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244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与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通过双面胶粘结于胶框上,所述胶框包括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和所述背光模组外部的曲型沟槽,所述曲型沟槽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曲线型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内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外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外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胶框的外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口不相交。背光模组内部的光线不会由于漏光而被消耗浪费,故显示设备整体光电转换效率高,节约能源;曲型沟槽在胶框表面一次加工成形,不影响背光模组的制程,不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在现代显示设备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的显示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GPRS等移动产品。液晶显示器面板一般由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形成,两个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封装有液晶层,由于液晶分子自身不发光,需要提供光源。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用于得到背光源的主要结构,反射片是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用于反射导光板漏出光线的主要光学元件,反射片在背光模组的安装方式既要保证背光模组的光线的利用率又要避免背光模组内部空气受热膨胀的问题,因此影响着液晶显示器整体的电光转换效率与工作性能。现有技术中,反射片通过双面胶粘结于胶框的一侧,导光板固定于胶框的另一侧,反射片、导光板、胶框及双面胶在背光模组底端围成内部空间,双面胶分布于反射片的边缘并围成具有空隙的非闭合图形,工作状态中,内部空间的气体发热膨胀并从双面胶空隙排出背光模组,防止内部气体膨胀导致背光模组的结构变化而影响显示器工作的稳定性。但此空隙会导致背光模组内部的光线通过空隙漏出,降低了光源的利用率及显示器整体的电光转换效率,不符合节约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胶围着具有空隙的非闭合图形导致背光模组内部的光线漏出,降低光源的利用率及显示器整体的电光转换效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与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通过双面胶粘结于胶框上,所述胶框包括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和所述背光模组外部的曲型沟槽,所述曲型沟槽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曲线型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内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外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外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胶框的外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口不相交。进一步,所述双面胶粘贴于所述反射片的反射表面的边缘,并且所述双面胶在所述反射片表面围成封闭的图形。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大小相同,所述沟槽通道的宽度不变。进一步,所述沟槽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口段、连接段及第二端口段,所述第一端口段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二端口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端口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端口段的中心线平行。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口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端口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均为直角。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口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端口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均为光滑的圆弧。进一步,所述胶框包括四条胶框边,并且每一条所述胶框边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曲型沟槽。进一步,所述曲型沟槽的槽深为0.05毫米~0.1毫米。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面板与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并提供背光源使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图像。进一步,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胶框上的导光板和光学膜片,所述反射片将从所述导光板面对所述反射片一侧漏出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所述光线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射出并穿过所述光学膜片进入所述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双面胶在胶框与反射片之间围成封闭图形无缝隙,胶框边缘设置连通背光模组内部与外部的曲型沟槽,受热膨胀的背光模组内部气体可以通过曲型沟槽排出,避免了气体受热膨胀后使背光模组内部器件受挤压变形或器件之间相对位置改变而导致显示设备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由于曲型沟槽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通过曲线型的沟槽通道连接,从第一端口进入曲型沟槽的光线受到弯曲的沟槽通道阻挡,光线无法从第二端口射出,故背光模组内部的光线不会从曲型沟槽漏出,有效避免了漏光的问题,背光模组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背光源的光能,背光模组内部的光线不会由于漏光而被消耗浪费,故显示设备整体光电转换效率高,节约能源;曲型沟槽在胶框表面一次加工成形,不影响背光模组的制程,不增加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表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曲型沟槽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局部另一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曲型沟槽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曲型沟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反射片20反射表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射片20的反射表面的边缘上粘附双面胶30,双面胶30粘附于反射片20的边缘并围成封闭的图形,结合图3,双面胶30的另一个胶面粘附胶框10的一端,胶框10的主要材料为聚碳酸酯,具有耐热、抗冲击、阻燃、机械性能好、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胶框10用于支撑和保护背光模组内部的光学元件。胶框10上依次固定导光板40和光学膜片50,导光板40、反射片20、胶框10、双面胶30共同构成背光模组底端的内部区域,侧入式光源40射入导光板40,部分光线从导光板40背离反射片20的一侧射出,另一部分光线从导光板40面对反射片20的一侧射出,射出的光线在反射片20的反射表面被反射后再次进入导光板40。由于双面胶30没有空隙,背光模组底端的内部区域为封闭的区域,内部区域的光线全部从除导光板40背离反射片20的一侧射出背光模组内部,射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50后作用于显示面板60显示图像,进入背光模组底端的内部区域的光线全部被利用,未发生漏光。背光模组工作过程中,部分光能转化成热能使背光模组底端的内部气体的温度升高,导致内部气体受热膨胀,需要及时从背光模组内部排出,防止背光模组内部光学元件变形,背光模组结构不稳定,保持显示设备工作稳定性。图2所述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曲型沟槽示意图,如图所示,胶框10上设有连通背光模组内部与背光模组外部的曲型沟槽,曲型沟槽包括第一端口12、第二端口14及连接第一端口12与第二端口14的沟槽通道16,第一端口12位于胶框10的内壁,第二端口14位于胶框10的外壁,曲型沟槽通过沟槽通道16将第一端口12与第二端口14连通,即背光模组内部与背光模组外部连通。背光模组工作时内部受热膨胀的气体从第一端口12进入沟槽通道16,并从第二端口14排出到背光模组外部,防止背光模组受膨胀的热气体影响发生变形。一种实施方式中,胶框10的每一条胶框边均包括至少一个曲型沟槽,当然,胶框10也可以只包括一个曲型沟槽,曲型沟槽的数量越多,背光模组排出受热膨胀气体的效果越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与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通过双面胶粘结于胶框上,所述胶框包括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和所述背光模组外部的曲型沟槽,所述曲型沟槽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曲线型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内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外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外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胶框的外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口不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胶框与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通过双面胶粘结于胶框上,所述胶框包括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和所述背光模组外部的曲型沟槽,所述曲型沟槽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曲线型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内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内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胶框的外壁并连通所述背光模组外部与所述沟槽通道,所述第一端口在所述胶框的外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口不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粘贴于所述反射片的反射表面的边缘,并且所述双面胶在所述反射片表面围成封闭的图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大小相同,所述沟槽通道的宽度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口段、连接段及第二端口段,所述第一端口段连接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二端口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端口段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端口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