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634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腕带;腕带包括安装槽,与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终端容纳槽内卡合有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设置在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MCU控制芯片、通讯模块及蓝牙模块;设置在智能终端本体的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均与通讯模块连接;第一腕带和/或第二腕带内设置有电池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智能终端可与其他大屏幕的智能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并借助其大屏幕进行接听电话或发送信息等操作,方便了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上可拨打电话或发送信息,但是由于其操作界面较小,在进行语音通话或短信信息传输时则难以进行触控操作,用户使用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穿戴智能设备上操作界面较小,在进行语音通话或短信信息传输时则难以进行触控操作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所述终端容纳槽内卡合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MCU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及所述第二SIM卡均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腕带和/或第二腕带内设置有电池模块。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终端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模块为锂电池或聚合物电池。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2个凸起通孔。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设置有与2个凸起通孔分别对应的凸起。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SIM卡为Nano-SIM卡,所述第二SIM卡为Micro-SIM卡。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中,所述智能终端本体上还设置有计步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所述计步传感器、及所述心率传感器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所述终端容纳槽内卡合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MCU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及所述第二SIM卡均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腕带和/或第二腕带内设置有电池模块。本技术的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可与其他大屏幕的智能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并借助其大屏幕进行接听电话或发送信息等操作,方便了用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腕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腕带与智能终端装配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终端装配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4,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腕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腕带与智能终端装配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终端装配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包括安装槽10,与所述安装槽10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20,及与所述安装槽10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30;所述安装槽10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100,所述终端容纳槽内100卡合有智能终端1000;所述智能终端1000包括:智能终端本体1100;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100内的电路板120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200上的MCU控制芯片1210;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200上的通讯模块1220,所述通讯模块122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10连接;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100的第一SIM卡1110、及第二SIM卡1120,所述第一SIM卡1110、及所述第二SIM卡1120均与所述通讯模块1220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1200上的蓝牙模块1230,所述蓝牙模块1230与所述MCU控制芯片1210连接;所述第一腕带20和/或第二腕带30内设置有电池模块(图中未画出)。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源模块为锂电池或聚合物电池。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100内还设置有内置锂电池。所述第一腕带20和/或第二腕带30上还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这样,可实现对智能终端1000的太阳能充电,有效的延长智能终端1000的使用时间。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用户需使用其他大屏幕的智能设备接通智能终端1000上的电话或查看短信时,需先登录大屏幕的智能设备上的预先安装的用于通讯的APP(即应用软件),与智能终端1000建立蓝牙连接。之后,通过蓝牙模块1230将通讯模块1220从基站等通讯装置上接收的语音数据或文本数据传输至大屏幕的智能设备上,解析后进行播放或显示,以现实在大屏幕的智能设备间接的拨打/接通电话,或是收发短信等。由于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100内设置的第一SIM卡1110、及第二SIM卡1120,使得其具备了双卡双待的功能,无需用户同时携带多个通讯设备。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SIM卡1110为Nano-SIM卡,所述第二SIM卡1120为Micro-SIM卡。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终端本体1100上还设置有计步传感器1130和心率传感器1140,所述计步传感器1130、及所述心率传感器1140均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这样,在其他大屏幕的智能设备与智能终端1000建立蓝牙连接时,计步传感器1130和心率传感器1140均可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大屏幕的智能设备上进行显示,方便用户查看。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安装槽10内设置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的一侧为终端容纳槽100,所述隔板40的另一侧为弹簧槽200;所述弹簧槽200中与所述隔板40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所述终端容纳槽内卡合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MCU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及所述第二SIM卡均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腕带和/或第二腕带内设置有电池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所述腕带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包括用于容纳智能终端的终端容纳槽,所述终端容纳槽内卡合有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MCU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设置在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第一SIM卡、及第二SIM卡,所述第一SIM卡、及所述第二SIM卡均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一腕带和/或第二腕带内设置有电池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移动操作系统的可穿戴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终端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金康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