)空白组;(2)结合物低剂量组;(3)结合物中剂量组;(4)结合物高剂量组;(5)环磷酰胺阳性组。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在接种乳腺癌细胞后的第7天,分别尾静脉给药给药。给药方案为:空白组加入相同体积的溶剂,实验组为结合物设3个剂量:0.05、0.1、0.2mmol/Kg,阳性组为0.2mmol/Kg的环磷酰胺,每天给药,连续14天。21天后,观察小鼠存活数量,计算存活率。结果显示,结合物可有效地保护荷瘤小鼠,在剂量0.05、0.1、0.2mmol/Kg时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生存率分别为40.98,68.92,79.01%。实施例4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率实验:采用MTT比色法。将对数生长的人乳腺癌细胞,以1.0×105加入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h;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组和低中高剂量的实施例1得到的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DMEM培养基(HyClone,含胎牛血清20%),环磷酰胺(1mmol/ml)和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18、36、72μmol/ml)。每孔设五个复孔,培养48h,每孔加入MTT,作用4h后,加入DMSO,孵育30min,在酶标仪620nm处测定吸光度A值,按公式成乳腺癌细胞抑制率=(1—实验组吸光值/对照组吸光值)×100%。环磷酰胺阳性组和实施例1的偶联结合物实验组的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7.06、76.1和92.5%(p<0.05)。结果显示,实施例1的偶联结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高剂量结合物的肿瘤抑制率高于环磷酰胺。实施例5用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检测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的体内分布。6-8w龄SCID雌性小鼠,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1)空白组;(2)结合物组;(3)环磷酰胺阳性组。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在接种乳腺癌细胞后的第7天,分别尾静脉给药给药。给药方案为:空白组加入相同体积的溶剂,实验组为0.2mmol/Kg剂量的结合物,阳性组为0.2mmol/Kg的环磷酰胺,每天给药,连续7天。14天后,将小鼠处死后,分别取全血,以及心、肝、脾、肺、肾、脑、肿瘤等组织。全血肝素抗凝,将肝素抗凝血离心沉淀血细胞,取上清血浆0.5ml,加入2.67%HCLO4,离心沉淀血浆蛋白,上清水浴加热100℃20分钟,待测;各组织经过匀浆、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其特征在于:环磷酰胺和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偶联结合物;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序列为SEQ ID NO:1。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小分子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与环磷酰胺的偶联结合物,其特征在于:环磷酰胺和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偶联结合物;所述液泡膜蛋白1抗体多肽的序列为SEQ ID NO: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偶联结合物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用0.1 mol/L HCl溶液配制2-8mmol/L浓度的环磷酰胺;(2)4℃,滴加1%NaNO2,持续搅拌,反应20-30分钟;(3)用pH8-10的缓冲液溶解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普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