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4204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多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每个所述双极射频治疗单元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和唯一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同向布设在同一治疗面上,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可按设定要求对调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极极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上的两个射频电极的极性,进而控制射频电流的方向,来改善射频电流在皮下分布的稀疏程度和穿透深度,从而实现射频治疗深度的自我调节,以便对一些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低频率射频治疗中,其穿透深度是不可控制的,这使得能量集中在表皮层及真皮上层,皮下能量聚集度太低,对于真皮深层的紧致或皮下脂肪层的塑形存在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长时间累计治疗,治疗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用于解决现有低频率射频治疗中治疗深度不可控制而导致治疗时间长及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多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每个所述双极射频治疗单元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和唯一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同向布设在同一治疗面上,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可按设定要求对调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极极性。优选地,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一相等间隔,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二相等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的形状分别为矩形状射频电极。优选地,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的形状分别为环状射频电极。优选地,由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控制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流频率大小。优选地,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流频率不超过20MHz。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上的两个射频电极的极性,进而控制射频电流的方向,来改善射频电流在皮下分布的稀疏程度和穿透深度,从而实现射频治疗深度的自我调节,以便对一些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的原理图。图2为在只有一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的情况下射频电流和磁场效果图。图3A为在只有两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时具有相同向射频电流下的磁场效果图。图3B为在只有两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时具有相反向射频电流下的磁场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三路射频电流的方向相同时的磁场效果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三路射频电流的方向不相同时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7为6的射频电流和磁场效果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三路射频电流的方向不相同时的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为8的射频电流和磁场效果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射频电极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射频电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包括多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G1、G2…Gn),每个所述双极射频治疗单元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RF1、RF2…RFn)和唯一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P1和第二射频电极P2,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极极性可对调,且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同向布设在同一治疗面F上。上述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上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在治疗面上的电极极性来实现不同治疗深度的治疗模式,通过这种治疗深度自调节可以实现治疗对象的精准治疗,而且治疗效率极高。上述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实现治疗深度自调节的技术原理为:利用调节不同双极射频治疗单元中的射频能量发生器对其上两个射频电极的电极极性的可对调控制,来形成多路不同电流方向的射频治疗电流组合,并利用不同方向的射频治疗电流会因为各自所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同而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效应,再根据射频电极在治疗面上的特定设置,从而实现对皮下的电流密度和穿透度的自我调节控制,进而达到对皮下射频能量的穿透深度和能量聚集度的控制。例如,在只有一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的情况下,如图2,在两射频电极之间射频电流I1周围会产生磁场,射频电流I1的电流方向由左至右,射频电流I1的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定则来进行判定,即射频电流I1的磁场在射频电流I1的上方的方向为由里向外,射频电流I1的磁场在射频电流I1的下方的方向为由外向里;同理,如果射频电流I1的电流方法由右向左,那么射频电流I1的磁场的方向则与前述方向相反。在例如,在只有两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的情况下,同理,各组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所形成的射频电流分别为射频电流I1和射频电流I2,如图3A所示,在射频电流I1和射频电流I2间隔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时,射频电流I1和射频电流I2形成的电磁场在中间区域B极性相反,具有相互吸引的能力,进而导致电流密度在中间区域B变得更加密集;如图3B所示,在射频电流I1和射频电流I2间隔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时,射频电流I1和射频电流I2形成的电磁场在中间区域B极性相同,具有相互排斥的能力,进而导致电流密度在中间区域B变得更加稀疏。结合上述原理说明,下面将给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的几种实施方式。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见图4,包括三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依次为: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1、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2及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3,其中,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1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110,以及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110上的射频电极111和射频电极112;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2包括射频能量发生器120,以及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120上的射频电极121和射频电极122;双极射频治疗单元13包括射频能量发生器130,以及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130上的射频电极131和射频电极132;此外,射频电极111、射频电极121及射频电极131间隔布设在治疗面的一侧,射频电极112、射频电极122和射频电极132间隔布设在治疗面的另一侧,各射频能量发生器施加在其两个射频电极之间的射频电流方向相同,结合图5,此时在相邻射频电流之间区域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故存在相互吸引的效应,从而导致射频电流I11、射频电流I12、射频电流I13会相互靠近,则皮下区域内的皮肤电流密度会提高。同时,由欧姆定律Q=I2Rt可知,能量存在一个聚焦效应,加热会更集中。所以,采用本方案,电流更多在真皮上层集中,进而针对性的加热真皮上层。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调其中一射频能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每个所述双极射频治疗单元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和唯一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同向布设在同一治疗面上,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可按设定要求对调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极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双极射频治疗单元,每个所述双极射频治疗单元包括一个射频能量发生器和唯一连接在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上的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分别按顺序和逆序同向布设在同一治疗面上,各所述射频能量发生器可按设定要求对调施加在其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和第二射频电极上的电极极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治疗深度自调节功能的双极射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一相等间隔,各所述第二射频电极在所述治疗面上具有第二相等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