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450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10:51
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地下线缆,充电桩,交流充电模块,直流充电模块,绝缘防护罩,顶端护板,智能识别显示模块,防护壳体,升降装置,数字电机,引出线缆;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通过地下线缆与充电桩的引出线缆连接;交流充电模块和直流充电模块布置在防护壳体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布置在顶端护板的下方内部;顶端护板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和直流充电模块的外部均带有绝缘防护罩;升降装置和数字电机连接,升降装置与防护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减轻现场看护人员劳动强度,应用场所不再受空间和环境影响,可适用于任何停车空间内。有利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智能交直流全功能充电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能源应用不均衡,尤其在我们国家石油资源匮乏,近年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国际知名品牌汽车大量涌入,致使国产汽车品牌发展受阻。毕竟中国是世界汽车消费大国,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应目前形势发展需求,国家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环保电动汽车,这是世界交通工具发展的新趋势。在电动汽车发展行业,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起步,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国产电动汽车超前发展,由于传统汽车加油站已经遍布城市乡村公路。电动汽车这一新兴产业要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由此充电站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目前配套用的传统充电桩安装维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目前电动汽车传统充电桩安装占用大量空间,车辆通行受阻,而且容易受外力撞击破损,造成人身意外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电动汽车及时充电,特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1,地下线缆2,充电桩3,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绝缘防护罩6,顶端护板7,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防护壳体9,升降装置10,数字电机11,引出线缆12;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1通过地下线缆2与充电桩3的引出线缆12连接;防护壳体9和顶端护板7形成了充电桩的整体外保护壳;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布置在防护壳体9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布置在顶端护板7的下方内部;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和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均与引出线缆12连接;顶端护板7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带有绝缘防护罩6;升降装置10和数字电机11连接,升降装置10与防护壳体9连接;引出线缆12与地下线缆2连接。所述的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的端面为圆形或矩形;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上带有两种颜色的环状指示灯,分别为黄色指示灯801和红色指示灯802。所述的升降装置10为滚珠丝杠机构。所述的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连接有充电延长线。所述的防护壳体9内,安装有防高低温散热和加热装置。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采用三重防漏电保护装置,控制部分采用低压直流智能控制。可利用目前银联卡、智能交通
ETC卡和远程射频专用识别卡实现联网收费,避免由于大量现金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发生。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在充电结束后会自动收回地平面,不影响交通通行。采用前端三重防漏电保护,交直流充电按需选择,触碰按钮,完成对应电力汽车快速充电。充电桩管理后台是一台集中控制配电箱,科学分配给每台充电桩交直流电源。实现单独运行集中管理。充电收费等信息网络传回信息管理中心。本技术的优点:从本质上解决了传统充电桩占用大量空间和人为破坏等不安全因素导致的严总后果。本充电桩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而且成熟的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充电桩智能提升,到位后自动接通二级控制电路,然后通过触摸按钮实现选择交直流接通,完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减轻现场看护人员劳动强度。应用场所不再受空间和环境影响,可适用于任何停车空间内。比如:街路两侧临时停车场、专用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小区内路两侧,甚至国道、省道以及市县级公路两侧都可以安装由我公司研制的地埋式智能升降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充电操作或人为结束充电后自动落回原地面,减少空间占用,实现路面畅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充电桩完全在地面以下状态;图2为充电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端面为圆形的智能识别显示模块示意图;图4为端面为矩形的智能识别显示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1,地下线缆2,充电桩3,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绝缘防护罩6,顶端护板7,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防护壳体9,升降装置10,数字电机11,引出线缆12;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1通过地下线缆2与充电桩3的引出线缆12连接;防护壳体9和顶端护板7形成了充电桩的整体外保护壳;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布置在防护壳体9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布置在顶端护板7的下方内部;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和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均与引出线缆12连接;顶端护板7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带有绝缘防护罩6;升降装置10和数字电机11连接,升降装置10与防护壳体9连接,引出线缆12与地下线缆2连接。所述的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的端面为圆形;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上带有两种颜色的环状指示灯,分别为黄色指示灯801和红色指示灯
802。所述的升降装置10为滚珠丝杠机构。所述的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连接有充电延长线。所述的防护壳体9内,安装有防高低温散热和加热装置。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采用三重防漏电保护装置,控制部分采用低压直流智能控制。可利用目前银联卡、智能交通ETC卡和远程射频专用识别卡实现联网收费,避免由于大量现金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发生。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在充电结束后会自动收回地平面,不影响交通通行。采用前端三重防漏电保护,交直流充电按需选择,触碰按钮,完成对应电力汽车快速充电。充电桩管理后台是一台集中控制配电箱,科学分配给每台充电桩交直流电源。实现单独运行集中管理。充电收费等信息网络传回信息管理中心。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1,地下线缆2,充电桩3,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绝缘防护罩6,顶端护板7,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防护壳体9,升降装置10,数字电机11,引出线缆12;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1通过地下线缆2与充电桩3的引出线缆12连接;防护壳体9和顶端护板7形成了充电桩的整体外保护壳;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布置在防护壳体9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布置在顶端护板7的下方内部;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和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均与引出线缆12连接;顶端护板7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带有绝缘防护罩6;升降装置10和数字电机11连接,升降装置10与防护壳体9连接,引出线缆12与地下线缆2连接。所述的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的端面为矩形;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上带有两种颜色的环状指示灯,分别为黄色指示灯801和红色指示灯802。所述的升降装置10为滚珠丝杠机构。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采用三重防漏电保护装置,控制部分采用低压直流智能控制。可利用目前银联卡、智能交通ETC卡和远程射频专用识别卡实现联网收费,避免由于大量现金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发生。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在充电结束后会自动收回地平面,不影响交通通行。采用前端三重防漏电保护,交直流充电按需选择,触碰按钮,完成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1),地下线缆(2),充电桩(3),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绝缘防护罩(6),顶端护板(7),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防护壳体(9),升降装置(10),数字电机(11),引出线缆(12);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1)通过地下线缆(2)与充电桩(3)的引出线缆(12)连接;防护壳体(9)和顶端护板(7)形成了充电桩的整体外保护壳;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布置在防护壳体(9)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布置在顶端护板(7)的下方内部;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和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均与引出线缆(12)连接;顶端护板(7)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的外部均带有绝缘防护罩(6);升降装置(10)和数字电机(11)连接,升降装置(10)与防护壳体(9)连接;引出线缆(12)与地下线缆(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控制柜(1),地下线缆(2),充电桩(3),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绝缘防护罩(6),顶端护板(7),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防护壳体(9),升降装置(10),数字电机(11),引出线缆(12);其中:充电桩主控制柜(1)通过地下线缆(2)与充电桩(3)的引出线缆(12)连接;防护壳体(9)和顶端护板(7)形成了充电桩的整体外保护壳;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5)布置在防护壳体(9)上方的两侧位置,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布置在顶端护板(7)的下方内部;交流充电模块(4)、直流充电模块(5)和智能识别显示模块(8)均与引出线缆(12)连接;顶端护板(7)为透明材质件;交流充电模块(4)和直流充电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亚太顺和陶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