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259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上,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设置壳体朝向地面的一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周向侧面,空调室内机朝四周方向出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有效地解决了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空调室内机(吸顶式)安装多为暗藏天花板式。如图1所示的现有吸顶式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模式送风气流轨迹示意图。可以由图1看出,空调室内机暗藏在天花板1中,空调室内机的壳体2的前面板朝下设置,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4设置在前面板上(安装时向下),靠边缘处,一般为四个出风口4;并在出风口4设置导风板,关机时闭合遮挡住出风口,开机时旋转打开并一定角度旋转进行导风。进风口3也设置在机组的前面板上,靠中心处,一般为进风格栅设计。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气流送风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在前面板(进风面板)的一侧,距离相对较近,容易造成气流短路,同时,气流被风机做功高速射流出来后,碰撞机组内壁风道,转折90°角度从出风口送出,导致气流损失较大;从而导致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换热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上,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设置壳体朝向地面的一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周向侧面,空调室内机朝四周方向出风。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出风口处,且导风板位于壳体的外侧。进一步地,导风板可摆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板具有整体处于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进一步地,导风板具有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的第二位置,第一夹角位于10°至20°之间,导风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包括电机和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风板上,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电机驱动连接。进一步地,导风板包括多段运动板,相邻的运动板之间活动连接,每段运动板可以单独活动,驱动杆的数量与运动板的数量对应设置,并且每个驱动杆与每个运动板对应连接。进一步地,出风口为沿壳体周向延伸的环形口,导风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风板沿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出风口为两个,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导风板对应地设置在出风口处。进一步地,导风板引导气流的侧面具有弧面段和/或平面段。进一步地,导风板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壳体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进一步地,导风板为沿长度方向变化的伸缩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中空区域的环形灯,环形灯安装在壳体朝向地面的侧面上,进风口位于环形灯的中空区域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周向侧面,经过机组风机做功的高速径向气流可直接通过出风口射出,减少了气流转折引起的沿程损失,而且还减小了噪声;并且出风口离进风口距离加大,进出气流方向存在一定夹角,从而减少了气流短路的可能性,所以增强了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吸顶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气流轨迹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的送风气流轨迹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的送风气流轨迹示意图;图5是本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空调室内机的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3至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10上,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21设置壳体20朝向地面的一侧;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22设置在壳体20的周向侧面,空调室内机朝四周方向出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22设置在壳体20的周向侧面,经过机组风机做功的高速径向气流可直接通过出风口射出,减少了气流转折引起的沿程损失,而且还减小了噪声;并且出风口离进风口距离加大,进出气流方向存在一定夹角,从而减少了气流短路的可能性,所以增强了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室内机的机组风机为离心风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在壳体20上的导风板30,导风板30设置在出风口22处,且导风板30位于壳体20的外侧。为了避免影响出风口的气流,所以将导风板30设置在壳体20的外侧,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加强出风气流,在导风板30静止某个位置时,可利用贴壁流动效应,将出风口气流向房间不同角度实现送风,提升了空调器送风舒适性。导风板30可摆动地设置在出风口22处,导风板30具有整体处于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导风板30具有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的第二位置,第一夹角位于10°至20°之间,导风板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为15°,一般情况下,第一夹角的设定保证送风量为前提即可。空调室内机制冷时,如图3,导风板推开至较大的角度,也可以将导风板推开至整体处于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即送出的冷空气可直接向四周沿天花板射流送风。这样利用流体贴壁效应,送出的气流距离更远,先分布至房间的顶部,然后再利用气流重力效应,形成房间的
自然对流,形成房间环抱式、无风感送风,避免空调冷风对人直吹的现在,改善其制冷效果和舒适性。进一步优选地,导风板30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壳体20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长度设计成现有导风板的2~3倍,现有导风板根据出风口宽度设计,而本导风板根据壳体高度进行设计的。在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如图4,导风板可移动到第二位置处,即送出的热空气从出风口出来后沿着导风板30进行向下送风,由于导风板长度设计成现有导风板的2~3倍,导风板长度延伸至壳体20的底部,所以对气流有更充分的导流作用。同样利用流体贴壁效应,送出的空气距离远,先分布至壳体20的下方,然后再利用气流射流效应,形成房间的升温送风,避免现有空调机组热风无法送至用户活动区域的现象,改善了制热效果和舒适性。结合图5和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部件40,驱动部件40包括电机41和驱动杆42,驱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风板30上,驱动杆42的另一端与电机41驱动连接。驱动部件40的驱动杆42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转矩。本实施例中,电机间接带动齿轮,通过齿轮与驱动杆42上的齿条配合驱动导风板30摆动。导风板30包括多段运动板,相邻的运动板之间活动连接,每段运动板可以单独活动,驱动杆42的数量与运动板的数量对应设置,并且每个驱动杆42与每个运动板对应连接。导风板由多段运动板,每段与每段的运动板之间可以通过传送机构产生相对运动,导风板可以作为仿生的鸟翼形状,在导风板30在摆动过程中,导风板模拟鸟类翅膀做“扑翼动作”,这样利用仿生原理,产生气流漩涡,增加气流送风距离,更加有利于改善机组的送风舒适性。而且,导风板30引导气流的侧面具有弧面段和/或平面段,也就是说,导风板30引导气流的侧面可以有弧面段进行控制气流,也可以通过弧面段与平面段配合,设计成其他的引导气流的侧面。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导风板30引导热风,导风板30为沿长度方向变化的伸缩结构,导风板30结构上可以采用嵌套的设计,可根据使用情况或者用户需要,进行导风板长度上的变化。本实施例的出风口22为两个,导风板3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导风板30对应地设置在出风口22处,两个出风口22位于壳体的两侧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10)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21)设置所述壳体(20)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周向侧面,所述空调室内机朝四周方向出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天花板(10)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21)设置所述壳体(20)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周向侧面,所述空调室内机朝四周方向出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20)上的导风板(30),所述导风板(3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2)处,且所述导风板(30)位于所述壳体(20)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0)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2)处,所述导风板(30)具有整体处于水平方向的第一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0)具有与竖直方向具有第一夹角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角位于10°至20°之间,所述导风板(3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件(40),所述驱动部件(40)包括电机(41)和驱动杆(42),所述驱动杆(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导风板(30)上,所述驱动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41)驱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杰黄美玲龙斌华邹建煌曹锋曹雷刘洋温锦军李永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