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2034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第一透镜组(G1)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1),第一透镜组(G1)~第四透镜组(G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G4)具有至少4片透镜,上述变焦镜头满足如下的条件式(1):0.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焦镜头、摄像装置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负在前类型的4组变焦镜头提出了多种方案,但是明亮且具备防抖功能的结构较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92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00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伴随着近年来的数字化,要求具备防抖功能且更明亮、镜头性能更高的变焦镜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4片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如下的条件式:0.20<fw/f2<0.55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第一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第一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第二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3片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如下的条件式:1.00<(ft/fw)/Fw<2.00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t为远焦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开放F值。第二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备上述第二专利技术的变倍光学系统。第一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变焦镜头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中,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4片透镜,以满足如下的条件式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0.20<fw/f2<0.55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第二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变焦镜头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中,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3片透镜,以满足如下的条件式的方式在镜头镜筒内配置各透镜:1.00<(ft/fw)/Fw<2.00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t为远焦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开放F值。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f=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54)的彗差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一中间焦距状态(f=13.40)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f=18.40)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远焦端状态(f=2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87)的彗差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f=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16)的彗差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一中间焦距状态(f=13.12)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f=20.04)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0是第二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远焦端状态(f=2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62)的彗差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镜头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f=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27)的彗差图。图13是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一中间焦距状态(f=12.63)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4是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第二中间焦距状态(f=17.73)下的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图15是第三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远焦端状态(f=29.20)下的像差图,(a)表示无限远对焦时的各像差图,(b)表示在无限远对焦时进行了像抖动校正时(防抖组的移动量=0.162)的彗差图。图16是表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构成为,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G4,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第一透镜组G1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1,第一透镜组G1~第四透镜组G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第四透镜组G4至少具有4片透镜。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是负在前型的4组结构。在这样的变焦镜头ZL中,通过在第一透镜组G1的最靠物体侧配置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1,在广角端状态下能够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例如,畸变、像面弯曲)。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通过将第一透镜组G1~第四透镜组G4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能够良好地确保防抖性能和光学性能这两者。第一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通过利用4片以上的透镜构成第四透镜组G4,能够确保F值,能够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例如,球面像差、像面弯曲)。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焦镜头ZL构成为,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580016855.html" title="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4片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0<fw/f2<0.55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7 JP 2014-067081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所述第一透镜组在最靠物体侧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用于校正像抖动的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至少4片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20<fw/f2<0.55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作为所述防抖透镜组设置成能够以具有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方式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ft/fw)/Fw<2.00其中,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t为远焦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w为广角端状态下的开放F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90<ft/f2<1.50其中,ft为远焦端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50<(-f1)/f2<0.80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0.80<f2/(-f3)<1.20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组的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正透镜与负透镜接合的接合透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负弯月形透镜、负透镜及正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至少1片非球面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是非球面透镜。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是通过使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进行对焦的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具有孔径光阑。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孔径光阑,在变倍时,所述孔径光阑与所述第三透镜组成为一体而移动。14.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15.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从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使各透镜组的空气间隔变化来进行变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阳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