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冷凝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018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冷凝管,包括封闭的管体、沿管体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管体内的多个第一冷凝板和多个第二冷凝板,管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冷凝板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凸部、设置在凸部四周的坡板和连接在凸部与坡板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冷凝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管体、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管为紫铜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凝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冷凝管
技术介绍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其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致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现有技术的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并不是很高,为了达到生产要求需要热交换效率更好的冷凝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高效冷凝管,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冷凝管,包括封闭的管体、沿管体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管体内的多个第一冷凝板和多个第二冷凝板,管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冷凝板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外廓为圆形的凸部、设置在凸部四周的坡板和连接在凸部与坡板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冷凝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热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到管体的内部并向管体上设置的出水管一端移动,热气依次并交替通过第一冷凝板的底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冷凝板上开设的第二通孔,期间,热气与第一冷凝板、第二冷凝板和管体接触并与之进行热交换,使热气的温度降低进而形成冷凝水,最后冷凝水通过出水管排出管体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所述第二冷凝板为四周外侧朝第一冷凝板的方向弯折的圆弧形凹板;第二冷凝板为弧形凹板能够相较于平板在管体内与热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并且弧形凹板的设计使冷凝水能够方便积聚和排出管体的内部。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所述凸部为圆弧面形凸板,所述坡板为外侧高于内侧的圆环形斜板,所述底板为圆环形平板;凸部的底部与坡板的底部平齐,底板连接在凸部的底部与坡板的底部之间;坡板的外侧与管体的内壁连接,第二冷凝板的外侧与管体连接。以上的连接关系使第一冷凝板形成“W”形的冷凝板,增大了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并能够方便冷凝水的积聚,同时第一冷凝板的底板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冷凝板的中部开设的第二通孔之间形成一“S”形的气路通道,增加了热气在管体内的流径长度,使热气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所述管体、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管为紫铜制成,紫铜的导热性能优异,能够使第一冷凝管和第二冷凝管的热量更快的超导至管体上,同时管体上的热量能够更快的传导至外界空气中或其周围的其他介质比如冷却液中去。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冷凝管为“W”形状面板,第二冷凝管为弧形面板,增大了与热气的接触面积,能够更高效的与热气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形成一“S”形的气路通道,使热气在管体内的流径大大增长,增加了热气在管体内的停留时间,使热气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管体、第一冷凝板和第二冷凝板为紫铜制成,能够更加高效的向外界传导热量进行散热,使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第一冷凝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所述第一冷凝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所述第二冷凝板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管体,2-第一冷凝板,3-第二冷凝板,4-进气管,5-出水管,6-凸部,7-坡板,8-底板,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高效冷凝管,具有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如图1、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封闭的管体1、沿管体1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管体1内的多个第一冷凝板2和多个第二冷凝板3,管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4和出水管5;所述第一冷凝板2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外廓为圆形的凸部6、设置在凸部6四周的坡板7和连接在凸部6与坡板7之间的底板8,所述底板8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9;所述第二冷凝板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热气通过进气管4进入到管体1的内部并向管体1上设置的出水管5一端移动,热气依次并交替通过第一冷凝板2的底板8上开设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冷凝板3上开设的第二通孔10,期间,热气与第一冷凝板2、第二冷凝板3和管体1接触并与之进行热交换,使热气的温度降低进而形成冷凝水,最后冷凝水通过出水管5排出管体1外。其中,第一冷凝板2和第二冷凝板3的数量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选择,第一冷凝板2的底板8上开设的第一通孔9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冷凝板3为四周外侧朝第一冷凝板2的方向弯折的圆弧形凹板;第二冷凝板3为弧形凹板能够相较于平板在管体1内与热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并且弧形凹板的设计使冷凝水能够方便积聚和排出管体1的内部。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凸部6为圆弧面形凸板,所述坡板7为外侧高于内侧的圆环形斜板,所述底板8为圆环形平板;凸部6的底部与坡板7的底部平齐,底板8连接在凸部6的底部与坡板7的底部之间;坡板7的外侧与管体1的内壁连接,第二冷凝板3的外侧与管体1连接。以上的连接关系使第一冷凝板2形成“W”形的冷凝板,增大了其与热气的接触面积,并能够方便冷凝水的积聚,同时第一冷凝板2的底板8上开设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冷凝板3的中部开设的第二通孔10之间形成一“S”形的气路通道,增加了热气在管体1内的流径长度,使热气能够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管体1、第一冷凝板2和第二冷凝管3为紫铜制成,紫铜的导热性能优异,能够使第一冷凝管2和第二冷凝管3的热量更快的超导至管体1上,同时管体1上的热量能够更快的传导至外界空气中或其周围的其他介质比如冷却液中去。使用时,热气通过与管体1顶部连通的进气管4进入到管体1内,热气由上而下依次交替通过第一冷凝板2的底板8上开设的第一通孔9和第二冷凝板3的中部开设的第二通孔10,其中,热气走过一“S”形的路径,使热气能够在管体1内进行更加充分的热交换,并且“W”形的第一冷凝板2和圆弧面的第二冷凝板3使与热气接触的面积相较于平板进一步增大,提高了与热气的热交换效率;热气经过热交换后形成冷凝水下落至管体1的底部,最后从与管体1底部连通的出水管5中流出管体1。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冷凝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管体(1)、沿管体(1)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管体(1)内的多个第一冷凝板(2)和多个第二冷凝板(3),管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4)和出水管(5);所述第一冷凝板(2)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凸部(6)、设置在凸部(6)四周的坡板(7)和连接在凸部(6)与坡板(7)之间的底板(8),所述底板(8)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9);所述第二冷凝板(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管体(1)、沿管体(1)轴线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在管体(1)内的多个第一冷凝板(2)和多个第二冷凝板(3),管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气管(4)和出水管(5);所述第一冷凝板(2)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凸部(6)、设置在凸部(6)四周的坡板(7)和连接在凸部(6)与坡板(7)之间的底板(8),所述底板(8)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9);所述第二冷凝板(3)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馨迪璐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