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检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306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检查仪,包括控制器和气动控制阀组;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包括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减压模块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减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设有用于与待检查容器连通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待检查容器之间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自动检查产品气密性的功能,通过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充气压力,避免充气时压力不稳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密检查仪
技术介绍
具有密闭容积的产品的气体密封性(简称气密性)检测随着汽车、摩托车、燃气具、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已越来越重要;为确保产品的质量,每件产品在出厂前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传统的气密检测方法己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要求。因此,对于测试准确快速、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价格低的气密性测试设备,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密检查仪,实现自动检查产品气密性的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气密检查仪,包括控制器和气动控制阀组;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包括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减压模块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减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设有用于与待检查容器连通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待检查容器之间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减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减压阀,来自进气通道的流体通过不同减压阀的流体出口,形成与所述减压阀数量相同的流体通道,每条流体通道均有所述控制模块内的电磁阀与之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减压模块的减压阀中,至少一个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低的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高的减压阀流体出口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减压模块的减压阀数量为4个,分别为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3.5MPa的第一减压阀、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1MPa的第二减压阀、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0.1MPa的第三减压阀和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6.5MPa的第四减压阀;第一减压阀的流体入口和第四减压阀的流体入口均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第二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第一减压阀的流体出口连通;第三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第二减压阀的流体出口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用于防止流体由待检查容器向控制模块方向流动的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在所述电磁阀与第一压力传感器之间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一一对应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供气模块,所述供气模块包括气密监测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所述气密监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待检查容器之间,所述排气电磁阀的流体入口与所述气密监测电磁阀的流入出口连通,所述排气电磁阀的流体出口与外界连通。上述气密检查仪,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进气模块,所述进气模块包括设置在进气通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器、稳压电源和触控屏;所述触控屏与所述处理器通过串口连接;所述触控屏和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稳压电源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内的电磁阀控制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由处理器供电。上述气密检查仪,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处理器信号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充气压力,避免充气时压力不稳定造成安全隐患;2、减压模块设置不同减压阀以提供不同压力,拓展气密检查仪的应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待检查容器;3、采用独特的连接减压阀连接方式减轻部分减压阀的工作压力,有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4、供气模块与逆止阀能够实现对气动控制阀组自身气密性检查,有助于保证检查的准确性;5、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能够监测进气通道的压力,保证气源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气密检查仪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气动控制阀组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控制器的结构框图。上述附图中,1、气源;2、待检查容器;3、进气模块;4、第一压力传感器;5、减压模块;501、第一减压阀;502、第二减压阀;503、第三减压阀;504、第四减压阀;6、控制模块;601、电磁阀;7、逆止阀;8、供气模块;9、第二压力传感器;10、气密监测电磁阀;11、排气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密检查仪,包括控制器和气动控制阀组;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包括减压模块5和控制模块6;所述控制模块6内设置有电磁阀601;所述减压模块5上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气源1导通。所述减压模块5与所述控制模块6的电磁阀601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6的电磁阀601设有用于与待检查容器2连通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6的电磁阀601与待检查容器2之间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所述控制模块6的电磁阀601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4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减压模块5和控制模块6控制充气压力,避免充气时压力不稳定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对气动控制阀组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了气密检查的自动化,方便快捷。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气动控制阀组的减压模块5包括至少两个减压阀,来自进气通道的流体通过不同减压阀的流体出口,形成与所述减压阀数量相同的流体通道,每条流体通道均有所述控制模块6内的电磁阀601与之连通。减压模块5设置不同减压阀以提供不同压力,拓展气密检查仪的应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种类的待检查容器2。减压模块5的减压阀中,至少一个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低的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高的减压阀流体出口连通。采用如此的连接减压阀连接方式减轻部分减压阀的工作压力,有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压模块5的减压阀数量为4个,分别为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3.5MPa的第一减压阀501、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1MPa的第二减压阀502、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0.1MPa的第三减压阀503和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6.5MPa的第四减压阀504;第一减压阀501的流体入口和第四减压阀504的流体入口均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第二减压阀502的流体入口与第一减压阀501的流体出口连通;第三减压阀503的流体入口与第二减压阀502的流体出口连通。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用于防止流体由待检查容器2向控制模块6方向流动的逆止阀7,所述逆止阀7设置在所述电磁阀601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之间且与所述控制模块6的电磁阀601一一对应连通。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供气模块8,所述供气模块8包括气密监测电磁阀和排气电磁阀11,所述气密监测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待检查容器2之间,所述排气电磁阀11的流体入口与所述气密监测电磁阀的流入出口连通,所述排气电磁阀11的流体出口与外界连通。气动控制阀组还包括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进气模块3,所述进气模块3包括设置在进气通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9。供气模块8与逆止阀7能够实现对气动控制阀组自身气密性检查,有助于保证检查的准确性;第一压力传感器4的设置能够监测待检查容器2的充气压力,保证检测安全。第二压力传感器9与处理器信号连接。本实施例中,各个阀体内部密封采用优质的氰化丁晴橡胶密封,可在-40℃-80℃范围内正常工作,通过外部旋钮灵活调节进气压力的大小,精度可达±3%。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密检查仪

【技术保护点】
气密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气动控制阀组;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包括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减压模块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减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设有用于与待检查容器连通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待检查容器之间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密检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气动控制阀组;所述气动控制阀组包括减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内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减压模块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减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流体入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设有用于与待检查容器连通的流体出口;连通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待检查容器之间的流体通道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的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减压阀,来自进气通道的流体通过不同减压阀的流体出口,形成与所述减压阀数量相同的流体通道,每条流体通道均有所述控制模块内的电磁阀与之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模块的减压阀中,至少一个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低的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较高的减压阀流体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模块的减压阀数量为4个,分别为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3.5MPa的第一减压阀、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1MPa的第二减压阀、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0.1MPa的第三减压阀和流体出口的流体压力为6.5MPa的第四减压阀;第一减压阀的流体入口和第四减压阀的流体入口均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第二减压阀的流体入口与第一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文白桂豹胡科王俊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金泰达电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