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578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并且玉米和大豆采用间作种植方式,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其中,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者的种植间距,使得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辐射光照条件,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和大豆均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种植作物。其中,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及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再加之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也是优良的动物饲料,从而使得玉米的需求量很大。而土豆作为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和动物饲料蛋白的原料,因其产业链长,涉及的食品种类多,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需求量也是非常可观。玉米与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实施的一种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养分资源,不仅可以通过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而且,玉米成熟收获后,采用玉米秸秆覆盖田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保水肥地的作用,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粮油同步增产。但目前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中,种植间距不合适,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大导致玉米行间漏光严重,使得行间杂草数量较多,浪费了土地和光热资源;而过小则加重了大豆的遮荫胁迫程度,导致大豆产量低且不够稳定。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针对现有的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方法中存在的种植间距不合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其中,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者的种植间距,使得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辐射光照条件,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增收的目的。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将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并且玉米和大豆采用间作种植方式,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其中,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玉米和大豆间作这一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养分资源,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同步增产。但是种植间距不合理时,光、热、水和养分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但不会实现增产目的,有时反而会导致玉米或大豆减产。可见,在玉米和大豆间作这一种植模式中,种植间距非常重要。基于上述考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方法中,从以下角度对种植间距进行了改进: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这样使得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对田间小气候有较大的影响,既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也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从而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除此之外,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这样设置不会出现玉米遮盖大豆,影响大豆光合作用的现象。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者的种植间距,使得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辐射光照条件,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增收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间作模式中,玉米行和大豆行之间均是平行的,符合农业的种植模式。玉米和大豆的播种方法均为常规方法,播种后的田间管理方法也为传统方法,在此不一一赘述。优选地,玉米株距和大豆株距相等。这一方法满足了大豆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等生长条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进一步优选地,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均为南北行向。优选地,每2行玉米组成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行大豆。通过上述操作,使得玉米和大豆这两种作物之间的种植间距更加科学,玉米和大豆的相互作用更强。具体来说,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方法中,一行玉米能和一行大豆相邻,两者能够充分地相互作用。由于在条带间作群体内,作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条带边缘,而相互作用越多,则对间作农田的田间小气候有较大的影响,既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也有利于大豆的生长,从而提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而且,当大豆种植的行数过多时,则使玉米和大豆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大大降低了间作的意义,而大豆的种植行数过少时,又无法充分利用土地,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种植方法中,种植了三行大豆,这一种植模式中,两侧的两行大豆分别可与玉米充分发生相互作用,而中间的一行则充分使土地被充分利用。综上所述,将玉米种植排中的玉米行数设定为2行,并且在相邻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行大豆,不但提高了水分、养分、光照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间作种植的意义,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光能和水肥条件,提高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选地,玉米株距和大豆株距均为30-40cm。优选地,玉米行距和大豆行距均为30-40cm。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对玉米和大豆的株距、玉米行距和大豆行距也进行了具体的限定,都为30-40cm。这样保证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科学合理,不会因种植密度过大而导致玉米和大豆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也不会因种植密度过小而土地资源、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失去了间作的意义。优选地,所述播种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将存留在土地的残留作物清理后施加基肥。为了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为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在播种前还进行了整地并施加基肥的操作。所谓整地就是将存留在土地的残留作物清理干净,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玉米和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实现双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还使得土壤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玉米和大豆根系的生长。而通过施加基肥,为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肥中,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质量之比为(11-12):(4-5):(6-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肥的施用量为210-240公斤/公顷。通过上述操作,在田间施用的基肥可为玉米和大豆生育期提供充足的养分,无需再追施其它肥料,减少了肥料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因滥用化肥而导致的农田环境污染、突然肥力下降等问题。优选地,所述玉米和所述大豆的品种的种子纯度高于98%,发芽率高于9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玉米和大豆的品种的种子纯度高于98%,发芽率高于95%,这为玉米和大豆增产奠定了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对种植间距进行了改进,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两者的种植间距,使得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辐射光照条件,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增收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通过将玉米种植排中的玉米行数设定为2行,并且在相邻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行大豆,不但提高了水分、养分、光照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间作种植的意义,而且还充分满足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所需的光能和水肥条件,提高了间作群体内玉米和大豆的产量。(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玉米和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中,通过对玉米和大豆的株距进行限定,充分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保护点】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并且玉米和大豆采用间作种植方式,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其中,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并且玉米和大豆采用间作种植方式,每2-3行玉米为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5行大豆,大豆的种植方向和玉米相同;其中,玉米行距、大豆行距以及相邻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间距均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株距和大豆株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和玉米的种植方向均为南北行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2行玉米组成一玉米种植排,且在每相邻的两个玉米种植排之间种植3行大豆。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