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674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2:42
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以有效改善初期支护受力性能,避免钢架发生屈曲失稳,保证初期支护结构强度充分发挥。包括覆盖洞周围岩的喷射混凝土层,以及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内的钢架,其特征是:所述钢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钢管钢架,钢管钢架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拱顶段和右侧边墙段构成,或者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拱顶段、右侧边墙段和仰拱段构成,所述钢管钢架左侧边墙段、右侧边墙段、仰拱段于钢管钢架内灌注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暗挖隧道基本上均按新奥法原理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支护,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初期支护和围岩共同组成的支护系统是主要承载结构,二次衬砌主要作为安全储备。初期支护主要由喷射混凝土层、锚杆以及钢筋网片联合支护组成(简称喷锚支护),当隧道通过不良地质段以及软弱破碎带时,一般会采取在喷混凝土中设置工字钢、H型钢等辅助措施。近年来,对六沾、兰渝、成兰、云桂、长昆等铁路调研发现,对于部分通过软弱破碎围岩、断层破碎带、软岩高地应力地段的隧道,初期支护中型钢钢架经常发生屈曲失稳而导致初期支护破坏。究其原因,由于型钢钢架为工字形或H形,其截面在X方向和Y方向抗弯刚度相差较大,再由于难以保证工字钢或H型钢在靠隧道侧翼缘与腹板连接处喷射混凝土密实,造成喷混凝土对钢架的握裹力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在高地应力地段,特别是当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开裂后,对钢架的约束能力减弱,由于截面抗弯刚度不对称,由于平面外失稳而导致钢架发生屈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以有效改善初期支护受力性能,避免钢架发生屈曲失稳,保证初期支护结构强度充分发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包括覆盖洞周围岩的喷射混凝土层,以及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内的钢架,其特征是:所述钢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钢管钢架,钢管钢架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拱顶段和右侧边墙段构成,或者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拱顶段、右侧边墙段和仰拱段构成,所述钢管钢架左侧边墙段、右侧边墙段、仰拱段于钢管钢架内灌注混凝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钢管钢架截面抗弯刚度对称,不会发生平面外失稳,同时消除传统初期支护中工字钢架或H型钢架与喷射混凝土有死角不密实的问题,保证喷混凝土对钢架的有效握裹,充分发挥钢管喷射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由于隧道周边受力不一致,根据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对受力较大的位置,可先于钢管钢架内灌注混凝土,增大截面抗弯刚度及强度,从而实现匹配围岩压力的“不均衡”支护结构。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的立面布置图;图2沿图1中I-I线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中钢管钢架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标记:洞周围岩10;喷射混凝土20、初喷混凝土层20a、复喷混凝土层20b;钢管钢架30;混凝土31、拱顶段32、左侧边墙段33、右侧边墙段34、仰拱段35;预留变形缝40、二次衬砌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包括覆盖洞周围岩10的喷射混凝土层20,以及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20内的钢架。参照图3,所述钢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钢管钢架30。参照图4,所述钢管钢架30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和右侧边墙段34构成,左侧边墙段33和右侧边墙段34内灌注填充混凝土31。参照图5,所述钢管钢架30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和、右侧边墙段34和仰拱段35构成,左侧边墙段33、右侧边墙段34级仰拱段35内灌注填充混凝土31。即根据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对受压较大的位置,可先于钢管钢架内灌注混凝土,增大截面抗压强度,从而实现匹配围岩压力的“不均衡”支护结构。参照图2,所述喷射混凝土层20由初喷混凝土层20a、和复喷混凝土层20b复合构成,初喷混凝土层20a覆盖洞周围岩10,复喷混凝土层20b覆盖钢管钢架30。初喷混凝土层20a的厚度根据初期支护强度要求一般不小于4cm,架立钢管钢架30后,复喷混凝土层20b。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的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与传统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中埋设工字型钢架或H型钢架的支护结构相比较有如下实质性区别:1、由于钢管钢架30截面为圆形,截面抗弯刚度对称,不会发生平面外失稳,提高了初期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2、钢管钢架30消除传统初期支护中工字钢或H型钢与喷射混凝土有死角不密实的问题,保证喷混凝土对钢管钢架的有效握裹,充分发挥钢管钢架喷射混凝土的结构强度。3、可根据隧道周边围岩压力情况,如果需要增加某段支护的抗压强度和刚度,可以通过在钢管钢架30内灌注混凝土而方便地实现,避免了传统上依靠不断增加工字钢架或H型钢架高度的做法。参照图4,隧道开挖后,以拱墙范围初期支护内设置钢管钢架为例,拱顶段32钢管钢架30内不灌注混凝土,与传统工字型或H型钢支护相比,可减小支护结构自己重力,减小结构内力。而对左侧边墙段33、右侧边墙段34的钢管钢架30在安装之前先灌注混凝土,增大支护结构截面刚度及强度,增加支护结构抗压能力,减小偏心距,从而大大改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参照图5,隧道开挖后,以全环初期支护内设置钢管钢架为例,拱顶段32钢管钢架30内不灌注混凝土,与传统工字型或H型钢支护相比,可减小支护结构自己重力,减小结构内力。而对左侧边墙段33、右侧边墙段34及仰拱段35的钢管钢架30在安装之前先灌注混凝土,增大支护结构截面刚度及强度,增加支护结构抗压能力,减小偏心距,从而大大改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性能。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包括覆盖洞周围岩(10)的喷射混凝土层(20),以及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20)内的钢架,其特征是:所述钢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钢管钢架(30),该钢管钢架(30)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和右侧边墙段(34)构成,或者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右侧边墙段(34)和仰拱段(35)构成,所述左侧边墙段(33)、右侧边墙段(34)和仰拱段(35)内灌注填充混凝土(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设钢管钢架的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包括覆盖洞周围岩(10)的喷射混凝土层(20),以及沿隧道开挖方向间隔埋设于喷射混凝土层(20)内的钢架,其特征是:所述钢架为横截面呈圆形的钢管钢架(30),该钢管钢架(30)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和右侧边墙段(34)构成,或者由对接的左侧边墙段(33)、拱顶段(32)、右侧边墙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卿伟宸黄华张磊孟祥磊曾宏飞钟昌桂郑伟李泽龙张慧玲王芳邸成郑尚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