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2759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11:24
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双通道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C‑IGBT)及其制备方法,用于优化传统RC‑IGBT的正向IGBT特性,同时改善反向二极管特性,提高器件的可靠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器件背面形成具有双通道的单向导电通路,在正向IGBT工作模式下完全消除了snapback现象,并具有与传统IGBT相同的导通压降;在反向二极管续流工作模式下具有小的导通压降;同时由于不需要增加背部P+集电区宽度可采用小的背面元胞宽度,克服了传统RC‑IGBT器件电流和温度均匀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可靠性,且其制备工艺与传统RC‑IGBT器件工艺相兼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
,涉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具体涉及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RC-IGBT)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一种MOS场效应和双极型晶体管复合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它既有MOSFET易于驱动,控制简单的优点,又有功率晶体管导通压降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的优点,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电路中的核心电子元器件之一,广泛地应用在诸如通信、能源、交通、工业、医学、家用电器及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IGBT的应用对电力电子系统性能的提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电力电子系统中,IGBT通常需要搭配续流二极管(Free Wheeling Diode,FWD)使用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因此在传统IGBT模块或单管器件中,通常会有FWD与其反向并联,该方案不仅增加了器件的个数、模块的体积及生产成本,而且封装过程中焊点数的增加会影响器件的可靠性,金属连线所产生的寄生效应还影响器件的整体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产品的整体化,文献《Takahash,H;Yamamoto,A;Aono,S;Mi nato,T.1200V Reverse Conducting IGBT.Proceedings of 2004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ICs,2004,pp.24-27》提出了逆导型IGBT(Reverse Cond ucting IGBT,RC-IGBT),成功地将续流二极管集成在IGBT内部,其结构如图1所示。相比于传统无续流能力的IGBT,该结构在其背部制作了与金属集电极10和N型电场阻止层8连接的N型集电区11,该区域同器件中P型基区4和N-漂移区7形成了寄生二极管结构,在续流模式下该寄生二极管导通提供电流通路;然而该结构背部N型集电区11的引入也给器件的正向导通特性造成了不利影响。由图1可见,器件结构中表面沟道区,N-漂移区7和背部N型集电区11形成了寄生VDMOS结构,当正向导通时,在小电流条件下,由于压降不足,背部P型集电区9与N型电场阻止层8形成的PN结无法开启,从沟道注入N-漂移区7的电子直接从N型集电区11流出,导致器件呈现出VDMOS特性;随着电流的增加,只有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使得P型集电区9与N型电场阻止层8之间的压降高于PN结开启电压后,P型集电区9才会向N型电场阻止层8和N-漂移区7中注入空穴,形成电导调制效应,此时由于N-漂移区7中的电导调制效应,器件的正向压降会迅速下降,使得器件电流-电压曲线呈现出折回(Snapback)现象;在低温条件下snapback现象更加明显,这会导致器件无法正常开启,严重影响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传统的RC-IGBT,Snapback现象的抑制是在正面多个MOS元胞并联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背部P+集电区的宽度增大背面元胞宽度,从而增大电子电流横向流动的路径,增大电流路径上的电阻,使其在较小的电流下,就可以使背部远离N型集电区11的P型集电区与N型电场阻止层8形成的压降达到PN结的开启电压。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以下问题:1)正向IGBT导通时:由于寄生VDMOS的存在难以完全消除Snapback现象,N型集电区11的存在使传统RC-IGBT的导通压降大于传统IGBT的导通压降,并且增加的P+集电区的宽度会引起器件在正向IGBT导通时的电流均匀性问题,导致严重的电流集中和温度不均匀,严重影响RC-IGBT器件的可靠性;2)反向二极管续流导通时:增加的P+集电区宽度增加了P型集电区9对N-漂移区7中注入空穴的抽取,同时增长了电流的路径,增加了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并且增加的P+集电区的宽度会引起器件在反向二极管续流时的电流均匀性问题,导致严重的电流集中和温度不均匀,严重影响RC-IGBT器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用于优化传统RC-IGB T的正向IGBT特性,同时改善反向二极管特性,提高器件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双通道RC-IGB T器件通过在器件背面形成具有双通道的单向导电通路,在正向IGBT工作模式下完全消除了snapback现象,并具有与传统IGBT相同的导通压降;在反向二极管续流工作模式下具有小的导通压降;同时由于不需要增加背部P+集电区宽度可采用小的背面元胞宽度,克服了传统RC-IGBT器件电流和温度均匀性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可靠性,且其制备工艺与传统RC-I GBT器件工艺相兼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其元胞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集电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所述发射极结构包括金属发射极1、P+欧姆接触区2、N+发射区3和P型基区4,其中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相互独立设置于P型基区4中,且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的表面均与金属发射极1相接触;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N-漂移区7和N型电场阻止层8,所述N型电场阻止层8设置于N-漂移区7背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电极6和栅氧化层5,所述栅电极6与N+发射区3、P型基区4及N-漂移区7三者之间设置栅氧化层5;所述漂移区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和所述集电极结构之间,所述N-漂移区7正面与发射极结构的P型基区4和栅极结构的栅氧化层5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型集电区9、金属集电极10、N型集电区11、第一介质层12、欧姆接触金属13、肖特基接触金属14及第二介质层15;所述P型集电区9与N型电场阻止层8背面相接触,所述N型集电区11位于P型集电区9内,所述金属集电极10设置于P型集电区9背面、且与N型集电区11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介质层15与金属集电极10并排设置,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并排设置于第二介质层15内、且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金属集电极10间隔第二介质层15,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与N型电场阻止层8相连并形成欧姆接触,所述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N型集电区11相连并形成肖特基接触,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P型集电区9之间设置第一介质层12,且欧姆接触金属13与肖特基接触金属14于第一介质层12背面相短接。进一步的,所述栅极结构为平面栅结构或槽栅结构;所述漂移区结构为NPT结构或FS结构;所述RC-IGBT器件的半导体材料采用Si、SiC、GaAs或者GaN制作;所述第一介质层的介质材料为SiO2、HfO2、Al2O3、Si3N4等高k介质材料。上述双通道RC-IGBT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取轻掺杂FZ硅片用以形成RC-IGBT的N-漂移区;通过多次光刻、氧化、离子注入、退火、淀积工艺在硅片正面制作RC-IGBT的正面结构,包括发射极结构和栅极结构;第二步:翻转硅片,减薄硅片背面至所需厚度;第三步:在硅片背面的预设区域通过离子注入N型杂质并退火制作RC-IGBT的N型场阻止层,形成的N型场阻止层的厚度为2~5微米;第四步:光刻,在硅片背面的预设区域通过离子注入P型杂质制作RC-IGBT的P型集电区,形成的P型集电区的厚度为0.5~1微米;第五步:光刻,在硅片背面的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集电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所述发射极结构包括金属发射极(1)、P+欧姆接触区(2)、N+发射区(3)和P型基区(4),其中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相互独立设置于P型基区(4)中,且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的表面均与金属发射极(1)相接触;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N‑漂移区(7)和N型电场阻止层(8),所述N型电场阻止层(8)设置于N‑漂移区(7)背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电极(6)和栅氧化层(5),所述栅电极(6)与N+发射区(3)、P型基区(4)及N‑漂移区(7)三者之间设置栅氧化层(5);所述漂移区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和所述集电极结构之间,所述N‑漂移区(7)正面与发射极结构的P型基区(4)和栅极结构的栅氧化层(5)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型集电区(9)、金属集电极(10)、N型集电区(11)、第一介质层(12)、欧姆接触金属(13)、肖特基接触金属(14)及第二介质层(15);所述P型集电区(9)与N型电场阻止层(8)背面相接触,所述N型集电区(11)位于P型集电区(9)内,所述金属集电极(10)设置于P型集电区(9)背面、且与N型集电区(11)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介质层(15)与金属集电极(10)并排设置,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并排设置于第二介质层(15)内、且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金属集电极(10)间隔第二介质层(15),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与N型电场阻止层(8)相连并形成欧姆接触,所述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N型集电区(11)相连并形成肖特基接触,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P型集电区(9)之间设置第一介质层(12),且欧姆接触金属(13)与肖特基接触金属(14)于第一介质层(12)背面相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RC-IGBT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集电极结构和漂移区结构,所述发射极结构包括金属发射极(1)、P+欧姆接触区(2)、N+发射区(3)和P型基区(4),其中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相互独立设置于P型基区(4)中,且P+欧姆接触区(2)和N+发射区(3)的表面均与金属发射极(1)相接触;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N-漂移区(7)和N型电场阻止层(8),所述N型电场阻止层(8)设置于N-漂移区(7)背面;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电极(6)和栅氧化层(5),所述栅电极(6)与N+发射区(3)、P型基区(4)及N-漂移区(7)三者之间设置栅氧化层(5);所述漂移区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结构/栅极结构和所述集电极结构之间,所述N-漂移区(7)正面与发射极结构的P型基区(4)和栅极结构的栅氧化层(5)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型集电区(9)、金属集电极(10)、N型集电区(11)、第一介质层(12)、欧姆接触金属(13)、肖特基接触金属(14)及第二介质层(15);所述P型集电区(9)与N型电场阻止层(8)背面相接触,所述N型集电区(11)位于P型集电区(9)内,所述金属集电极(10)设置于P型集电区(9)背面、且与N型集电区(11)部分接触,所述第二介质层(15)与金属集电极(10)并排设置,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并排设置于第二介质层(15)内、且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金属集电极(10)间隔第二介质层(15),所述欧姆接触金属(13)与N型电场阻止层(8)相连并形成欧姆接触,所述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N型集电区(11)相连并形成肖特基接触,欧姆接触金属(13)和肖特基接触金属(14)与P型集电区(9)之间设置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平熊景枝底聪刘竞秀李泽宏任敏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