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彬彬专利>正文

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853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受地形限制、使用方便、稳固性高的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包括有底板、滑轨Ⅰ、支杆Ⅰ、挡块、气缸Ⅰ、支撑板Ⅲ、电机Ⅱ、支撑板Ⅱ、电机Ⅲ、转轴、齿条、支杆Ⅱ、支撑板Ⅰ、导向杆、电动轮、拉线、滑块Ⅱ、滑轨Ⅱ、滑块Ⅰ、齿轮和电机Ⅰ,底板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开有导向孔,导向杆上设有滑轨Ⅱ,滑轨Ⅱ上设有滑块Ⅱ,滑轨Ⅱ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电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不受地形限制、使用方便、稳固性高的效果,安全系数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地下开采的采场或矿块内,除必须保留的矿柱以外的应予回采的矿体或已采空部分。前者称为采准矿房或回采矿房,后者称采空矿房。采场内除掉所留矿柱部分,即为矿房。矿房和矿柱交互布置,矿柱为圆形、矩形或条带形,排列规则其稳固性稍差。支撑就是顶住压力使东西不倒塌。在地下开采的采场或矿块内都会建有矿房,但在矿场内建设的矿房是由矿柱支撑顶板的,稳定性差,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现有的矿房临时支撑装置主要是矿柱,存在地形限制多、使用麻烦、稳固性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不受地形限制、使用方便、稳固性高的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矿房临时支撑装置存在地形限制多、使用麻烦、稳固性低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受地形限制、使用方便、稳固性高的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包括有底板、滑轨Ⅰ、支杆Ⅰ、挡块、气缸Ⅰ、支撑板Ⅲ、电机Ⅱ、支撑板Ⅱ、电机Ⅲ、转轴、齿条、支杆Ⅱ、支撑板Ⅰ、导向杆、电动轮、拉线、滑块Ⅱ、滑轨Ⅱ、滑块Ⅰ、齿轮和电机Ⅰ,底板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开有导向孔,导向杆上设有滑轨Ⅱ,滑轨Ⅱ上设有滑块Ⅱ,滑轨Ⅱ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电动轮,电动轮上绕有拉线,拉线与滑块Ⅱ连接,滑块Ⅱ上设有气缸Ⅰ,气缸Ⅰ上连接有挡块,底板顶部中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Ⅰ和支杆Ⅰ,滑轨Ⅰ上设有滑块Ⅰ,滑块上设有齿条,支杆Ⅰ上设有电机Ⅰ,电机Ⅰ前侧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齿条顶部设有支撑板Ⅰ,支撑板Ⅰ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电机Ⅲ,支撑板Ⅰ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杆Ⅱ,支杆Ⅱ穿过导向孔,电机Ⅲ前侧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支撑板Ⅱ,支撑板Ⅱ底部设有电机Ⅱ,电机Ⅱ底部连接有支撑板Ⅲ。优选地,还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板Ⅲ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板Ⅰ接触。优选地,还包括有弹簧,底板左右两侧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支杆Ⅱ正下方,弹簧与支杆Ⅱ接触。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矿房某些地方进行临时支撑时,将这个装置放在需要支撑的地方的正下方,启动电机Ⅰ顺时针转动,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板Ⅰ向上移动,当支撑板Ⅰ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关闭电机Ⅰ,启动电动轮转动,通过拉线带动滑块Ⅱ向上移动,带动气缸Ⅰ和挡块向上移动,当挡块移动到支杆Ⅱ右下方时,关闭电动轮,启动气缸Ⅰ伸长,当挡块移动到支杆Ⅱ正下方时,关闭气缸Ⅰ,挡块起到支撑支杆Ⅱ和支撑板Ⅰ的作用,可以对需要支撑的地方进行更好的支撑,如果支撑板Ⅰ支撑范围太小,启动电机Ⅲ转动90度,带动转轴转动90度,使支撑板Ⅱ转动90度,可以扩大支撑的范围,如果支撑板Ⅰ不能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启动电机Ⅲ转动180度,带动转轴转动180度,使支撑板Ⅱ转动180度,当支撑板Ⅲ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关闭电机Ⅲ,启动电机Ⅱ转动180度,带动支撑板Ⅲ转动180度,可以对较高的地方进行临时支撑。因为还包括有支撑杆,支撑板Ⅲ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支撑板Ⅰ接触,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因为还包括有弹簧,底板左右两侧设有弹簧,弹簧位于支杆Ⅱ正下方,弹簧与支杆Ⅱ接触,加强支撑,防止装置损坏时造成严重事故,起到缓冲作用。(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不受地形限制、使用方便、稳固性高的效果,安全系数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滑轨Ⅰ,3-支杆Ⅰ,4-挡块,5-气缸Ⅰ,6-导向孔,7-支撑板Ⅲ,8-电机Ⅱ,9-支撑板Ⅱ,10-电机Ⅲ,11-转轴,12-齿条,13-支杆Ⅱ,14-支撑板Ⅰ,15-导向杆,16-电动轮,17-拉线,18-滑块Ⅱ,19-滑轨Ⅱ,20-滑块Ⅰ,21-齿轮,22-电机Ⅰ,23-支撑杆,2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板1、滑轨Ⅰ2、支杆Ⅰ3、挡块4、气缸Ⅰ5、支撑板Ⅲ7、电机Ⅱ8、支撑板Ⅱ9、电机Ⅲ10、转轴11、齿条12、支杆Ⅱ13、支撑板Ⅰ14、导向杆15、电动轮16、拉线17、滑块Ⅱ18、滑轨Ⅱ19、滑块Ⅰ20、齿轮21和电机Ⅰ22,底板1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开有导向孔6,导向杆15上设有滑轨Ⅱ19,滑轨Ⅱ19上设有滑块Ⅱ18,滑轨Ⅱ19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电动轮16,电动轮16上绕有拉线17,拉线17与滑块Ⅱ18连接,滑块Ⅱ18上设有气缸Ⅰ5,气缸Ⅰ5上连接有挡块4,底板1顶部中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Ⅰ2和支杆Ⅰ3,滑轨Ⅰ2上设有滑块Ⅰ20,滑块上设有齿条12,支杆Ⅰ3上设有电机Ⅰ22,电机Ⅰ22前侧设有齿轮21,齿轮21和齿条12啮合,齿条12顶部设有支撑板Ⅰ14,支撑板Ⅰ14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电机Ⅲ10,支撑板Ⅰ1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杆Ⅱ13,支杆Ⅱ13穿过导向孔6,电机Ⅲ10前侧设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支撑板Ⅱ9,支撑板Ⅱ9底部设有电机Ⅱ8,电机Ⅱ8底部连接有支撑板Ⅲ7。还包括有支撑杆23,支撑板Ⅲ7上设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与支撑板Ⅰ14接触。还包括有弹簧24,底板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24,弹簧24位于支杆Ⅱ13正下方,弹簧24与支杆Ⅱ13接触。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矿房某些地方进行临时支撑时,将这个装置放在需要支撑的地方的正下方,启动电机Ⅰ22顺时针转动,带动齿轮21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12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板Ⅰ14向上移动,当支撑板Ⅰ14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关闭电机Ⅰ22,启动电动轮16转动,通过拉线17带动滑块Ⅱ18向上移动,带动气缸Ⅰ5和挡块4向上移动,当挡块4移动到支杆Ⅱ13右下方时,关闭电动轮16,启动气缸Ⅰ5伸长,当挡块4移动到支杆Ⅱ13正下方时,关闭气缸Ⅰ5,挡块4起到支撑支杆Ⅱ13和支撑板Ⅰ14的作用,可以对需要支撑的地方进行更好的支撑,如果支撑板Ⅰ14支撑范围太小,启动电机Ⅲ10转动90度,带动转轴11转动90度,使支撑板Ⅱ9转动90度,可以扩大支撑的范围,如果支撑板Ⅰ14不能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启动电机Ⅲ10转动180度,带动转轴11转动180度,使支撑板Ⅱ9转动180度,当支撑板Ⅲ7接触到需要支撑的地方时,关闭电机Ⅲ10,启动电机Ⅱ8转动180度,带动支撑板Ⅲ7转动180度,可以对较高的地方进行临时支撑。因为还包括有支撑杆23,支撑板Ⅲ7上设有支撑杆23,支撑杆23与支撑板Ⅰ14接触,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因为还包括有弹簧24,底板1左右两侧设有弹簧24,弹簧24位于支杆Ⅱ13正下方,弹簧24与支杆Ⅱ13接触,加强支撑,防止装置损坏时造成严重事故,起到缓冲作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滑轨Ⅰ(2)、支杆Ⅰ(3)、挡块(4)、气缸Ⅰ(5)、支撑板Ⅲ(7)、电机Ⅱ(8)、支撑板Ⅱ(9)、电机Ⅲ(10)、转轴(11)、齿条(12)、支杆Ⅱ(13)、支撑板Ⅰ(14)、导向杆(15)、电动轮(16)、拉线(17)、滑块Ⅱ(18)、滑轨Ⅱ(19)、滑块Ⅰ(20)、齿轮(21)和电机Ⅰ(22),底板(1)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开有导向孔(6),导向杆(15)上设有滑轨Ⅱ(19),滑轨Ⅱ(19)上设有滑块Ⅱ(18),滑轨Ⅱ(19)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电动轮(16),电动轮(16)上绕有拉线(17),拉线(17)与滑块Ⅱ(18)连接,滑块Ⅱ(18)上设有气缸Ⅰ(5),气缸Ⅰ(5)上连接有挡块(4),底板(1)顶部中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Ⅰ(2)和支杆Ⅰ(3),滑轨Ⅰ(2)上设有滑块Ⅰ(20),滑块上设有齿条(12),支杆Ⅰ(3)上设有电机Ⅰ(22),电机Ⅰ(22)前侧设有齿轮(21),齿轮(21)和齿条(12)啮合,齿条(12)顶部设有支撑板Ⅰ(14),支撑板Ⅰ(14)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电机Ⅲ(10),支撑板Ⅰ(14)底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杆Ⅱ(13),支杆Ⅱ(13)穿过导向孔(6),电机Ⅲ(10)前侧设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有支撑板Ⅱ(9),支撑板Ⅱ(9)底部设有电机Ⅱ(8),电机Ⅱ(8)底部连接有支撑板Ⅲ(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房用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1)、滑轨Ⅰ(2)、支杆Ⅰ(3)、挡块(4)、气缸Ⅰ(5)、支撑板Ⅲ(7)、电机Ⅱ(8)、支撑板Ⅱ(9)、电机Ⅲ(10)、转轴(11)、齿条(12)、支杆Ⅱ(13)、支撑板Ⅰ(14)、导向杆(15)、电动轮(16)、拉线(17)、滑块Ⅱ(18)、滑轨Ⅱ(19)、滑块Ⅰ(20)、齿轮(21)和电机Ⅰ(22),底板(1)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开有导向孔(6),导向杆(15)上设有滑轨Ⅱ(19),滑轨Ⅱ(19)上设有滑块Ⅱ(18),滑轨Ⅱ(19)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电动轮(16),电动轮(16)上绕有拉线(17),拉线(17)与滑块Ⅱ(18)连接,滑块Ⅱ(18)上设有气缸Ⅰ(5),气缸Ⅰ(5)上连接有挡块(4),底板(1)顶部中间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滑轨Ⅰ(2)和支杆Ⅰ(3),滑轨Ⅰ(2)上设有滑块Ⅰ(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吴彬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