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英熙专利>正文

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2763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将熔液的温度保持在适当水准而将熔液迅速地注入到模具内,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成型产品的品质。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在模具周边,以最小距离配置填满有熔液的两个以上的石墨坩埚,并在石墨坩埚与模具之间配置熔液注入用机器人,在石墨坩埚内的熔液的温度保持适当温度的状态下,熔液注入用机器人能够将石墨坩埚内的熔液迅速地注入到模具内,从而能够容易防止由熔液的温度下降导致的成型产品的不良现象,并且为了对从模具脱模的成型产品进行后加工(例如,孔加工)而移送到后加工设备时,能够对准进行后加工的位置而自动翻转成型产品,从而减少作业工时,提高作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将熔液的温度保持在适当水准而将熔液迅速地注入到模具内,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成型产品的品质。
技术介绍
一般,在制造比较大型且形状复杂的汽车部件(例如,铝合金轮毂)时使用重力铸造法及低压铸造法,而重力铸造法和低压铸造法导致所完成的产品的密度下降和机械性质的下降,因此无法满足追求高品质的诸多产业的需求,特别是不适合用于大量生产。尽管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国内外汽车部件生产厂家依然通过重力铸造法和低压铸造法而生产铝合金轮毂这样的大量的有色金属产品。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可使用利用液态模锻法(cast forging)的锻造装置,利用该液态模锻法的锻造装置在向熔液施加较高的压力的状态下进行凝固,因此具备能够大量生产组织细腻且机械性质良好的产品的优点。这样的锻造装置作为一种半凝固材料成型装置,能够将有色金属的材料半凝固并成型而能够连续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进行锻造作业之后必须迅速冷却下部模具及侧边模具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但因高温的熔液而导致被加热的下部模具及侧边模具不能迅速地冷却,由此锻造周期相应地被延迟。第二,在使上部模具进入下部模具的内部而对熔液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下部模具内的熔液在下部模具的上端周围荡漾而溢出,此时荡漾而溢流的熔液中会混入大量的空气。第三,在利用下部模具及上部模具而锻造熔液时,熔液周边及混入熔液内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到外部,因此所锻造的产品的表面不够光滑,产品的强度下降。第四,上部模具的上端周围是传热最慢且最快冷却的部分。因此,在用上部模具而对下部模具内的熔液加压时,所有熔液并不以相同的速度被冷却,而是从传热最慢的上部模具的上端周围部分先被冷却,因此被加压的所有熔液并不以相同的速度冷却,而是在熔液的上端周围先被冷却,因此该部分的物性下降,增加结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已对用于半凝固成型的锻造装置及其锻造方法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了授权(韩国注册号码10-0861414(2008.09.25))。但是,在由本专利技术人已注册的专利的情况下,由于储藏熔液的保温炉与向模具内注入熔液的熔液浇口之间的距离较远,故发生如下的问题点。第一,由于储藏熔液的保温炉与向模具内注入熔液的熔液浇口之间的距离远,因此根据季节,保温炉内的熔液与注入到模具的熔液之间发生温度偏差,由此在将保温炉内的熔液注入到熔液浇口的期间导致熔液的温度下降,在成型产品中发生不良问题。例如,当通过熔液浇口而注入到模具内的熔液的温度比保温炉内的熔液温度低时,熔液的粘性上升,熔液被徐徐地注入到模具的腔体内,由此对于腔体空间的各个部位的熔液的注入速度也发生偏差,其结果在锻造成型产品中发生裂纹等的不良问题。第二,由于储藏熔液的保温炉与向模具内注入熔液的熔液浇口之间的距离远,因此在将保温炉内的熔液移送到熔液浇口的途中熔液(例如,铝)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时间被增加,从而发生铝被氧化而变成氧化铝的现象,而氧化铝则成为在成型产品中出现裂纹及耐久性下降的要因。第三,为了对从模具脱模的成型产品进行后加工(例如,孔加工)而移送到后加工设备时,通过手工作业而将成型产品一一翻过来,由此增加作业工时及产品加工时间,导致作业性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点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在模具周边,以最小距离配置填满熔液的两个以上的石墨坩埚,并在石墨坩埚与模具之间配置熔液注入用机器人,在石墨坩埚内的熔液的温度保持适当温度的状态下,熔液注入用机器人能够将石墨坩埚内的熔液迅速地注入到模具内,从
而能够容易防止由熔液的温度下降导致的成型产品的不良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为了对从模具脱模的成型产品进行后加工(例如,孔加工)而移送到后加工设备时,能够对准进行后加工的位置而自动翻转成型产品,从而减少作业工时,提高作业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其包括:模具,其包括上部模具部、下部模具部和侧边模具部;熔液引导单元,其作用为向模具内注入熔液的入口;以及产品移送及冷却单元,其取出在模具内成型的成型产品并进行冷却,所述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模具部的最近距离的位置处配置有通过熔液引导单元而供给熔液的熔液供给单元,所述熔液供给单元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石墨坩埚及第2石墨坩埚,它们并排设置于下部模具部的最近距离处;机器人臂,其通过熔液引导单元而将储藏在第1石墨坩埚及第2石墨坩埚内的熔液倒至下部模具部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1石墨坩埚及所述第2石墨坩埚由通过隔热材料构成的外部容器和以一定厚度涂敷在该外部容器的内表面的石墨层构成,并使用由浇注料这样的耐火材料构成的保温炉。优选为,在所述第1石墨坩埚及所述第2石墨坩埚的外部容器的内部设有电加热线。特别是,在配置有所述第1石墨坩埚及所述第2石墨坩埚的下部模具部的最近距离的位置处以能够旋转或能够左右移动的方式配置有转盘,在转盘上并排安装有用于托住第1石墨坩埚及第2石墨坩埚的一对金属托盘。另外,所述机器人臂配置于第1石墨坩埚及第2石墨坩埚与下部模具部之间,在机器人臂的一末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用于舀起或倒出熔液的熔液容器。另外,在所述产品移送及冷却单元的出口位置与移向后加工设备的移送传送带之间配置有壳体和翻转装置,所述壳体的前后被开放,使得成型产品能够翻转,所述翻转装置由马达驱动单元构成,并安装于该壳体的侧部而上下旋转壳体。通过上述的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效果。第一,在模具周边,以最小距离配置填满熔液的两个以上的石墨坩埚,并在石墨坩埚与模具之间配置熔液注入用机器人臂,在石墨坩埚内的熔液的温度保持适当温度的状态下,熔液注入用机器人臂能够将石墨坩埚内的熔液迅速地注入到模具内,从而
能够容易地防止以往存在的由熔液的温度下降导致的成型产品的不良现象。第二,为了对从模具脱模的成型产品(铝合金轮毂)进行后加工(例如,孔加工)而移送到后加工设备时,能够对准进行后加工的位置而自动翻转成型产品,从而减少作业工时,提高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石墨坩埚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过程的工序图。符号说明100:模具 110:上部模具部120:下部模具部 130:侧边模具部140:熔液引导单元 150:主体200:熔液供给单元 210:第1石墨坩埚220:第2石墨坩埚 230:外部容器232:石墨层 234:电加热线236:金属托盘 238:转盘240:机器人臂 242:熔液容器300:产品移送及冷却单元 302:移送导轨304:托架部 306:传送带308:冷却部 400:翻转装置402:壳体 404:马达驱动单元500:铝合金轮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其包括:模具(100),其包括上部模具部(110)、下部模具部(120)和侧边模具部(130);熔液引导单元(140),其被作用为向模具(100)内注入熔液的入口;以及产品移送及冷却单元(300),其取出在模具(100)内成型的成型产品并进行冷却,所述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模具部(120)的最近距离的位置处配置有通过熔液引导单元(140)而供给熔液的熔液供给单元(200),所述熔液供给单元(200)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石墨坩埚(210)及第2石墨坩埚(220),它们并排设置于下部模具部(120)的最近距离处;机器人臂(240),其通过熔液引导单元(140)而将储藏在第1石墨坩埚(210)及第2石墨坩埚(220)内的熔液倒至下部模具部(120)侧。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10 KR 10-2015-00199951.一种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其包括:模具(100),其包括上部模具部(110)、下部模具部(120)和侧边模具部(130);熔液引导单元(140),其被作用为向模具(100)内注入熔液的入口;以及产品移送及冷却单元(300),其取出在模具(100)内成型的成型产品并进行冷却,所述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模具部(120)的最近距离的位置处配置有通过熔液引导单元(140)而供给熔液的熔液供给单元(200),所述熔液供给单元(200)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石墨坩埚(210)及第2石墨坩埚(220),它们并排设置于下部模具部(120)的最近距离处;机器人臂(240),其通过熔液引导单元(140)而将储藏在第1石墨坩埚(210)及第2石墨坩埚(220)内的熔液倒至下部模具部(120)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锻造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石墨坩埚(210)及所述第2石墨坩埚(220)由如下部分构成:由隔热材料构成的外部容器(230);和以一定厚度涂敷在该外部容器(230)的内表面的石墨层(232)或浇注料等耐火材料。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英熙河泰秀
申请(专利权)人:金英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