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10869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6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指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等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在微生物对水体进行生物降解处理过程中适当辅助曝气,通过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既能降解水体底部污泥,同时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分解。生态驳岸重新构建的生态系统,使得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并强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产生富营养化甚至产生黑臭的水体,不仅短期内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还构建了新的多元的水体生态体系,使得水体生态体系得以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体生态修复
,特指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市政管网污水收集率有限,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另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大量污染物随着雨水进入自然水体。随着污染物的累积,水体自净能力远远达不到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导致水体生态系统恶化,产生富营养化现象,甚至大量自然水体成为黑臭水体,水体生态系统遭到巨大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吸附不可以简单理解成水体生态破坏过程的逆过程,而是一个改善水质后重新构建水体生态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解决的任务有:分解水体底部污泥,降低水体底部污泥层厚度,使得底部污泥吸附的污染物和底部污泥分解产生的污染物快速释放至水中;降低水中污染物浓度,为构建新的生态系统创造有利条件;构建新的水体多元生态系统,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因此,目前大量水体生态治理仅仅解决以上一项或两项任务难以彻底解决水体生态修复或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完成水体生态修复。因此,需要一种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来快速有效的完成水体修复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在于针对产生富营养化甚至产生黑臭的水体,不仅要短期内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还要构建新的多元的水体生态体系,使得水体生态体系得以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循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生态驳岸单元,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等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所述的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中加有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放入过程中加入的辅助曝气。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吸附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多孔材料投撒至水体使其分解水体底泥,投撒悬浮态复合微生物菌剂至水体降解溶解性污染物和悬浮态污染物。所述的多孔材料具有较高孔隙率,实体密度略大于水,多孔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焦、多孔陶粒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生态袋具有抗化学腐蚀、抗生物降解、抗紫外线,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土壤透过率低,生态袋材质为改性聚丙烯。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等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在微生物对水体进行生物降解处理过程中适当辅助曝气,通过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既能降解水体底部污泥,同时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分解。生态驳岸重新构建的生态系统,使得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并强化。本技术针对产生富营养化甚至产生黑臭的水体,不仅短期内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还构建了新的多元的水体生态体系,使得水体生态体系得以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生态驳岸单元2,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2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2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等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2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所述的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中加有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放入过程中加入的辅助曝气。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吸附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多孔材料投撒至水体使其分解水体底泥,投撒悬浮态复合微生物菌剂至水体降解溶解性污染物和悬浮态污染物。所述的多孔材料具有较高孔隙率,实体密度略大于水,多孔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焦、多孔陶粒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生态袋具有抗化学腐蚀、抗生物降解、抗紫外线,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土壤透过率低,生态袋材质为改性聚丙烯。由于该种生态驳岸的存在,生态构建完成后能产生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而且各个生态体系能够相互融入形成多元生态系统。克服了常规水体生态体系单一,自净能力差,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缺点。特别相对与刚性水体护坡,如混凝土护坡:水体中生物能够与生态驳岸充分亲近,而水中生物不愿意亲近混凝土坡岸,水体中很多生物习惯性产卵于水体岸边,生态驳岸的存在能提高水体生物的繁殖率。实施例1:池塘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该池塘面积约3500m2,每天村庄排放生活污水约200-300吨,污染物长期积累导致富营养化,池塘底部沉积物多,水质发黑发臭,鱼虾灭绝。池塘曾经底部清淤一次,由于池塘净化能力有限,不到一年,池塘仍旧恢复成发黑、发臭、死鱼的状况。通过投加微生物菌群和生态再建后,底泥变黄,泥层降低,水体逐步变清、水体能见度明显增高,水体污染物指标逐步降低。生态驳岸再建半年后,池塘中生物群种繁荣,驳岸陆地部分植物茁壮生长。驳岸边经常能看到鱼类活动,多元的生态系统趋于完善,一年后池塘仍能保持水质清澈,鱼虾良好繁殖。生态系统无不良发展趋势。针对该项目情况,应用本技术对污染水体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实施步骤过程如下:(1)针对受污染水体,对处理段水质、底泥取样检测,确定污染物影响因子和污染程度;经过检测,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为劣五类,主要污染物为COD、总氮、总磷,污泥层厚度平均0.8m。(2)将吸附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多孔材料投撒至水体使其分解水体底泥;(3)在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初期适当辅助曝气;(4)投撒悬浮态复合微生物菌剂至水体降解溶解性污染物和悬浮态污染物(包括底泥经分解后产生的溶解性污染物);(5)对处理段水质、底泥取样监测,达到较好效果后准备水体生态再建;经过1个月治理后,水体透明度达到50公分以上,实施生态驳岸建设;(6)采用生态袋装填级配土壤构建生态驳岸,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再建一个具有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等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本项目将原有刚性驳岸改造成生态驳岸,改造面积共计约1200m2,生态驳岸栽种沙地柏、美人蕉、芦苇、荷叶等植物。(7)水体适当投放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主要投放鲢鱼、鳙鱼幼苗。生态构建结束后,停止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2个月后水质透明度达80cm,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IV类水水平。一年后项目回访,现场景观美好、水质透明度能维持80-90cm,经水质取样检测,水质能维持地表IV类水水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包括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生态驳岸单元(2),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2)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2)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2)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包括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生态驳岸单元(2),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为两组以上,微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设置在生态驳岸单元(2)的上部,生态驳岸单元(2)包括水生生态体系、两栖生态体系、陆生生态体系,多体系共存的生态系统,生态驳岸单元(2)采用生态袋装填土壤构建,装土后袋上插播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处理和生态再建组合式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菌剂定向投加单元(1)中加有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放入过程中加入的辅助曝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现成黄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