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188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发声单体,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设有被动振膜,被动振膜与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使得被动振膜发生共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机,通过在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设置被动振膜,被动振膜与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发声单体发出的声波进入共振腔体,通过气流推动被动振膜发生振动,并且在我们想要的频率下发生共振,被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辐射越过发声单体,进入人的耳道中,从而增强耳机在共振频率波段的频率响应效果,从而提升耳机的发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共振腔增强低频效果的耳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耳机,在空间受限下,通常是采用单一的喇叭单体来驱动,其优点在于耳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得更轻薄短小。然而,一个喇叭单体通常在特定的频率波段有良好的响应,但在其他的频率波段响应的表现没有那么理想。一般来说,通常在高频波段的频率响应表现较佳,在中低频波段的频率响应表现不佳。因此,目前已有在耳机上采用不同频率波段的多个喇叭单体来改善频率波段响应及声音的分辨率。然而多个喇叭单体必然需要更大的空间,从而导致耳机壳体变大。并且采用多个喇叭单体也会增加耳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耳机,不需要采用多个喇叭单体,就能兼顾高频波段和中低频波段的频率响应效果。一种耳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发声单体,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设有被动振膜,被动振膜与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使得被动振膜发生共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上固定有增加被动振膜重量的片状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与发声单体之间通过环状连接件固定连接,被动振膜、环状连接件和发声单体围成共振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发声单体分别与壳体固定连接,被动振膜、壳体与发声单体围成共振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通过支架固定,被动振膜、支架与发声单体之间围成共振腔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前支架固定被动振膜,
后支架连接前支架、发声单体和壳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凸设有折环部,片状体设置在被动振膜的中部,折环部环绕片状体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片状体设置在所述被动振膜的表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动振膜相对发声单体的另一侧的壳体上设有出音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上设有出音管,共振腔体与出音管之间设有泄音孔。上述耳机,通过在发声单体与壳体之间设置被动振膜,被动振膜与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发声单体发出的声波进入共振腔体,通过气流推动被动振膜发生振动,并且在我们想要的频率下发生共振,从而增强耳机在共振频率波段的频率响应效果,从而提升耳机的发声效果。上述耳机,声波在共振腔体内的共振频率与被动振膜的重量以及刚性有关,因此通过控制被动振膜的重量和刚性,可以调整被动振膜的共振频率,使其在我们想要的频率下发生共振,被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辐射越过发声单体,进入人的耳道中,从而提升耳机在共振频率波段的频率响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小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大耳机其中一个耳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小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种耳机,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设有发声单体12,发声单体12与壳体11之间设有被动振膜13,被动振膜13与发声单体12之间形成共振的共振腔体14,使被动振膜13发生共振。具体的,发声单体12可以为任何一种发声单元,如动铁、动圈等。被动振膜13与发声单体12之间通过环状连接件17固定连接,连接件17一般为环形柱体状,连接件17的一端与被动振膜13固定连接以支撑被动振膜,另一端与发声单体12连接,被动振膜13、连接件17和发声单体之间围成共振腔体14。发声单体12的振膜振动发出声波,声波进入共振腔体14中,通过气流推动被动振膜13发生振动,被动振膜13在共振腔体14的作用下发生共振,被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辐射越过发声单体12,与发声单体12产生的声波进行叠加,进入人的耳道中,从而增强共振频率波段的频率响应效果,提升耳机音质。另外,连接件17与壳体11之间可以留有缝隙,被动振膜13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通过缝隙传播至耳机的出音管112,进入人的耳道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被动振膜13、发声单体12分别与耳机的壳体固定连接,使被动振膜13、壳体11与发声单体12之间围成共振腔体14。被动振膜13的共振频率与被动振膜131的重量和刚性有关,被动振膜13质量越大,共振频率越低。因此,可以在被动振膜13表面上固定一片状体132,以增加被动振膜13的重量,使被动振膜13在我们想要的中低频频段发生共振,低频的波长比较长,很容易越过发声单体12,与发声单体12产生的声波叠加,
从而增强中低频段的频率响应效果,提升耳机的中低频效果,提升耳机音质。片状体132可以设置在被动振膜13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在被动振膜13的下表面。片状体132的作用是增加被动振膜13的重量,其材质不受限制,可以是金属片、橡胶片等。优选地,被动振膜13上凸设有折环部131,片状体132设置在被动振膜13的中部,折环部131环绕片状体132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凸设有出音管112,出音管112表面设有耳塞16,耳机内发声单体12产生的声音通过出音管112传播到人的耳道中。共振腔体14与出音管112之间设置泄音孔(图中未示出),以细化耳机音质,起到调音的效果。泄音孔可以在发声单体12上设置,也可以在发声单体12与壳体11连接处设置。为了使声音不会被闷在壳体11内,被动振膜13相对发声单体12的另一侧的壳体11上设有出音口15。具体的,在壳体11的后壳上设置出音口,让被动振膜13振动产生的部分声波可以从出音口15出去。还可以通过在出音口15上贴调音纸或者其他调音结构来具体调节耳机音质。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大耳机其中一个耳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耳机包括壳体21,壳体内设有发声单体22,发声单体22与壳体21之间设有被动振膜23,被动振膜23与发声单体22之间形成共振腔体24,使被动振膜23发生共振。具体的,被动振膜23通过支架26固定。支架26包括前支架261和后支架262,前支架261固定被动振膜23,后支架262连接前支架261、发声单体22和壳体21,使前支架261、后支架262和壳体21固定在一起,被动振膜22、前支架261、后支架262与发声单体22之间围成共振腔体24。发声单体22的振膜振动发出声波,大部分声波向前传播进入人的耳道中,一部分声波从后侧进入共振腔体24中,通过气流推动被动振膜23发生振动,被动振膜23在共振腔体24的作用下发生共振,被动振膜振动产生的声波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被动振膜,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使得被动振膜发生共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被动振膜,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形成共振腔体,使得被动振膜发生共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上固定有增加所述被动振膜重量的片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通过环状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被动振膜、所述环状连接件和所述发声单体围成所述共振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所述发声单体分别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被动振膜、所述壳体与所述发声单体围成所述共振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通过支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冠宏于世璿邱士嘉杨磊孙伟游博丞
申请(专利权)人: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