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2429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10%~3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70%~9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3:1;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无水乙醇或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配方合理,稳定性强,无刺激性,制作工艺简单,便于生产,使用范围广泛,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
技术介绍
纳米乳是由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透明各向同性溶液。此体系在胃肠液、水等介质中,轻微搅拌可以自发地形成粒径在 10~100nm 之间的透明或半透明液体载药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形,大小比较均匀。和普通乳剂一样纳米乳从结构上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及双连续型。药物存在于这细小的油滴中,可被皮肤迅速吸收,从而减少了大量药物与皮肤长时间接触而引起的刺激。纳米乳剂具有促渗、缓释与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和副作用的作用。纳米乳可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增加角质层脂质双层流动性,还可作用于皮肤毛囊透皮吸收从而达到促渗的效果。纳米乳用作透皮给药系统优于一般的乳剂、洗剂,它可使难溶药物在制剂中的含量显著增大,活性物质透皮扩散速率增加,吸收明显加快。然而现有技术中,对纳米乳基质的研究很少,因而,纳米乳基质的研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10%~3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70%~9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 ~3:1;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无水乙醇或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配方合理,稳定性强,无刺激性,制作工艺简单,便于生产,使用范围广泛,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1: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1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9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1;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实施例2: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2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8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1;助表面活性剂为无水乙醇。实施例3: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3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7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1;助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由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纳米乳基质的有关试验资料如下:(一)、丁达尔现象纳米乳液在汇聚光的照射下会呈现丁达尔现象,以此来检查所制备的基质是否为纳米乳剂。取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纳米乳基质1g,加水100ml乳化。结果:出现明显的丁达尔现象,且10000r/min离心机离心10min后不分层,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备的基质乳化后为纳米乳液,符合纳米乳质量标准。(二)、基质纳米乳类型的鉴别称取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纳米乳基质两份各1g,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制备成乳液,向两份体积相同的乳液中同时加入苏丹红和亚甲基蓝溶液两滴,静置,观察两种染料的扩散情况。结果:在相同的时间内,亚甲基蓝扩散的速度大于苏丹红的扩散速度,说明该纳米乳为O/W型。(三)、粒径测定称取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纳米乳基质1g,加蒸馏水100ml乳化均匀后,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结果:该基质粒径在10-100nm范围内,在23nm处分布较多。符合纳米乳质量标准。(四)、稳定性试验乳剂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需做耐热,耐寒加速实验,以观察基质的稳定性。具体实验方法:将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纳米乳基质分别于40℃高温放置6小时、-15℃低温放置24小时、室温放置一周,观察有无析油现象。也可以采用离心法观察其稳定性,具体方法是:纳米乳基质加水乳化后离心(4000r/min),离心10min,观察是否有分层、析油现象。1、 低温试验将装好的5g纳米乳基质置恒温~15℃冰箱中,放置24h后取出观察。结果:低温试验后的基质略有增稠现象,无析油,无分层。2 、室温试验将装好的5g纳米乳基质于室温环境下放置一周后观察。结果:室温放置一周后基质无析油,无分层现象。3、 高温试验将装好的5g纳米乳基质于40℃恒温水浴锅上放置6h后取出观察。结果:无析油,无分层现象。4、离心实验 取0.1g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纳米乳基质,加水10mL乳化后离心(10000r/min)10min。结果:纳米乳基质乳液离心后溶液呈均匀透明状,未见有分层、析油、沉淀现象,稳定性良好。根据稳定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纳米乳基质在加速、离心条件下未见分层、析油、沉淀等现象,稳定性良好。以下为基质组与空白组分别对皮肤刺激强度的实验对比:实验方法:白色健康成年家兔6只,体重为2~2.5kg,雌雄兼用,家兔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前将兔背两侧用脱毛膏脱毛而不损伤皮肤,脱毛面积为2.5×2.5(cm2 ),共6块,每侧各3块。受损皮肤区做法:给药前用消毒针头在脱毛后的皮肤上划出“﹟”形擦痕,直径2cm,以刺激表皮,不伤真皮,有轻度渗血为度。脱毛及皮肤受损之后6h给药。涂抹基质的量均为1g(均加水5mL乳化药)。给药后分别记录1、12、24、48及72h给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肿情况,按评分标准评价刺激强度。皮肤刺激强度的判定:对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按《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根据皮肤刺激强度判定公式计算平均积分值,并进行刺激强度评价。皮肤刺激强度判定公式:每只动物平均积分=红斑和水肿积分/观察次数。平均分值在0~0.49之间时,可判定为无刺激;分值在0.5~1.99之间时,可判定为轻度刺激;分值在2.0~5.99之间时,可判定为中度刺激;分值大于6时,可判定为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具体评分结果见表1。表1:分值12h24h72h120h总分平均积分正常皮肤基质组000000正常皮肤正常组000000受损皮肤基质组0.70.2000.90.225受损皮肤空白组21.510.551.250结果:空白组受损皮肤在24h内水肿现象明显,基质组各时段都无水肿现象。在给药12h时勉强可见红斑,24h后出现结痂现象,基质组受损皮肤结痂较空白组早,这可能是基质组分具有一定的滋润皮肤,促进受损皮肤组织生长的作用。根据表1评分结果:每只动物平均积分=红斑和水肿积分/观察次数。由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表可知平均分值在0~0.49之间时无刺激性。本实验涂抹基质组的家兔平均分值为0.225,在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其特征是: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物质10%~3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70%~9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3:1;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无水乙醇或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其特征是: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物质10%~3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70%~90%;将棕榈酸异丙酯置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将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入棕榈酸异丙酯中,搅拌、溶解均匀,冷却即可;混合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4:1的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表面活性剂由吐温8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组成,二者的质量比为,吐温8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2~3:1;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无水乙醇或聚乙二醇400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型纳米乳基质,其特征是: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棕榈酸异丙酯物质10%和混合表面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玉许海涛沈继朵郭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