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装置及电池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2334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及电池模组,该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导热板,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通过第三导热部连接,第三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第一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第二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第一散热板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且与第一导热部相接触,第一散热板与两个端板分别连接,导热板用于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用于释放热量,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板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以及成本较低,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体积功率密度,并且,使得电池模组的结构简单以及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电动汽车中,可以将多个锂离子电池进行组装,形成电池模组设置于电动汽车上,以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对该热量不进行处理,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的寿命降低,同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对锂离子电池组成的电池模组进行导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主要通过液冷的方式对电池模组进行导热。将多个液冷板分别设置于电池模组中每两个相邻的锂离子电池之间,每个液冷板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锂离子电池的侧面接触。液冷板中设置有内嵌的流道,流道内可以流通冷却液。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从导热系统的散热器中流出,通过流道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的热交换,冷却液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再流回散热器,形成环路,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但是,上述方式中,由于液冷板的结构复杂,在电池模组中每两个相邻的锂离子电池之间设置液冷板,会导致电池模组的体积较大,进而,导致电池模组的体积功率密度降低,并且会导致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以及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及电池模组,以减小电池模组的体积,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功率密度,降低电池模组的结构复杂性以及降低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热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两个端板,所述多个电池并排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所述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通过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所述第三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热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板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用于释放所述热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呈工字型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中所述导热板的数量为所述电池的数量减去一,多个所述导热板中的第三导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中每两个相邻的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导热部的长度均为所述电池的宽度,第一导热部与第三导热部的连接处将第一导热部平均分成两部分,第二导热部与第三导热部的连接处将第二导热部平均分成两部分。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导热部相接触,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装置还包括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导热部与所述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第一导热部之间、所述第二导热部与所述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二导热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均为设置有内嵌流道的液冷板。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的材质为铝。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板为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两个端板,所述多个电池并排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还包括上述任一种导热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导热装置及电池模组,应用于电池模组中,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两个端板,多个电池并排设置于两个端板之间,该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导热板,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通过第三导热部连接,第三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第一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第二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第一散热板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且与第一导热部相接触,第一散热板与两个端板分别连接,导热板用于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用于释放热量,实现了导热板的第三导热部设置在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第三导热部可以将两个电池之间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导热部,第一导热部与第一散热板接触,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将该热量释放,实现对电池模组的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的液冷板,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板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以及成本较低,从而,使得电池模组体积减小,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体积功率密度,并且,使得电池模组的结构简单以及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中导热板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中导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中导热板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中导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中,该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02以及两个端板103。多个电池102并排设置于两个端板103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106以及导热板101。导热板101包括:第一导热部1011、第二导热部1012以及第三导热部1013。第一导热部1011和第二导热部1012通过第三导热部1013连接。第三导热部1013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102的侧面之间。第一导热部1011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第二导热部1012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第一散热板106设置于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且与第一导热部1011相接触。第一散热板106与两个端板103分别连接。导热板101用于将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板106,第一散热板106用于释放热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导热装置应用的电池模组中,两个端板103均为绝缘材料。端板103用于为多个电池102起支撑作用以及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热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两个端板,所述多个电池并排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通过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所述第三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热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板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用于释放所述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热装置,应用于电池模组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以及两个端板,所述多个电池并排设置于所述两个端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板以及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包括: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通过所述第三导热部连接,所述第三导热部设置于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端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热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导热板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用于释放所述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以及第三导热部呈工字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装置中所述导热板的数量为所述电池的数量减去一,多个所述导热板中的第三导热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中每两个相邻的电池的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导热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导热部的长度均为所述电池的宽度,第一导热部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春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