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新广专利>正文

变形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986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6:04
变形飞车,有数个翼面及同数量的车轮。翼面对称设置在车身左右两侧,翼面的上端与机身内翼面收张机构联接,翼面上有空气动力控制板及其舵机。车轮是由电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构成。车轮电机定子轴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外圆。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翼面的下端与减震器的上端联接。车内设置相电连接的操纵器、拉推器、智能控制系统、蓄电池、发电装置,环境感知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车轮电机、伺服电机、舵机均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联接。车内设置座椅,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与拉推器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和飞行器技术,特别是一种变形飞车
技术介绍
研制飞车是人们一直追求的梦想,由来已久。迄今,现有的飞车大致有三类:①将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与车相组合的飞车,如美国Terrafugia公司研制的transition飞车;②将类似于直升机的旋翼与车相组合的飞行车,如荷兰PALV Europe公司研发的PAL-V飞车;③将多个可倾转涵道螺旋桨与车相组合的飞车,如莫勒公司skycarM400飞车,能垂直起降。①的飞车,陆行时,机翼需要折叠,或者要将机翼长方向后转到顺车身长;该类飞车起飞时仍需要滑跑不小的距离;该类飞车占空间尺度大。②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但和传统直升机一样飞行速度慢。③的飞车,特别是可倾转式涵道螺旋桨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且能和①的飞车差不多一样速度飞行。但是,上述三类飞车飞行时存在严重的缺陷,即车轮机构成为“死重”,而且风阻大;在陆地行驶时,机翼或旋翼机构成为“死重”,所以能量浪费严重,这太欠符合研制飞车的基本原则-代价要小且功效要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飞车的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一种变形飞车,它的翼面连带涵道式风扇形车轮能象鸟翅一样收展,可更根据面临的处境,随时在陆、空之间灵活转换运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在机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数张翼面,翼面指前翼、机翼、水平尾翼;翼面上设置有空气动力控制板及其操控空气动力控制板的舵机,所述空气动力控制板作为副翼或升降舵;翼面上端与设置在机身内翼面收张机构联接,下端与减振上端联接;陆上工况时,翼面的尾部后缘靠在设置在车身上的靠耳。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的水平板处于车身的底板外。在电动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车轮如此构成。车轮似涵道式风扇。在电动机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电磁刹车器的刹车头与电动机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电动机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外圆。在机身内设置操纵器、驾驶员座椅、拉推器、智能控制系统(含计算机、飞行控制器、导航机构、驱动器、无线电台等)、蓄电池、发电装置、环境感知传感系统(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等)及速度传感器;蓄电池与发电装置连接。操纵器中含启动、运动(陆、空)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舵机及拉推器操控装置,操纵器中有操控(人控、遥控、自主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的垂直板与拉推器联接。电动机、伺服电机、舵机、操纵器、拉推器、环境感知传感系统、速度传感器、所述翼面收张机构均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对所述变形飞车进行操控的方式有三种方式:人控、遥控、自主控制。人控,即驾驶员乘车直接操控操纵器向智能控制系统发司令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再根据需要给各电机、各舵机、拉推器通电或断电。遥控指人离开变形飞车,用遥控器向智能控制系统发号司令。自主控制,是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感知传感系统、速度传感器和驾驶软件进行控制。本技术有益的效果:1、现有飞车,在陆地行驶有螺旋桨机构或旋翼的“死重”,在空中飞行有车轮“死重”,有车轮空气阻力,而变形飞车,在陆地行驶没有螺旋桨或旋翼机构的“死重”,在空中飞行无车轮“死重”,在空中飞行车轮空气阻力比现有飞车的小,所以,变形飞车效率较高。2、所述①飞车或②飞车需要滑跑起飞,不能垂直起降。所述③的飞车能垂直起降,但要提高飞行速度,须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变形飞车,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同现有飞车同等高速飞行,并且付出的代价比③的飞车小的多。3、变形飞车相比现有飞车,紧凑,占空间小,它很像汽车,能方便地在今天拥堵的城镇使用,而现有飞车难以被今天拥堵的城镇接受。4、变形飞车,在陆地能绕垂直中心360°滚动旋转,能向任意方向平行移动,而现有飞车难以达到或无法达到。所以变形飞车在陆地更灵活,泊车简便且占地小。附图说明图1是变形飞车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车轮1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变形飞车的第一种构型示意图;图4是变形飞车的第二种构型示意图;图5是变形飞车的第三种构型示意图;图6是变形飞车的第四种构型示意图;图7是变形飞车的第五种构型示意图;图8是变形飞车的第六种构型示意图;图9是变形飞车的第三种构型展开翼面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变形飞车的第三种构型平飞时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变形飞车的构造示意图,也是变形飞车陆栖时的示意图。如图1示,在机身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数张翼面4,翼面4指前翼、机翼、水平尾翼;翼面4上设置有空气动力控制板及其操控空气动力控制板的舵机,所述空气动力控制板作为副翼或升降舵;翼面4上端与设置在机身内翼面收张机构(图中未画)联接,下端与减振3上端联接;陆上工况时,翼面4的尾部后缘靠在设置在车身2上的靠耳。伺服电机5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3的下端联接。起落板6的垂直板穿过车身2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16的水平板处于车身2的底板外。图2是图1中车轮1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2示,在电动机1-2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1-1,在风扇叶片1-1的顶端联接轮辋1-3,在轮辋1-3上安装轮胎1-4,车轮1如此构成。车轮1似涵道式风扇。在电动机1-2的定子轴1-2-1上安装电磁刹车器1-5,电磁刹车器1-5的刹车头与电动机1-2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电动机1-2的定子轴1-2-1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5的外转子的外圆。在机身2内设置操纵器、驾驶员座椅、拉推器、智能控制系统(含计算机、飞行控制器、导航机构、驱动器、无线电台等)、蓄电池、发电装置、环境感知传感系统(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等)及速度传感器(在图中均未画),蓄电池与发电装置连接。操纵器中含启动、运动(陆、空)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舵机及拉推器操控装置,操纵器中有操控(人控、遥控、自主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6的垂直板与拉推器15联接。电动机1-2、伺服电机5、舵机、操纵器、拉推器、环境感知传感系统、速度传感器、所述翼面收张机构均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实施例1:图3是变形飞车的第一种构型示意图。如图3示,这种变形飞车,所述的翼面4有四块,两块为一号后掠机翼4a,两块为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一号后掠机翼4a上有一号副翼4a-1及其一号舵机4a-1-1,陆上工况时,一号机翼4a尾部后缘靠在一号靠耳7。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上有一号升降舵4b-1及其二号舵机4b-1-1,陆上工况时,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尾部后缘靠在二号靠耳8。这种变形飞车在空中飞行时,类似于正常式气动布局的后掠翼飞机。实施例2:图4是变形飞车的第二种构型示意图。如图4示,这种变形飞车,所述的翼面4有六块,两块为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两块为二号后掠机翼4d,两块为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上有二号副翼4c-1及其三号舵机4c-1-1,陆上工况时,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尾部后缘靠在三号靠耳9。二号后掠机翼4d上有三号副翼4d-1及其四号舵机4d-1-1,陆上工况时,二号后掠机翼4d尾部后缘靠在四号靠耳10。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上有二号升降舵4e-1及其五号舵机4e-1-1,陆上工况时,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尾部后缘靠在五号靠耳11。这种变形飞车在空中飞行时,类似于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形飞车

【技术保护点】
变形飞车,其特征是:在机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数张翼面,所述翼面指前翼、机翼、水平尾翼;所述翼面上设置有空气动力控制板及其操控空气动力控制板的舵机,所述空气动力控制板作为副翼或升降舵;所述翼面上端与设置在机身内翼面收张机构联接,下端与减振上端联接;陆上工况时,所述翼面的尾部后缘靠在设置在车身上的靠耳;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的水平板处于车身的底板外;在电动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车轮如此构成;所述车轮似涵道式风扇;在电动机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电磁刹车器的刹车头与电动机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电动机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外圆;在机身内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含计算机、飞行控制器、导航机构、驱动器、无线电台;在机身内设置操纵器、驾驶员座椅、拉推器、蓄电池、发电装置;在机身内设置环境感知传感系统‑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及速度传感器;蓄电池与发电装置连接;操纵器中含启动、运动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舵机及拉推器操控装置,操纵器中有操控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的垂直板与拉推器联接;电动机、伺服电机、舵机、操纵器、拉推器、环境感知传感系统、速度传感器、所述翼面收张机构均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形飞车,其特征是:在机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数张翼面,所述翼面指前翼、机翼、水平尾翼;所述翼面上设置有空气动力控制板及其操控空气动力控制板的舵机,所述空气动力控制板作为副翼或升降舵;所述翼面上端与设置在机身内翼面收张机构联接,下端与减振上端联接;陆上工况时,所述翼面的尾部后缘靠在设置在车身上的靠耳;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上端与减震器的下端联接;起落板的垂直板穿过车身的底板并配成滑动配合,起落板的水平板处于车身的底板外;在电动机的外转子外圆均布联接数个风扇叶片,在风扇叶片的顶端联接轮辋,在轮辋上安装轮胎,车轮如此构成;所述车轮似涵道式风扇;在电动机的定子轴上安装电磁刹车器,电磁刹车器的刹车头与电动机的外转子的端面对应;电动机的定子轴的右端联接于伺服电机的外转子的外圆;在机身内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含计算机、飞行控制器、导航机构、驱动器、无线电台;在机身内设置操纵器、驾驶员座椅、拉推器、蓄电池、发电装置;在机身内设置环境感知传感系统-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GPS定位接收器及速度传感器;蓄电池与发电装置连接;操纵器中含启动、运动模式切换、方向、油门、刹车、舵机及拉推器操控装置,操纵器中有操控方式切换开关;起落板的垂直板与拉推器联接;电动机、伺服电机、舵机、操纵器、拉推器、环境感知传感系统、速度传感器、所述翼面收张机构均与智能控制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形飞车,其特征是:所述翼面有四块,两块为一号后掠机翼(4a),两块为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一号后掠机翼(4a)上有一号副翼(4a-1)及其一号舵机(4a-1-1),陆上工况时,一号机翼(4a)尾部后缘靠在一号靠耳(7);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上有一号升降舵(4b-1)及其二号舵机(4b-1-1),陆上工况时,一号后掠水平尾翼(4b)尾部后缘靠在二号靠耳(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形飞车,其特征是:所述翼面有六块,两块为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两块为二号后掠机翼(4d),两块为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上有二号副翼(4c-1)及其三号舵机(4c-1-1),陆上工况时,一号前置后掠机翼(4c)尾部后缘靠在三号靠耳(9);二号后掠机翼(4d)上有三号副翼(4d-1)及其四号舵机(4d-1-1),陆上工况时,二号后掠机翼(4d)尾部后缘靠在四号靠耳(10),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上有二号升降舵(4e-1)及其五号舵机(4e-1-1),陆 上工况时,二号后掠水平尾翼(4e)尾部后缘靠在五号靠耳(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广
申请(专利权)人:刘新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