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4624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2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位压合装置,包括:基座、支撑组件、承载元件、压合组件及多个弹性对位元件;其中支撑组件与基座相连接,且承载元件设置于基座,用以承载第一料件,压合组件相对承载元件设置,且与支撑组件相连接。多个弹性对位元件分别设置于承载元件,且包括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一定位部可伸缩地自部分的承载元件延伸而出,且具有承载表面,用以承载第二料件,而第二定位部自部分的承载表面延伸而出。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达到节省操作时间及劳动成本,提高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同时确保压合品质等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位压合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弹性对位元件的对位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产品或组装产品时,往往需要对两种不同的料件进行对位,并将两种料件压合或粘合。在传统的对位压合过程中,利用人工以目视方式,将两种料件利用对位元件进行对位后,再以手动方式直接按压料件使其压合。然而,采用手动及目视进行对位压合时,需要经过检查料件的对位孔是否准确对位,以及两种料件之间是否确实对齐等步骤,过程耗费时间且操作不便,严重影响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进而使劳动成本提高,且生产效率降低。并且,以手动方式直接按压料件时,较难以控制压合力道,于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压合力道过轻而无法完整压合两种料件,或者因压合力道过重造成料件损坏。同时,以手动方式直接按压的压合力道不均,无法确保压合品质。故此,如何发展一种有别于往的对位压合装置,以改善常用技术中的问题与缺点,并能节省操作时间及劳动成本,提高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同时确保压合品质,实为目前
中的重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对位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位压合的操作过程耗时且不便,造成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低,以及无法确保压合品质等缺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对位压合装置,通过多个分层式弹性对位元件进行对位,以减少对位所耗费的时间,并提高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以达到精确快捷的进行对位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对位压合装置,通过按压压合组件,带动弹性对位元件使两种料件压合,以确保对位压合的精准度及压合品质,并通过压合组件对料件的敏感部件进行避位,以减少元件损坏的风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对位压合元件,通过设置压力感应元件及压力显示元件,以即时显示按压的压力数值,进而达到于压合过程中控制压合力道大小的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对位压合装置,包括:一基座、一支撑组件、一承载元件、一压合组件以及多个弹性对位元件。支撑组件与基座相连接。承载元件设置于基座,用以承载一第一料件。压合组件相对所述承载元件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多个弹性对位元件分别设置于承载元件,其中每一弹性对位元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可伸缩地自部分的承载元件延伸而出,且具有一承载表面,承载表面用以承载一第二料件。第二定位部自部分的承载表面延伸而出。其中,当压合组件受按压由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压合位置时,第二定位部受按压带动第一定位部,使第一定位部部分地容收于承载元件,以使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压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平台以及至少一支柱,压合组件与支撑平台相连接,且支撑平台通过支柱与基座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合组件包括一按压元件、至少一连接柱以及一压合元件,且连接柱与按压元件及压合元件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按压元件受按压时,带动连接柱使压合元件由起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柱具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固设于支撑平台,第二本体穿设于第一本体,且与压合元件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柱还具有一弹簧元件,套设于第二本体,且弹簧元件与第一本体及按压元件相抵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合装置还包括一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翻转部。固定部与基座相连接。翻转部可转动地与固定部及支撑平台相连接。翻转部具有至少一转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弹性对位元件还包括一压力感应元件,用以感测弹性对位元件受按压的压力数值。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压力显示元件及一控制元件,压力显示元件设置于基座,且控制元件与压力感应元件及压力显示元件相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对位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弹性对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承载元件及弹性对位元件承载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对位压合装置10:基座11:支撑组件110:支撑平台111:支柱12:承载元件13:压合组件130:按压元件131:连接柱1310:第一本体1311:第二本体1312:弹簧元件132:压合元件14:弹性对位元件140:第一定位部141:承载表面142:第二定位部15:翻转组件150:固定部151:翻转部16:压力感应元件17:压力显示元件2:第一料件3:第二料件X: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均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对位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弹性对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承载元件及弹性对位元件承载第一料件及第二料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对位压合装置1包括基座10、支撑组件11、承载元件12、压合组件13及多个弹性对位元件14。其中支撑组件11与基座10相连接,且承载元件12设置于基座10,用以承载第一料件2,压合组件13相对承载元件12设置,且与支撑组件11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构想,多个弹性对位元件14分别设置于承载元件12,且包括第一定位部140以及第二定位部142。其中第一定位部140可伸缩地自部分的承载元件12延伸而出,且具有承载表面141,用以承载第二料件3,而第二定位部142自部分的承载表面141延伸而出。当压合组件13受按压由起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时,第二定位部142受按压带动第一定位部140,使第一定位部140部分地容收于承载元件12,以使第一料件2及第二料件3彼此压合。并且,弹性对位元件14的形状可对应料件的需要进行变化,以于组装时对不同种料件进行对位压合。于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1包括支撑平台110及至少一支柱111,其中压合组件13与支撑平台110相连接,且支撑平台110通过支柱111与基座10相连接。借此,支撑组件11可于压合过程中支撑压合组件13,使压合操作过程更为稳定。压合组件13包括按压元件130、至少一连接柱131以及压合元件132,且连接柱131与按压元件130及压合元件132相连接。举例而言,压合组件13包括两连接柱131,其中两连接柱131的一端与按压元件130相连接,另一端与压合元件132相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当按压元件130受按压时,带动连接柱131使压合元件132由起始位置移动至压合位置,弹性对位元件14的第二定位部142受按压带动第一定位部140,使第一定位部140部分地容收于承载元件12,以使第一料件2及第二料件3彼此压合。其中,承载元件12可设计为对第一料件2进行避位,压合元件132可设计为对第二料件3进行避位,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通过多个弹性对位元件14进行对位,可减少对位所耗费的时间,并提高对位的精准度及效率,以精确快捷地进行对位。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支撑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一承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用以承载一第一料件;一压合组件,相对所述承载元件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以及多个弹性对位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元件,其中每一所述弹性对位元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可伸缩地自部分的所述承载元件延伸而出,且具有一承载表面,所述承载表面用以承载一第二料件;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自部分的所述承载表面延伸而出;其中,当所述压合组件受按压由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压合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受按压带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使所述第一定位部部分地容收于所述承载元件,以使所述第一料件及所述第二料件压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支撑组件,与所述基座相连接;一承载元件,设置于所述基座,用以承载一第一料件;一压合组件,相对所述承载元件设置,且与所述支撑组件相连接;以及多个弹性对位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元件,其中每一所述弹性对位元件包括:一第一定位部,可伸缩地自部分的所述承载元件延伸而出,且具有一承载表面,所述承载表面用以承载一第二料件;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自部分的所述承载表面延伸而出;其中,当所述压合组件受按压由一起始位置移动至一压合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受按压带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使所述第一定位部部分地容收于所述承载元件,以使所述第一料件及所述第二料件压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支撑平台以及至少一支柱,所述压合组件与所述支撑平台相连接,且所述支撑平台通过所述支柱与所述基座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包括一按压元件、至少一连接柱以及一压合元件,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按压元件及所述压合元件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国际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