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悬架装置的止动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9743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柔软而良好的乘车感受、同时还可在大负载时发挥支撑效果而耐受的进一步改善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解决手段是一种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具有:上支撑部2B,其位于弹簧上侧;下支撑部4,其位于弹簧下侧;弹性体5,其将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相互连接,在所述弹性体5中的朝向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之一的连接面的中心区域,形成有向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的另一者洼入的凹陷空腔12,其中在弹性体5的内部装备有在上支撑部2B和下支撑部4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刚体G。刚体G作为圆柱棒13配备于弹性体5的中心区域中的在凹陷空腔12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直列的中央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铁道车辆和货车、公共汽车等行驶车辆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具有:上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上侧;下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下侧;以及弹性体,其用于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相互连接,在弹性体的朝向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一的连接面的中心区域中,形成有向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的另一者洼入的凹陷空腔。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止动器(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空气弹簧装置用止动器。这种空气弹簧装置为包括以下部件的结构:使用隔膜的空气弹簧,以及由其下的橡胶块形成的弹性体,合适的使用例子可列举设置于铁道车辆和转向架上下之间的情况。在空气弹簧装置中,通常主要是空气弹簧作为悬架装置起作用,弹性体作为辅助。但是,在隔膜穿孔等空气弹簧中的空气泄出的泄气状态下,仅由弹性体作为悬架装置。因此,有必要使得即使仅弹性体也具有在大负荷下暂时耐受的特性。例如,在发生前述的商业行驶中的意外穿孔时,首先要考虑当日必须继续行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空气弹簧无法起作用而仅由弹性体构成悬架状态(故障状态),因为和乘客无关,也有必要尽可能地不损害乘车感受。另外,有时会在商业行驶结束后,从车站进入车库时,有意地制造泄气状态。专利文献1公开的以往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在上下方向被赋有柔软的弹簧特性,因此即使在由穿孔引起的泄气状态下,也可确保良好的乘车感受。但是,预测在满员时转弯行驶等大负载的作用下,会无法起到支撑作用而沉陷,从而不能构成悬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072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善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可以实现柔软而良好的乘车感受,同时可在大负载时发挥支撑效果而耐受。解决课题的方法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具有上支撑部2B,其位于弹簧上侧;下支撑部4,其位于弹簧下侧;以及弹性体5,其用于使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相互连接,在所述弹性体5的朝向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之一的连接面的中心区域中,形成有向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的另一者洼入的凹陷空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的内部安装有在所述上支撑部2B和所述下支撑部4连接的方向上延伸的刚体G。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G配备在所述弹性体5的中心区域中的在所述凹陷空腔12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直列的中央部位。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G配置为靠近所述中央部位中的所述凹陷空腔12的相对侧。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G配置为靠近所述中央部位中的所述凹陷空腔12的一侧。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G设置为与所述凹陷空腔12相比具有更大直径的环状的刚体。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5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体G配置为与所述凹陷空腔12同等的高度水平。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形成为呈现出在其高度方向上中间部分的直径最大的大致桶型的外廓形状的状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至7的专利技术,通过在弹性体的内部安装刚体,可限制上下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简单地实现随着位移的增加弹簧常数增大的非线性特性。即,可以实现在悬架冲程较小的范围内可通过较小的弹簧常数获得更加柔软的乘车感受,同时在大负载作用的情况下还可通过较大的弹簧常数而具有支撑效果的有弹性的悬架装置。其结果,可提供进一步改善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从而可实现柔软而良好的乘车感受,同时在大负载时又可发挥支撑效果而耐受。另外,在弹性体由橡胶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刚体的内装,可缩短形成弹性体的橡胶的硫化时间,在生产性方面也有利。可以如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般,将刚体配备于弹性体的中心区域中的在凹陷空腔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直列的中央部位,将所述刚体如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般,配置于靠近凹陷空腔的相对侧,或如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般,配置于靠近凹陷空腔的一侧的方式也都是可以的。如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般,将刚体设置为与凹陷空腔相比具有更大直径的环状的刚体,或将所述环状的刚体如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般,配置为与凹陷空腔具有同等高度水平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另外,如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般,具有呈现出在高度方向上中间部分的直径最大的大致桶形的外廓形状的弹性体的止动器也是有利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悬架装置用止动器的纵剖面图(实施方式1)图2是示出图1的止动器在负载的作用下变形的状态的纵剖面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止动器和现有的止动器的性能曲线的图表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2的止动器的纵剖面图,(a)为自由状态,(b)为负载作用状态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3的止动器的纵剖面图,(a)为自由状态,(b)为负载作用状态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4的止动器的纵剖面图,(a)为自由状态,(b)为负载作用状态图7是根据参考现有例的止动器的纵剖面图,(a)为自由状态,(b)为负载作用状态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至4以及参考现有例的各止动器的性能曲线的图表图9是示出铁道车辆用悬架装置的例子的纵剖面图图10是现有的止动器的纵剖面图,(a)为自由状态,(b)为负载作用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针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的实施方式,就适合铁道车辆的具有空气弹簧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至4、参考现有例、实施方式1中的相同部分使用相同符号,因而省略其说明。图9中示出了用于铁道车辆的悬架装置(以下简称\悬架装置\)K。所述悬架装置K具有空气弹簧部a和止动器A而构成,所述空气弹簧部a通过设置跨越车体侧的上支撑板1与在其下方配置的中间支撑部2的橡胶制隔膜3而形成。止动器A为在中间支撑部2与在其下方配置的转向架侧的下支撑部4的上下之间插装弹性体5而形成的弹性构件b。上支撑板1经由筒凸部1e支撑在铁道车体(图示省略)上,所述筒凸部1e具有作为其中心的纵向的轴心P,下支撑部4经由筒轴4C支撑在转向架(图示省略)上,所述筒轴4C具有作为其中心的轴心P。上支撑板1以具有上圆板1a、下圆板1b、有底筒部1c,上承受座1d、筒凸部1e等而形成的圆盘形状的支撑板的形式构成。上圆板1a以及下圆板1b皆为从上下方向看呈现圆形的钢板,上下重叠而在其中心部通过筒凸部1e。有底筒部1c为在下圆板1b的下表面固定的深盘状的钢板,上承受座1d为在有底筒部1c的直径外侧与下圆板1b的下表面一侧一体化的环状的橡胶制承受座。具有轴心P的筒凸部1e以贯通上下圆盘1a、1b以及有底筒部1c的状态固定。上承受座1d以在有底筒部1c的外周面呈薄膜状,且在下圆板1b的下表面内侧形成厚壁状,同时越向直径外侧下方越厚的形状(大致钵形(鉢伏)形状)形成。在有底筒部1c的下表面,通过粘接不锈钢材质的呈圆环状的被滑板6等而一体化。隔膜3具有以下组件而形成:上卷边部3a,其压入地嵌合在由下圆板1b、有底筒部1c和上承受座1d形成的上隅角部(关于轴心P呈环状);圆板上部3b,其以宽的面积在上承受座1d上承接;主体部3c,其在水平方向上最突出;以及下卷边部3d,其嵌合于中间支撑部2。下卷边部3d压入地嵌合于下隅角部(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0/201610356658.html" title="用于悬架装置的止动器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悬架装置的止动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具有:上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上侧;下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下侧;弹性体,其将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相互连接,在所述弹性体中的朝向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之一的连接面的中心区域,形成向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的另一者洼入的凹陷空腔,其中,所述弹性体的内部装备有在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刚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7 JP 2015-1069691.一种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具有:上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上侧;下支撑部,其位于弹簧下侧;弹性体,其将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相互连接,在所述弹性体中的朝向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之一的连接面的中心区域,形成向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部的另一者洼入的凹陷空腔,其中,所述弹性体的内部装备有在所述上支撑部和所述下支撑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刚体。2.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用止动器,其中所述刚体配备于所述弹性体的中心区域中的在所述凹陷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永二郎藤本贤二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