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4673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外延层上形成欧姆接触层,欧姆接触层上形成ITO电流扩展层,该ITO电流扩展层由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构成;欧姆接触层上生长底层低面阻值ITO层,在底层低面阻值ITO层上循环生长高面阻值ITO层、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为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的低面阻值ITO层连接P型电极;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由SnO2和In2O3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ITO电流扩展效果,减小电极的遮光面积,提高有源区光的萃取率,提高芯片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尤其是指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揭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衬底10上由下至上依次外延缓冲层20、非故意掺杂层30、第一型导电层40、有源区50、电子阻挡层60、第二型导电层70、欧姆接触层80和ITO电流扩展层90。通常,ITO电流扩展层90为单层的氧化铟锡材料,然而,随着对芯片功率提高需求越来越大,使得芯片面积越做越大,使得所述ITO电流扩展层的扩展效果有限。为提高ITO电流扩展层的扩展效果,现有技术通常增加扩展电极来提高电流扩展效果,然而,扩展电极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电极遮光面积,减少了一部分光的萃取,还增加了芯片工艺的复杂度及成本,且带来芯片可靠性变差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以有效提高ITO电流扩展效果而无须增加扩展电极,达到同样的电流扩展效果;减小电极的遮光面积,提高有源区光的萃取率;降低芯片工艺的复杂度及成本,提高芯片可靠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外延层上形成欧姆接触层,欧姆接触层上形成ITO电流扩展层,该ITO电流扩展层由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构成;欧姆接触层上生长底层低面阻值ITO层,在底层低面阻值ITO层上循环生长高面阻值ITO层、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为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的低面阻值ITO层连接P型电极;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由SnO2和In2O3构成,低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6%<SnO2<10%;高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2%<SnO2<6%。进一步,衬底与外延层之间依次生成缓冲层和非故意掺杂层,缓冲层与衬底接触,而非故意掺杂层与外延层接触。进一步,外延层中有源区与第二型导电层之间生长电子阻挡层。进一步,单个周期的低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大于高面电阻ITO层,且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3nm,单个循环低面电阻ITO层和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小于15nm。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衬底上生长外延层,在外延层上蒸镀SiO2,蚀刻SiO2并保留电极区域的SiO2作为电流阻挡层;二,在电流阻挡层上及其它区域的外延层上制作底层低面电阻ITO层;三,在电流阻挡层周围设置分离槽,隔离电流阻挡层上的ITO层与外延层上的ITO层;四,制作电极于电流阻挡层上的ITO层,且电极面积小于电流阻挡层面积;五,高温退火合金,使得低面电阻ITO层与外延层形成欧姆接触,同时使得电流阻挡层上的低面电阻ITO层与电极形成欧姆接触;六,在底层低面电阻ITO层上循坏生长若干层高/低面电阻ITO层,且与电极无连接;七,最顶层为低面电阻ITO层,且最顶层低面电阻ITO层设置在电流阻挡层上的底层低面电阻ITO层上,与P型电极形成连接;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由SnO2和In2O3构成,低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6%<SnO2<10%;高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2%<SnO2<6%。进一步,步骤六中,单个周期的低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大于高面电阻ITO层,且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3nm,单个循环低面电阻ITO层和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小于15nm。进一步,在衬底与外延层之间依次生长缓冲层和非故意掺杂层,缓冲层与衬底接触,而非故意掺杂层与外延层接触。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采用面电阻不同的ITO材料间隔构成ITO电流扩展层:采用低面电阻ITO层与高面电阻ITO层交替构成。由于面电阻不同,从低面电阻向高面电阻传导有电流阻挡效果,使得电流在低面电阻ITO层能扩展得更远。经过多次的电流阻挡后,电流能多级扩散,流到离电极较远的边缘区域。有效提高ITO电流扩展效果而无须增加扩展电极,达到同样的电流扩展效果。减小了电极的遮光面积,提高了有源区光的萃取率;降低了芯片工艺的复杂度及成本,提高了芯片可靠性。采用低面电阻ITO层与外延材料接触,以及采用低面电阻ITO层设置于顶层,与电极结构接触。有效增加ITO层与外延层和电极的欧姆接触,降低接触电阻,提高芯片的发光效率。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可以避免ITO合金、电极合金因高温扩散导致的不同构成组分的ITO材料变成材料相同而失效。采用电极与ITO层的连接结构,使得电流有效扩展。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衬底10 缓冲层20非故意掺杂层30 第一型导电层40有源区50 电子阻挡层60第二型导电层70 欧姆接触层80ITO电流扩展层90衬底1 缓冲层2非故意掺杂层3 非故意掺杂层3外延层4 第一型导电层41有源区42 电子阻挡层43第二型导电层44 欧姆接触层5ITO电流扩展层6 低面阻值ITO层61高面阻值ITO层6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所述,本专利技术揭示的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衬底1上形成缓冲层2,缓冲层2上形成非故意掺杂层3,非故意掺杂层3上形成外延层4,本实施例中,外延层4由形成于非故意掺杂层3上的第一型导电层41(GaN),形成于第一型导电层41(GaN)上的有源区42,形成于有源区42上的电子阻挡层43(AlGaN),及形成于电子阻挡层43上的第二型导电层44(GaN)构成。第二型导电层44(GaN)上形成欧姆接触层5,欧姆接触层5上形成ITO电流扩展层6,该ITO电流扩展层6由低面阻值ITO层61和高面阻值ITO层62构成。欧姆接触层5上生长底层低面阻值ITO层61,在底层低面阻值ITO层61上循环生长高面阻值ITO层62、低面阻值ITO层61,最顶层为低面阻值ITO层61,最顶层的低面阻值ITO层61连接P型电极。低面阻值ITO层61和高面阻值ITO层62由SnO2和In2O3构成,低面电阻ITO层61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6%<SnO2<10%;高面电阻ITO层61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2%<SnO2<6%。单个周期的低面电阻ITO层61的厚度大于高面电阻ITO层62,且高面电阻ITO层62的厚度≦3nm,单个循环低面电阻ITO层61和高面电阻ITO层62的厚度小于15nm。所述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衬底1上生长缓冲层2,缓冲层2上生长非故意掺杂层3,非故意掺杂层3上生长外延层4,本实施例中,外延层4由形成于非故意掺杂层3上的第一型导电层41(GaN),形成于第一型导电层41(GaN)上的有源区42,形成于有源区42上的电子阻挡层43(AlGaN),及形成于电子阻挡层43上的第二型导电层44(GaN)构成,在第二型导电层44上蒸镀SiO2,蚀刻SiO2并保留电极区域的SiO2作为电流阻挡层。二,在电流阻挡层上及其它区域的外延层上制作底层低面电阻ITO层61。三,在电流阻挡层周围设置分离槽,隔离电流阻挡层上的I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外延层上形成欧姆接触层,欧姆接触层上形成ITO电流扩展层,该ITO电流扩展层由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构成;欧姆接触层上生长底层低面阻值ITO层,在底层低面阻值ITO层上循环生长高面阻值ITO层、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为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的低面阻值ITO层连接P型电极;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由SnO2和In2O3构成,低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6%<SnO2<10%;高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2%<SnO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衬底上形成外延层,外延层上形成欧姆接触层,欧姆接触层上形成ITO电流扩展层,该ITO电流扩展层由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构成;欧姆接触层上生长底层低面阻值ITO层,在底层低面阻值ITO层上循环生长高面阻值ITO层、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为低面阻值ITO层,最顶层的低面阻值ITO层连接P型电极;低面阻值ITO层和高面阻值ITO层由SnO2和In2O3构成,低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6%<SnO2<10%;高面电阻ITO层中的SnO2重量比例为2%<SnO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衬底与外延层之间依次生成缓冲层和非故意掺杂层,缓冲层与衬底接触,而非故意掺杂层与外延层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外延层中有源区与第二型导电层之间生长电子阻挡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单个周期的低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大于高面电阻ITO层,且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3nm,单个循环低面电阻ITO层和高面电阻ITO层的厚度小于15nm。5.一种提高ITO电流扩展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在衬底上生长外延层,在外延层上蒸镀SiO2,蚀刻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伟陈凯轩张永卓祥景姜伟汪洋童吉楚方天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