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1810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横梁(11)、水梁(5),在底部横梁(11)上设置两个相距一段距离的立柱,在立柱的上端设置压板(7),压板(7)分别与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底部横梁(11)、两个立柱及压板(7)形成一个框形结构,双面跑槽(4)和水梁(5)设置在框形结构中,且双面跑槽(4)置于水梁(5)之上;压板(7)压在双面跑槽(4)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组件可单独制造、更换,且制造工艺、材料要求简单,成本较低,更换、维护流程简单,可有效防止跑槽松动、错位,故障率低,跑槽安装、拆卸以及故障处理时间可明显缩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工业生产的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轧钢高线高速区跑槽为双面跑槽4的固定装置的结构形式,双面跑槽4设置在水梁5上。该固定装置的采用了开放式结构。为方便更换及处理堆钢等事故,采取手动调节丝杆3压紧方式固定。调节丝杆3安装在开放式的夹钳2上。所述的水梁5安装在夹钳2中。所述的夹钳2固定在底座6上。该调节丝杆3通过旋转调节丝杆3顶部的手轮1进行紧固或松开。由于采用开放式结构,容易生锈卡死。由于手轮1为Y形结构形式,需要使用F型扳手进行旋转,操作时间较长,且丝杆固定方式,经过红钢抖动,在线较长时间后容易出现松动现象,易造成跑槽错位,发生堆钢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其目的是使其既方便安装与拆卸,又能防止出现松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横梁、水梁,在所述的底部横梁上设置两个相距一段距离的立柱,在所述的立柱的上端设置压板,所述的压板分别与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底部横梁、两个立柱及压板形成一个框形结构,所述的双面跑槽和水梁设置在所述的框形结构中,且所述的双面跑槽置于所述的水梁之上;所述的压板压在所述的双面跑槽上。所述的固定装置设有压板向下加压机构。所述的压板向下加压机构的结构为:所述的两个立柱分别是立柱一和立柱二;所述的立柱一的高度高于立柱二的高度;所述的压板的一端与所述的立柱二采用铰接连接;所述的压板的另一端卡在所述的立柱一上部的压板压紧槽中,所述的立柱一的上端设有楔块孔,在所述的楔块孔中插入垂直于所述的压板的斜铁,将所述的压板向下压紧。所述的铰接连接的结构是在所述的立柱二的上端设置压板安装槽,所述的压板的端部卡入压板安装槽中,采用铰轴将所述的压板与立柱二连接。所述的铰轴与立柱二上的铰轴固定孔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铰轴所述的压板上的铰轴能孔采用滑动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个组件可单独制造、更换,且制造工艺、材料要求简单,成本较低,更换、维护流程简单,可有效防止跑槽松动、错位,故障率低,跑槽安装、拆卸以及故障处理时间可明显缩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附图说明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标记简要说明如下: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立柱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立柱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手轮,2、夹钳,3、调节丝杆,4、双面跑槽,5、水梁,6、底座,7、压板,8、斜铁,9、立柱一,10、立柱二,11、底部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2、图3及图4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横梁11、水梁5。现需要改进跑槽固定方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使双面跑槽既方便安装与拆卸,又能防止出现松动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在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上设置两个相距一段距离的立柱,在所述的立柱的上端设置压板7,所述的压板7分别与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两个立柱及压板7形成一个框形结构,所述的双面跑槽4和水梁5设置在所述的框形结构中,且所述的双面跑槽4置于所述的水梁5之上;所述的压板7压在所述的双面跑槽4上。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由底部横梁、两个立柱、压板和斜铁组成,每部分可单独制造安装。所述的固定装置设有压板向下加压机构。所述的压板向下加压机构的结构为:所述的两个立柱分别是立柱一9和立柱二2;所述的立柱一9的高度高于立柱二2的高度;所述的压板7的一端与所述的立柱二2采用铰接连接;所述的压板7的另一端卡在所述的立柱一9上部的压板压紧槽中,所述的立柱一9的上端设有楔块孔,在所述的楔块孔中插入垂直于所述的压板7的斜铁,将所述的压板7向下压紧。如图2所示,横梁固定焊接在水梁底部的焊耳上,立柱一1、立柱二2分别焊接固定在横梁左右两侧,压板7一端由销轴固定在立柱2上,可进行旋转转动,另一端由斜铁固定在立柱一1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新型跑槽固定方式,通过焊接在水梁底部的横梁和立柱组成了整体框架,采用了压板和斜铁的固定方式,拆装方便,使用手锤即可,且斜铁沿轧制(钢料移动)方向进入,可有效避免跑槽松动现象。压板、斜铁制作和维护简单,费用较低,出现问题后,可及时更换处理。所述的铰接连接的结构是在所述的立柱二10的上端设置压板安装槽,所述的压板7的端部卡入压板安装槽中,采用铰轴将所述的压板7与立柱二10连接。所述的铰轴与立柱二10上的铰轴固定孔采用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的铰轴所述的压板7上的铰轴能孔采用滑动配合连接。如图4所示,立柱一1、立柱二2上端分别布置方形凹槽,立柱一1的凹槽侧壁设置方形孔,使用斜铁将压板楔紧;立柱二2的凹槽侧壁设置圆形孔,采用销轴与其配合,作为压板7的旋转轴。压板7的板身压在双面跑槽顶部,实现跑槽的固定。压板7一端使用该销轴进行固定,可进行旋转,安装、拆卸方便。本专利技术的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使用斜铁8和压板7配合的方式进行跑槽压紧、固定。安装本装置时,需将底部横梁11调整平直、居中,焊接在水梁底部的焊耳上,立柱一1、立柱二2分别焊接在横梁左右两侧,焊接高度适中,保证压板7固定跑槽后,立柱一1上端方形孔预留出斜铁7的楔入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方式:1、将本装置底部横梁11、两个立柱按照要求分别进行焊接固定,压板7一端使用销轴固定在立柱二2上;2、固定好本装置后,将双面跑槽4平整放置在水梁5上;3、旋转压板7,使其下沿紧贴双面跑槽4的上沿,将斜铁8一端沿轧制方向插入立柱一1上端方形孔,使用手锤锤击斜铁8的大头,使双面跑槽4被压板7压紧固定。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横梁(11)、水梁(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上设置两个相距一段距离的立柱,在所述的立柱的上端设置压板(7),所述的压板(7)分别与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两个立柱及压板(7)形成一个框形结构,所述的双面跑槽(4)和水梁(5)设置在所述的框形结构中,且所述的双面跑槽(4)置于所述的水梁(5)之上;所述的压板(7)压在所述的双面跑槽(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包括底部横梁(11)、水梁(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上设置两个相距一段距离的立柱,在所述的立柱的上端设置压板(7),所述的压板(7)分别与两个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底部横梁(11)、两个立柱及压板(7)形成一个框形结构,所述的双面跑槽(4)和水梁(5)设置在所述的框形结构中,且所述的双面跑槽(4)置于所述的水梁(5)之上;所述的压板(7)压在所述的双面跑槽(4)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设有压板向下加压机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钢高线双面跑槽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向下加压机构的结构为:所述的两个立柱分别是立柱一(9)和立柱二(2);所述的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华戚付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