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根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6813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包括有轮子、移动板、支杆Ⅱ、支杆Ⅰ、气缸Ⅱ、连杆Ⅰ、连杆Ⅱ、安装板、导轮Ⅱ、钢丝绳、导轮Ⅰ、重块、槽体、板Ⅱ、弹性件、板Ⅰ和气缸Ⅰ;移动板底部设有轮子,移动板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支杆Ⅰ、支杆Ⅱ和气缸Ⅰ,支杆Ⅰ上端右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下表面中部设有连杆Ⅰ,连杆Ⅰ下端设有导轮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建筑抛砖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抛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有了建筑用的各种工具,如冲击钻、手枪钻、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机、切割机、角磨机、电焊机、钢筋弯曲机、翻斗车、土方车、皮灰斗、铁抹子、木刮杠、水桶和橡胶刷等,在定滑轮出现后,建筑中会使用定滑轮构成简单的抛砖装置。目前的抛砖工序主要依靠人工,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缺点,因此亟须设计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人工抛砖方式存在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包括有轮子、移动板、支杆Ⅱ、支杆Ⅰ、气缸Ⅱ、连杆Ⅰ、连杆Ⅱ、安装板、导轮Ⅱ、钢丝绳、导轮Ⅰ、重块、槽体、板Ⅱ、弹性件、板Ⅰ和气缸Ⅰ;移动板底部设有轮子,移动板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支杆Ⅰ、支杆Ⅱ和气缸Ⅰ,支杆Ⅰ上端右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下表面中部设有连杆Ⅰ,连杆Ⅰ下端设有导轮Ⅰ,安装板下表面右侧设有连杆Ⅱ,连杆Ⅱ位于连杆Ⅰ右侧,连杆Ⅱ下端设有导轮Ⅱ,支杆Ⅱ上端设有气缸Ⅱ,气缸Ⅰ上端设有板Ⅰ,板Ⅰ正上方设有板Ⅱ,板Ⅰ与板Ⅱ通过弹性件相连,板Ⅱ上方设有重块,重块左侧中部设有插孔,重块上表面与钢丝绳一端相连,钢丝绳绕过导轮Ⅰ与导轮Ⅱ与槽体相连,槽体设于移动板右侧上方。优选地,还包括有支杆Ⅲ、板Ⅲ、从动轮、输送带和主动轮;支杆Ⅲ置于移动板上表面右侧,支杆Ⅲ上端设有板Ⅲ,板Ⅲ上表面左侧设有主动轮,板Ⅲ上表面右侧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输送带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有缓冲塑;缓冲塑置于板Ⅱ与重块之间。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气缸Ⅰ伸长,在板Ⅰ、弹性件和板Ⅱ共同作用下,使得重块上升,槽体下降,当重块上的插孔与气缸Ⅱ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气缸Ⅰ停止伸长,气缸Ⅱ伸长至与重块上的插孔相连后停止伸长,此时重块固定,槽体停止下降,气缸Ⅰ复位,重块与板Ⅱ分离,存在高度差,当工作人员往槽体内添加砖块后,气缸Ⅱ缩短,重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带动槽体上升,当重块落回板Ⅱ时,重块与槽体停止运动,在惯性的作用下,砖块继续上升,这时工作人员可以接住上升的砖块。然后重复以上操作即可进行下一次的抛砖。因为还包括有支杆Ⅲ、板Ⅲ、从动轮、输送带和主动轮,支杆Ⅲ置于移动板上表面右侧,支杆Ⅲ上端设有板Ⅲ,板Ⅲ上表面左侧设有主动轮,板Ⅲ上表面右侧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输送带连接,所以当主动轮匀速逆时针转动,带动输送带匀速逆时针转动,使得从动轮匀速逆时针转动,输送带上放置有砖块,当槽体停止下降时,输送带恰好使砖块落入槽体,然后槽体上升。因为还包括有缓冲塑,缓冲塑置于板Ⅱ与重块之间,当重块下降落到缓冲塑上时,能减少重块对板Ⅱ伤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3)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建筑抛砖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轮子,2-移动板,3-插孔,4-支杆Ⅱ,5-支杆Ⅰ,6-气缸Ⅱ,7-连杆Ⅰ,8-连杆Ⅱ,9-安装板,10-导轮Ⅰ,11-钢丝绳,12-导轮Ⅱ,13-重块,14-槽体,15-板Ⅱ,16-弹性件,17-板Ⅰ,18-气缸Ⅰ,19-支杆Ⅲ,20-主动轮,21-输送带,22-从动轮,23-板Ⅲ,24-缓冲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轮子1、移动板2、支杆Ⅱ4、支杆Ⅰ5、气缸Ⅱ6、连杆Ⅰ7、连杆Ⅱ8、安装板9、导轮Ⅱ12、钢丝绳11、导轮Ⅰ10、重块13、槽体14、板Ⅱ15、弹性件16、板Ⅰ17和气缸Ⅰ18;移动板2底部设有轮子1,移动板2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支杆Ⅰ5、支杆Ⅱ4和气缸Ⅰ18,支杆Ⅰ5上端右侧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下表面中部设有连杆Ⅰ7,连杆Ⅰ7下端设有导轮Ⅰ10,安装板9下表面右侧设有连杆Ⅱ8,连杆Ⅱ8位于连杆Ⅰ7右侧,连杆Ⅱ8下端设有导轮Ⅱ12,支杆Ⅱ4上端设有气缸Ⅱ6,气缸Ⅰ18上端设有板Ⅰ17,板Ⅰ17正上方设有板Ⅱ15,板Ⅰ17与板Ⅱ15通过弹性件16相连,板Ⅱ15上方设有重块13,重块13左侧中部设有插孔3,重块13上表面与钢丝绳11一端相连,钢丝绳11绕过导轮Ⅰ10与导轮Ⅱ12与槽体14相连,槽体14设于移动板2右侧上方。还包括有支杆Ⅲ19、板Ⅲ23、从动轮22、输送带21和主动轮20;支杆Ⅲ19置于移动板2上表面右侧,支杆Ⅲ19上端设有板Ⅲ23,板Ⅲ23上表面左侧设有主动轮20,板Ⅲ23上表面右侧设有从动轮22,主动轮20与从动轮22通过输送带21连接。还包括有缓冲塑24;缓冲塑24置于板Ⅱ15与重块13之间。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气缸Ⅰ18伸长,在板Ⅰ17、弹性件16和板Ⅱ15共同作用下,使得重块13上升,槽体14下降,当重块13上的插孔3与气缸Ⅱ6处于同一水平线时,气缸Ⅰ18停止伸长,气缸Ⅱ6伸长至与重块13上的插孔3相连后停止伸长,此时重块13固定,槽体14停止下降,气缸Ⅰ18复位,重块13与板Ⅱ15分离,存在高度差,当工作人员往槽体14内添加砖块后,气缸Ⅱ6缩短,重块13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带动槽体14上升,当重块13落回板Ⅱ15时,重块13与槽体14停止运动,在惯性的作用下,砖块继续上升,这时工作人员可以接住上升的砖块。然后重复以上操作即可进行下一次的抛砖。因为还包括有支杆Ⅲ19、板Ⅲ23、从动轮22、输送带21和主动轮20,支杆Ⅲ19置于移动板2上表面右侧,支杆Ⅲ19上端设有板Ⅲ23,板Ⅲ23上表面左侧设有主动轮20,板Ⅲ23上表面右侧设有从动轮22,主动轮20与从动轮22通过输送带21连接,所以当主动轮20匀速逆时针转动,带动输送带21匀速逆时针转动,使得从动轮22匀速逆时针转动,输送带21上放置有砖块,当槽体14停止下降时,输送带21恰好使砖块落入槽体14,然后槽体14上升。因为还包括有缓冲塑24,缓冲塑24置于板Ⅱ15与重块13之间,当重块13下降落到缓冲塑24上时,能减少重块13对板Ⅱ15伤害,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轮子(1)、移动板(2)、支杆Ⅱ(4)、支杆Ⅰ(5)、气缸Ⅱ(6)、连杆Ⅰ(7)、连杆Ⅱ(8)、安装板(9)、导轮Ⅱ(12)、钢丝绳(11)、导轮Ⅰ(10)、重块(13)、槽体(14)、板Ⅱ(15)、弹性件(16)、板Ⅰ(17)和气缸Ⅰ(18);移动板(2)底部设有轮子(1),移动板(2)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支杆Ⅰ(5)、支杆Ⅱ(4)和气缸Ⅰ(18),支杆Ⅰ(5)上端右侧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下表面中部设有连杆Ⅰ(7),连杆Ⅰ(7)下端设有导轮Ⅰ(10),安装板(9)下表面右侧设有连杆Ⅱ(8),连杆Ⅱ(8)位于连杆Ⅰ(7)右侧,连杆Ⅱ(8)下端设有导轮Ⅱ(12),支杆Ⅱ(4)上端设有气缸Ⅱ(6),气缸Ⅰ(18)上端设有板Ⅰ(17),板Ⅰ(17)正上方设有板Ⅱ(15),板Ⅰ(17)与板Ⅱ(15)通过弹性件(16)相连,板Ⅱ(15)上方设有重块(13),重块(13)左侧中部设有插孔(3),重块(13)上表面与钢丝绳(11)一端相连,钢丝绳(11)绕过导轮Ⅰ(10)与导轮Ⅱ(12)与槽体(14)相连,槽体(14)设于移动板(2)右侧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高效抛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轮子(1)、移动板(2)、支杆Ⅱ(4)、支杆Ⅰ(5)、气缸Ⅱ(6)、连杆Ⅰ(7)、连杆Ⅱ(8)、安装板(9)、导轮Ⅱ(12)、钢丝绳(11)、导轮Ⅰ(10)、重块(13)、槽体(14)、板Ⅱ(15)、弹性件(16)、板Ⅰ(17)和气缸Ⅰ(18);移动板(2)底部设有轮子(1),移动板(2)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支杆Ⅰ(5)、支杆Ⅱ(4)和气缸Ⅰ(18),支杆Ⅰ(5)上端右侧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下表面中部设有连杆Ⅰ(7),连杆Ⅰ(7)下端设有导轮Ⅰ(10),安装板(9)下表面右侧设有连杆Ⅱ(8),连杆Ⅱ(8)位于连杆Ⅰ(7)右侧,连杆Ⅱ(8)下端设有导轮Ⅱ(12),支杆Ⅱ(4)上端设有气缸Ⅱ(6),气缸Ⅰ(18)上端设有板Ⅰ(17),板Ⅰ(17)正上方设有板Ⅱ(15),板Ⅰ(17)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根来
申请(专利权)人:黄根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