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3256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0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包括锡槽槽底,固定在该锡槽槽底下侧的温差发电层,设置在温差发电层下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散热片侧面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经升压稳压电路板后与温差发电层相连接,所述升压稳压电路板上设置有升压稳压电路,温差发电层由若干温差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又由若干温差发电片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不仅能很好的降低锡槽的温度,还能很好的利用锡槽的热能进行发电,再利用发电产生的电能驱动风机运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降低了产品的能耗。

Tin trough bottom cooling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tin bath bottom cooling, including tin bath bottom, fixed on the tin bath bottom side of the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layer, the lower layer in the power set heat sink temperatur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heat sink side cooling fan; cooling fan through the boost regulator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rmoelectric layer, the step-up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voltage stabilizing circuit,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laye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ermoelectric module,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hee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tin bath bottom cooling, not only can well reduce the bath temperature, but also can very good use of heat bath for power generation, the power generated electricity driven fan operation, greatly improve the use effect of the product,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再利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浮法玻璃生产的成型过程是在通入保护气体(N2及H2)的锡槽中完成的。熔融玻璃从池窑中连续流入并漂浮在相对密度大的锡液表面上,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铺开、摊平、形成上下表面平整、硬化、冷却后被引上过渡辊台。辊台的辊子转动,把玻璃带拉出锡槽进入退火窑,经退火、切裁,就得到浮法玻璃产品。浮法与其他成型方法比较,其优点是:适合于高效率制造优质平板玻璃,如没有波筋、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互相平行;生产线的规模不受成形方法的限制,单位产品的能耗低;成品利用率高;易于科学化管理和实现全线机械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连续作业周期可长达几年,有利于稳定地生产;可为在线生产一些新品种提供适合条件,如电浮法反射玻璃、退火时喷涂膜玻璃、冷端表面处理等。但是,锡槽中的锡液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严格的把控其温度,因为锡液在高温时粘度将会变小、渗透能力增强,甚至可能渗出锡槽,而锡液若渗出锡槽的话将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不利于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今控制锡液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风机对锡槽的底部钢板进行吹风降温,如此设置虽然能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但是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同时还大大浪费了热能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不仅能很好的降低锡槽的温度,还能很好的利用锡槽的热能进行发电,再利用发电产生的电能驱动风机运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降低了产品的能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包括锡槽槽底,固定在该锡槽槽底下侧的温差发电层,设置在温差发电层下侧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散热片侧面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经升压稳压电路板后与温差发电层相连接,所述升压稳压电路板上设置有升压稳压电路,温差发电层由若干温差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又由若干温差发电片组成,该温差发电层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由3-7个温差发电片串联而成,串联后的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端作为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温差发电层由若干个输出端均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温差发电模块并联而成。进一步的,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通过导热胶固定在锡槽槽底的下侧面上,散热片通过导热胶固定在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上。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的设置方向与散热风机上扇叶的中轴平行。再进一步的,所述升压稳压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运算放大器P1,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RESET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N极经电阻R2后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相连接、P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3,正极与三极管VT1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6,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8和电容L1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4,以及一端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7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组成;其中,时基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二极管D3的P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DISCH管脚、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正电源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电容C1的负极组成该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且与温差发电层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8和电容L1的连接点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电源端组成该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且与散热风机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对锡槽槽底降温的同时很好的利用锡槽槽底的热量进行发电,并将发出的电量反馈给散热风机,从而很好的降低了散热风扇的耗电量,降低了产品使用时耗费的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压稳压电路板的电路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锡槽槽底;2、温差发电层;3、散热片;4、散热风机;5、升压稳压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包括锡槽槽底1,固定在该锡槽槽底1下侧的温差发电层2,设置在温差发电层2下侧的散热片3,以及设置在散热片3侧面的散热风机4;散热风机4经升压稳压电路板5后与温差发电层2相连接,所述升压稳压电路板5上设置有升压稳压电路,温差发电层2由若干温差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又由若干温差发电片组成,该温差发电层2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在需要对锡槽槽底降温式,可以通过外部电源启动散热风机,在温差发电层发电稳定后能够将所发的电能反馈给散热风机以降低散热风机对外部电源的消耗,从而达到了节省电能的目的。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由3-7个温差发电片串联而成,串联后的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端作为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温差发电层2由若干个输出端均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温差发电模块并联而成。温差发电片的型号优选为SP1848-27145。温差发电片由热电材料制成,热电材料由多个热电单元组成,每个热电单元由P型热电材料与N型热电材料串联构成,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在温差超过40℃的环境下选用的充分利用生产与生活中的余热的一种方式。在设置时,采用上述的方式将温差发电片组成温差发电模块是为了使得输出的电压和功率更高,从而更好的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通过导热胶固定在锡槽槽底1的下侧面上,散热片3通过导热胶固定在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上。将温差发电片的热端通过导热胶固定在锡槽槽底上,从而使得该温差发电片的热端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温度,而散热片则能够使温差发电片冷端上的热量快速的散发掉,使得温差发电片的热端和冷端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差,而散热风机则能够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3的设置方向与散热风机4上扇叶的中轴平行。从而使得散热片的设置方向与散热风机的吹风方向平行,能够提高散热风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果,进而更好的保持了温差发电片冷端和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锡槽槽底(1),固定在该锡槽槽底(1)下侧的温差发电层(2),设置在温差发电层(2)下侧的散热片(3),以及设置在散热片(3)侧面的散热风机(4);散热风机(4)经升压稳压电路板(5)后与温差发电层(2)相连接,所述升压稳压电路板(5)上设置有升压稳压电路,温差发电层(2)由若干温差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又由若干温差发电片组成,该温差发电层(2)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锡槽槽底(1),固定在该锡槽槽底(1)下侧的温差发电层(2),设置在温差发电层(2)下侧的散热片(3),以及设置在散热片(3)侧面的散热风机(4);散热风机(4)经升压稳压电路板(5)后与温差发电层(2)相连接,所述升压稳压电路板(5)上设置有升压稳压电路,温差发电层(2)由若干温差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又由若干温差发电片组成,该温差发电层(2)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由3-7个温差发电片串联而成,串联后的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端作为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且该温差发电模块的输出端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温差发电层(2)由若干个输出端均与升压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的温差发电模块并联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热端通过导热胶固定在锡槽槽底(1)的下侧面上,散热片(3)通过导热胶固定在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3)的设置方向与散热风机(4)上扇叶的中轴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槽槽底降温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稳压电路由时基集成电路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运算放大器P1,一端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同时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RESET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N极经电阻R2后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相连接、P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时基集成电路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长城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