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推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335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电力推动车辆,包括:由电动机驱动的前车轴组件(10);和由电动机驱动的后车轴组件(20);其中,上述组件各个均包括:支撑框架(110)、两个车轮悬架单元(30)、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电动机(40)、用于控制上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45)、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轮比的差动传输单元(55)和用于调节所述悬架单元的车轮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框架的角度位置的转向装置(50);电动机、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两个车轴组件具有完全对应的构造并且自身构成独立模块,独立模块已经以其操作构造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类型的电力推动车辆,其包括:-由电动机驱动的前车轴组件;和-由电动机驱动的后车轴组件;其中,所述车轴组件各个均包括支撑框架、两个车轮悬架单元、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电动机、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轮比的差动传输单元和用于调节所述悬架单元的车轮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角度位置的转向装置;电动机、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技术介绍
这种构造通常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的车辆,并且特别地应用于属于城市汽车、超迷你车和小型家庭车辆领域的机动车辆。对于这些类型的车辆而言,一方面需要生产成本低,而另一方面需要在代表车辆特征的容纳空间内获得尽可能宽敞的用于乘客车厢的空间,而且需要使得车辆具有增强的可操纵性。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文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迄今已知的解决方案相比改进的解决方案。通过具有权利要求中所述特征的机动车辆而实现了本目的。各权利要求构成本文提供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教导的组成部分。附图说明参照仅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附图并根据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清楚,并且其中:图1是本文所述的机动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两个前车轴和后车轴组件;图3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前车轴组件的正视图;图4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四个悬架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5A、5B和5C分别是图1的机动车辆的悬架单元的三个正交视图:俯视平面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图6A和6B分别是作为图2的由箱形截面钢板制成的框架的替代方案的整体框架的透视图和俯视平面图,所述整体框架支撑电动机、差动装置、逆变器、车轴和转向机构箱;图7是两个独立车轴组件的示意性俯视平面图,其中对应的电池组连接到机动车辆的框架;和图8图解了本文所述的机动车辆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车轴和后车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深入理解实施例。可以获得各实施例而同时不必具有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具有其它方法、部件或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中,没有详细阐述或描述已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使得实施例的各方面变得含混不清。本文所用的参考仅仅是出于便捷起见,因此不限制实施例的范围或保护范围。参照附图,由附图标记10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获得的电力推动车辆。整体上,机动车辆100包括前车轴组件10和后车轴组件20,所述前车轴组件和后车轴组件各个均在四个点处固定到机动车辆的框架的相对端部。每个车轴组件均包括承载车轮支撑件36(图4中可见)的两个车轮悬架单元30、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电动机40、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单元45、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轮比的差动传输单元55、用于调节车轮支撑件36的角度位置的转向装置50以及电池组。而且每个车轴组件还包括支撑框架110,涉及的所有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电动机控制单元45可以如图8所示地安装在电动机上,或者如图7所示替代性地安装在与差动组件相对的侧部上。在前一情况中,电动机及其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电缆的长度缩短,而在后一情况中,整体高度降低。前电池组和后电池组可以类似地布置在车辆的主框架的比车轮的旋转轴线更高的高度处,或者如图7所示优选地布置在主底部面板上。通常,本文所述的机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每个组件的悬架单元均是具有摆动底臂和顶臂的铰接四边形类型并且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在底部处接合底臂而在顶部处接合组件的支撑框架或者接合车辆的底部面板(因此即意味着其上具有乘客车厢的底部框架部分)。而且,在每个车轴组件中,悬架单元和转向装置的所有元件均成一体地位于支撑框架上,在车轴组件安装在车辆框架的其余部分上之前已经确定运动链和该运动链的几何结构,所述运动链和该运动链的几何结构被设计成限定车轮支撑件相对于框架的位置和/或定向。特别地,在其自身与车辆的其余部分分离的每个车轴组件中,诸如外倾角、迎角(angle of incidence)、阿克曼角等的一组悬架特征参数均已确定。甚至在两个车轴组件连接到车辆框架的其余部分之前,就已经在所述两个车轴组件中限定了这些参数。在本文所述的车辆中,两个车轴组件因此具有完全对应的构造并且自身构成独立模块,所述独立模块已经以其操作构造预组装。两个电池组中之一可以由一组光伏板直接供电,而构成第二电池组的模块可以逐一地由其它充电模块更换。现在参照所示实施例的示例,图4仅仅示出了车辆的四个悬架单元30组。如所述,每个悬架单元均为铰接四边形类型。特别地,悬架单元包括顶臂32和底臂34,所述顶臂和底臂皆摆动并且大体呈三角形;悬架单元的臂的底侧被约束到车轴组件的框架110,并且继而车轮支撑件36的顶臂和底臂分别经由球形接头而约束到悬架单元的臂的远端。在多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底臂34由两部分形成,这两部分可以以不同的相对位置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调节底臂的长度。减震装置38在其底端处铰接到底臂34而在其顶端处铰接到框架110(如图8的实施例所示)或者铰接到车辆的底部面板(如图1至图7示出的示例所示),所述减震装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液压缸构成,螺旋弹簧与所述液压缸相关联。根据本文所述的车轴组件的重要特征,顶臂32的底侧的约束到框架110的约束点都相对于车辆的运动方向关于减震装置38向前或向后偏移。特别地,在前车轴组件中,这些约束点向前偏移,而在后车轴组件中,约束点向后偏移。换言之,讨论中的约束点面向乘客车厢的外部。如在图4中可看出的,这种构造使得减震装置的顶端能够布置在包在(subtended)两个车轴组件的几何轴之间的距离内并且因此处于最小距离处,这简化了车辆框架的构造。就后车轴组件而言,上述顶臂32的约束点可以同样向前定位,使得对应的减震装置将向后偏移,以增大可获得的内部空间,虽然底部面板必须更长。因为减震装置接合悬架单元的底臂而非顶臂,所以减震装置38的顶端处于最小高度处并且因此框架也处于最小高度处,所述减震装置被约束到所述框架上。图1和图2示出了安装在两个车轴组件的框架110上的悬架单元30。也安装在框架110上的转向装置50通过位于车轮支撑件中的固定孔眼36’而连接到车轮支撑件36,如图5C所示。在前车轴组件中,转向装置连接到与车辆的转向轮相关联的转向轴。讨论中的转向装置可以是通常应用在本
中的任何类型的;优选地,转向装置装配有可以是液压或电动型的伺服致动器。在后车轴组件中,转向装置替代地包括致动器52(仅仅在图8的实施例中示出),以自动驱动转向装置,所述致动器可以如图所示地旋转或者沿着转向拉杆的轴线直线运动。致动器52由车辆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按照与前车轴组件的转向装置的操作相协调的方式管控致动器的操作。应当注意的是,通常,本领域中已知具有四个转向轮的车辆。讨论中的车辆因此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协调后车轴组件的转向装置与前车轴组件的转向装置的任何控制策略。本文所述的车辆另外还设想了特别的控制模式,所述控制模式在紧急操纵中进行干预。特别地,上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在检测到转向速度高于阈值时致动所述控制模式。该阈值用作区别紧急操纵和处于车辆的正常运动范围内的操纵的参考。所使用的其它控制模式具有能够快速变向且同时保持车量的稳定和/或在车辆转弯时保持车辆稳定的功能。如前文可看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力推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推动车辆,包括:‑由电动机驱动的前车轴组件(10);和‑由电动机驱动的后车轴组件(20);其中,前车轴组件和后车轴组件两者均包括:支撑框架(110)、两个车轮悬架单元(30)、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电动机(40)、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45)、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轮比的差动传输单元(55)和用于调节所述悬架单元的车轮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的角度位置的转向装置(50);所述电动机、所述差动传输单元、所述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机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单元是具有摆动的底臂(34)和顶臂(32)的铰接四边形类型并且包括减震装置(38),所述减震装置在底部处接合所述底臂而在顶部处接合所述支撑框架或机动车辆的框架,乘客车厢位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框架上,并且其特征还在于:在每个车轴组件中,所述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成一体地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以便在所述车轴组件中确定运动链和所述运动链的几何结构,所述运动链和运动链的几何结构被设计成用于限定车轮支撑件(37)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框架的位置和/或定向,以便所述车轴组件构成预组装的模块,所述模块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21 IT TO2014A000035;2014.04.09 IT TO2014A01.一种电力推动车辆,包括:-由电动机驱动的前车轴组件(10);和-由电动机驱动的后车轴组件(20);其中,前车轴组件和后车轴组件两者均包括:支撑框架(110)、两个车轮悬架单元(30)、用于驱动车轮旋转的电动机(40)、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单元(45)、具有一个或多个齿轮比的差动传输单元(55)和用于调节所述悬架单元的车轮支撑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的角度位置的转向装置(50);所述电动机、所述差动传输单元、所述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机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悬架单元是具有摆动的底臂(34)和顶臂(32)的铰接四边形类型并且包括减震装置(38),所述减震装置在底部处接合所述底臂而在顶部处接合所述支撑框架或机动车辆的框架,乘客车厢位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框架上,并且其特征还在于:在每个车轴组件中,所述悬架单元和所述转向装置成一体地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上,以便在所述车轴组件中确定运动链和所述运动链的几何结构,所述运动链和运动链的几何结构被设计成用于限定车轮支撑件(37)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的框架的位置和/或定向,以便所述车轴组件构成预组装的模块,所述模块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机动车辆的所述框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在所述前车轴组件和后车轴组件中,将所述顶臂约束到所述框架的所有约束点均相对于所述减震装置(38)关于所述机动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前或向后偏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在所述前车轴组件(10)中,所述约束点向前偏移,并且其中,在所述后车轴组件(20)中,所述约束点向后偏移,以使得所述前车轴组件的减震装置和所述后车轴组件的减震装置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小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在所述后车轴组件(20)中,所述约束点向前偏移,以增大乘客车厢中的空间。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整体块,所述整体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横梁(112)和一个第二横梁(114);-两个相对的侧向直立件(122),所述两个相对的侧向直立件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梁(112,114)连接在一起并且各个均限定了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在横向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横梁(112,114)的平面上延伸,所述环形结构包括:顶部纵梁(122B)和连结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纵梁(122A);其中,所述转向装置(50)或所述电动机(40)或所述差动传输单元(55)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112)或所述第二横梁(114)上;和其中,所述悬架单元的所述顶臂(32)和所述底臂(34)分别摆动地安装在所述环形结构的所述顶部纵梁(122B)和所述底部纵梁(122A)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12)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后部或前部中并且具有端部部分(112A),所述端部部分基本沿着所述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或在任一情况下沿着包含在所述机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之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侧向直立件(122)向后侧伸出,在所述端部部分(112A)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珀罗P·圭列里
申请(专利权)人:互动的全电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波利模式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