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4497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喷雾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上述伤口修复液中含有细胞因子、成膜材料以及溶剂。细胞因子为EGF、PDGF、KGF和IL‑10中的一种或多种;成膜材料为壳聚糖盐酸盐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上述伤口修复液中还含有银离子、透明质酸和聚谷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伤口修复液不受伤口和所处位置的限制;喷施后成膜速度快、不易脱落和破裂;无特殊气味,化学添加剂少,生物相容性好;喷剂不刺激伤口与皮肤,不引起过敏反应和耐药性;使得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伤口愈合后,膜状物质可自行降解,炎症反应和伤口疤痕形成明显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敷料/喷雾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伤口修复是一个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损伤组织修复、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以及细胞生长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和趋化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有的伤口修复产品主要有喷剂、粉剂、贴剂以及膏剂等。其中贴剂产品对大面积、不规则或难处理的伤口使用极其不方便。例如,目前市售的创可贴的尺寸多为2.2cm×7cm左右,其中实际发挥修复作用的药棉层仅为1.5cm×2cm左右,仅适用于小面积伤口的使用。此外,创可贴在使用时还存在不透气或湿水易脱落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二次感染。膏剂在使用时对伤口部位进行涂抹,虽然可根据伤口形状或大小灵活使用,但涂抹后容易在活动中被蹭掉或沾染到衣物上,因此需要反复涂抹,即影响伤口修复效果也存在美观和卫生问题。粉剂也可根据伤口形状或大小灵活使用,但其施用后存在易脱落和影响美观的问题。粉剂和膏剂由于并非密封储存,因此在多次使用间,还存在交叉污染药品的风险。伤口修复喷剂是由小瓶子所装的喷雾剂,属于成膜型消毒剂,在伤口治疗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伤口修复喷剂在使用时,可根据伤口的形状和大小灵活喷施,可以很好地解决大面积或不规则伤口的覆盖问题。伤口修复喷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形成一层膜覆盖在伤口上面,使得伤口与外面的空气隔绝,对其进行消毒杀菌,避免进一步感染,它将创面的持续消毒功能与创面的持续保护功能合二为一,能对伤口进行杀菌消毒,如有效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然后机体利用其自身的愈合修复能力使伤口愈合。此外,喷剂在喷施后即成膜,不会存在膏剂和粉剂的沾染脱落以及活动限制等问题。目前,已有多种具有伤口消毒或修复功能的喷剂、涂膜剂或“液体创可贴”等产品,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许多产品仅具有消毒功能,并无伤口修复功能,且大都含有乙醇等成分,在使用用时会造成比较强烈的刺痛感,影响其使用效果。如中国专利申请201510856810公开了一种液体创可贴,按照重量份由如下成分组成:PVB 8-12份,PVP 1-3份,乙醇25-30份,乙酸乙酯53-65份,甘油0.5-2.0份。还有一些喷雾型液体创可贴产品,虽然含有伤口修复成分,但多数为化学因子,并非生物因子,且含有各种化学添加剂,易引起过敏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不适合婴幼儿及孕妇等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201210573882公开了一种中药液体创可贴,含有下列组份及其重量份数比:三叶青提取物1-15、壳聚糖1-10、乙醇1-25、甘油0.5-2、双氧水0.5-3、薄荷脑0.5-5、纯化水1-30、医药级氮酮,总量的0.02-2.0%。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210283814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擦伤的伤口喷雾剂,由功效成分和空白成膜原液组成,所说的功效成分选自外用消毒剂、外用抗生素、局部麻醉药和皮肤收敛成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说的空白成膜原液包括聚乙烯缩丁醛、成膜助剂、增塑调粘剂、表面活性剂、助挥发抗粘剂、致孔剂、芳香剂和溶剂。虽然生物因子(尤其是细胞因子)是伤口修复液的理想成分,但目前在喷剂中加入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受限于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伤口修复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过程,每个因子或者因子组合在每个过程的作用不明朗,另一方面是在喷剂中如何保持各活性因子或者各因子组合的活性,又一方面是目前的液体喷剂所用的成膜组分都是基于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容易引起细胞因子的变性使其失去活性,再一方面是在伤口部位存在的蛋白酶以及环境容易降解细胞因子使其失去活性。因此,开发出一种以生物因子为主要修复成分的伤口修复液,其兼具修复高效性和无毒低致敏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伤口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该修复液兼具高生物修复活性、无毒低致敏性和环境友好性。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伤口修复液,其含有细胞因子、成膜材料以及溶剂。所述的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按照质量体积比,所述的细胞因子的含量为0.0020~0.0130%;优选为0.0035~0.0110%;进一步优选为0.0040~0.0099%。所述的细胞因子为EGF、PDGF、KGF和IL-1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EGF、PDGF、KGF和IL-10中的两种或多种。所述的EGF为表皮生长因子,按照质量体积比,其含量为0.0006~0.0070%;优选为0.0012~0.0054%;进一步优选为0.0018~0.0038%。表皮生长因子是人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以新生的细胞代替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可修补增生肌肤表层细胞,对受伤、受损的表皮肌肤拥有治疗效果。所述的PDGF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按照质量体积比,其含量为0.0001~0.0014%;优选为0.0001~0.0010%;进一步为0.0002~0.0007%。PDGF的生物学功能为在创口愈合过程中可刺激临近的结缔组织细胞生长,可重建受损组织,促进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加强肉芽组织的形成。所述的KGF为角皮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按照质量体积比,其含量为0.0006~0.0096%;优选为0.0013~0.0061%;进一步优选为0.0018~0.0048%。KGF的生物学功能为促进表皮角质细胞生长,修复受损细胞,加速细胞新陈代谢。所述的IL-10为白细胞介素,按照质量体积比,其含量为0.0001~0.0012%;优选为0.0001~0.0009%;进一步优选为0.0002~0.0006%。IL-10的生物学功能为调控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细胞的生长分化。所述的成膜材料为壳聚糖盐酸盐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盐酸盐是壳聚糖的衍生物,壳聚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高分子组合物,可以形成膜状结构。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消菌杀毒、生物兼容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性。按照质量体积比,所述的壳聚糖盐酸盐的含量为1~10%;优选为2~8%;进一步优选为3~7%。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PVP有优良的生理惰性,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又具有优良的生物兼容性,对皮肤、粘膜、眼等不形成任何刺激,医药级PVP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VP K25、PVP K30、PVP K40和PVP K90中的一种;优选为PVP K30、PVP K40和PVP K90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为PVP K30或PVP K40;更进一步优选为PVP K30。按照质量体积比,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为0.5~6%;优选为0.7~4.5%;进一步优选为1~3%。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伤口修复液还含有消毒剂,所述的消毒剂优选为银离子。银是人体组织内的微量元素之一,银离子具有氧化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杀菌消毒。根据WHO最新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伤口修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伤口修复液含有细胞因子、成膜材料和溶剂;其中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修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伤口修复液含有细胞因子、成膜材料和溶剂;其中溶剂为去离子水或蒸馏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修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因子为EGF、PDGF、KGF和IL-1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EGF、PDGF、KGF和IL-10中的两种或多种;按照质量体积比,所述的细胞因子的含量为0.0020~0.0130%;优选为0.0035~0.0110%;进一步优选为0.0040~0.0099%。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口修复液,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体积比,所述的EGF的含量为0.0006~0.0070%;所述的PDGF的含量为0.0001~0.0014%;所述的KGF的含量为0.0006~0.0096%;所述的IL-10的含量为0.0001~0.00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修复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材料为壳聚糖盐酸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为PVP K25、PVP K30、PVP K40和PVP K90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龙赵清邱登科罗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