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线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4798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3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线牵引装置,包括半球形的活动腔体以及固定在活动腔体两端的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开有盲孔,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动端突出于盲孔,所述活动腔体的底部开放且固定有筒状的延伸部,且所述活动腔体与延伸部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开口。活动腔体采用半球形状,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布线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布线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电力电缆布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布线的敷设方式应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电缆类型和数量等因素,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和技术、经济合理等原则综合确定;2、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应便于敷设、维护;3)应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4)应在满足安全条件下,使电缆路径最短;3、电缆在室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电气竖井内明敷时,不应采用易延燃的外护层;4、电缆不宜在有热力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5、电缆敷设时,任何弯曲部位都应满足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在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或是电缆通过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又或是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需要管道布线。由于地形的限制,排线钢管在铺设时通常会根据地形的拐弯处或是建筑物的拐角处进行折弯,在人工进行穿线时,一般采用先将钢丝的一端穿过排线钢管,钢丝的另一端连接有用胶带缠好的多根线缆,然后人工再对钢丝的一端拉扯直至包好的线头完全穿出排线管道,在拉拽过程中,直线的排线管道对人工的要求较低,但是当线缆进过排线管道的弯曲处时,排线管道发生形变而导致内部横截面面积减小,多根线缆通过时十分困难,大大地增加了人工的工作强度,还容易在拉拽中将个别线缆的保护层磨损或是直接将线缆拉扯断,特别是在线头穿出排线管道时,线头会与排线管道的外缘接触摩擦,造成线缆外表的大面积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线牵引装置,方便线缆快速穿过排线管道,避免线缆在布线过程中与排线管道外缘摩擦受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布线牵引装置,包括半球形的活动腔体以及固定在活动腔体两端的支撑板,在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开有盲孔,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的底部,卡接板的活动端突出于盲孔,所述活动腔体的底部开放且固定有筒状的延伸部,且所述活动腔体与延伸部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开口。在布线过程中,线管通常预埋在事先切割好的线槽内,在不同楼层或是不同电路网的连接处会设置接线盒,以保护接线头的安全同时方便线路检测,因此接线盒通常也是预埋在墙体内且与线管相连通,当线缆穿过线管由接线盒中穿出时,线缆外壁通常会与线管的出口端以及接线盒的进口端接触,极易导致线缆的绝缘层划伤,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半球形的活动腔体以及与活动腔体连通的延伸部,使得线缆由线管中穿出时保证其不受损伤;在拉拔线缆时,活动腔体的两侧固定有支撑板,转动支撑板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使得一个卡接板与接线盒的内壁接触,另一个卡接板与盲孔的底部接触,进而将活动腔体固定在接线盒上,而延伸部则置于线管内并与其内壁相贴合,操作人员可针对接线盒的固定安装位置用手或是脚将支撑板压住,同时用力拉扯线缆使其在复杂的管路快速移出,然后将线缆由活动腔体以及延伸部上的开口处挪出,则直接将装置取出以方便对下一个接线盒的操作。其中,活动腔体采用半球形状,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在所述延伸部与活动腔体的底部的结合处设置有截面为圆弧形的过渡凸起。为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延伸部以及活动腔体的同时不受任何划伤,本专利技术在两者的结合部设置圆弧状的过渡凸起,利于其平滑的曲面与线缆的外壁接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同时达到其保护目的。所述延伸部的内径沿其轴线指向远离活动腔体圆心的方向上递增。延伸部置于线管内后会减小线缆在出口端的通道内径,容易造成在拉拔时线缆在出口端堵塞,影响拉拔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延伸部的内径沿其轴线向下递增,在保证活动腔体在接线盒内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延伸部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活动腔体。所述延伸部上的开口占其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延伸部上的开口用于线缆与装置之间的分离,本专利技术延伸部上的开口设置为其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当开口的面积超过其延伸部的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时,线缆在拉拔时容易在活动腔体中晃动,进而导致线缆的局部受力不平衡,直接与未被延伸部包裹的线管内壁发生刮蹭,使得线缆绝缘层受损;当开口的面积低于其延伸部的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时,线缆无法冲延伸部中直接取出,只能将整个装置沿拉出的线缆一直移动直至到达线缆的末端,增加了非正常工作的时间,降低了拉拔效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活动腔体采用半球形状,能够允许在接线盒两侧内壁已经存在线缆穿出的同时,对位于接线盒底部的线管中的线缆拔出,两者互不影响,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能;2、本专利技术为进一步保障线缆在经过延伸部以及活动腔体的同时不受任何划伤,本专利技术在两者的结合部设置圆弧状的过渡凸起,利于其平滑的曲面与线缆的外壁接触,可减小线缆拉拔时的阻力,同时达到其保护目的;3、本专利技术的延伸部置于线管内后会减小线缆在出口端的通道内径,容易造成在拉拔时线缆在出口端堵塞,影响拉拔效率,本专利技术中的延伸部的内径沿其轴线向下递增,在保证活动腔体在接线盒内稳定固定的同时,减小延伸部对线缆移动的阻碍,使其顺利通过活动腔体。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布线牵引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布线牵引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板,2、盲孔,3、卡接板,4、活动腔体,5、过渡凸起,6、延伸部,7、接线盒,8、线管,9、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半球形的活动腔体4以及固定在活动腔体4两端的支撑板1,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开有盲孔2,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动端突出于盲孔2,所述活动腔体4的底部开放且固定有筒状的延伸部6,且所述活动腔体4与延伸部6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开口9。在布线过程中,线管8通常预埋在事先切割好的线槽内,在不同楼层或是不同电路网的连接处会设置接线盒7,以保护接线头的安全同时方便线路检测,因此接线盒7通常也是预埋在墙体内且与线管8相连通,当线缆穿过线管8由接线盒7中穿出时,线缆外壁通常会与线管8的出口端以及接线盒7的进口端接触,极易导致线缆的绝缘层划伤,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半球形的活动腔体4以及与活动腔体4连通的延伸部6,使得线缆由线管8中穿出时保证其不受损伤;在拉拔线缆时,活动腔体4的两侧固定有支撑板1,转动支撑板1上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使得一个卡接板3与接线盒7的内壁接触,另一个卡接板3与盲孔2的底部接触,进而将活动腔体4固定在接线盒7上,而延伸部6则置于线管8内并与其内壁相贴合,操作人员可针对接线盒7的固定安装位置用手或是脚将支撑板1压住,同时用力拉扯线缆使其在复杂的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布线牵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线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球形的活动腔体(4)以及固定在活动腔体(4)两端的支撑板(1),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开有盲孔(2),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动端突出于盲孔(2),所述活动腔体(4)的底部开放且固定有筒状的延伸部(6),且所述活动腔体(4)与延伸部(6)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开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线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球形的活动腔体(4)以及固定在活动腔体(4)两端的支撑板(1),在两个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开有盲孔(2),两个相互垂直的卡接板(3)通过扭簧转动设置在盲孔(2)的底部,卡接板(3)的活动端突出于盲孔(2),所述活动腔体(4)的底部开放且固定有筒状的延伸部(6),且所述活动腔体(4)与延伸部(6)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开口(9)。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盈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