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1982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包括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W相电流电路、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光耦;下桥臂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二光耦;第一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共同连接一输出端,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逻辑门电路和第二逻辑门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电流跟随电压同步输出,且电流的正弦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调节电网频率以调节电动机转速的一种控制装置。变频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宽,调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低速转矩好,节约电能,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应用变频调速,不仅可以使电机在节能的转速下运行,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电机转速的控制精度,提升工艺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变频器系统结构中,控制板是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电流的闭环调试。而针对目前的调试工装,只能提供电位器的方法,调节直流电流反馈给电源板,不能实时模拟电流变化和幅度,故而不能动态调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201520246816.2中提出了一种变频器控制板的调试电路,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具体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缺陷,缺陷的原理描述如下:电机驱动的PWM控制算法中,输出电压的计算,是通过六个桥臂的上桥实现的。即通过坐标转换,分解到U+、V+、W+的输出,实现三相互差120度正弦电压输出。而下桥臂U-、V-、W-是相对于上桥臂的反向输出。以U相电流为例,上桥臂U+输出90%占空比的方波,则下桥臂U-肯定输出10%占空比的方波(此处忽略了上、下桥臂的死区)。但是实际电流流向(以正向电流方向模拟)是:流出U相电流:U+→电机→V-、W-;流入U相电流:V+、W+→电机→U-;即U+和V-、W-组成闭和回路,U-和V+、W+组成闭和回路;V+和W-、U-组成闭和回路,V-和W+、U+组成闭和回路;W+和U-、V-组成闭和回路,W-和U+、V+组成闭和回路;而不是U+和U-组成闭和回路。也就是说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专利,只能作为调试使用,对实际情况的模拟不正确。因此,确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型的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该电路可以实现电流跟随电压同步输出,并且电流的正弦性更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包括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W相电流电路、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所述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其中,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光耦,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二电容并联;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二光耦,所述第四电阻的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与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共同连接一输出端;所述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逻辑门电路和第二逻辑门电路,所述第一逻辑门电路与上桥臂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逻辑门电路与下桥臂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门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一与门芯片、第二与门芯片和第四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与门芯片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芯片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芯片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的型号均为74HC14,所述第一与门芯片和第二与门芯片的型号均为74HC08。优选地,所述输出端还通过一第五电容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耦和第二光耦均为高速光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以根据控制输出的PWM波,直接生成对应的频率和幅度的交流反馈电流信号,再提供给控制电流以便于电流的闭环调试,从而减去了上机调试的难度和危险度,同时由于增加了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电流跟随电压同步输出,并且电流的正弦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中第一逻辑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中第二逻辑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包括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所述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4、第二电阻R34、第三电阻R36、第一电容C10、第二电容C16和第一光耦U5,所述第一电阻R24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光耦U5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0连接在第一光耦U5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光耦U5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一控制端DU+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34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耦U5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16连接在第一光耦U5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6与第二电容C16并联。在本技术中,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25、第五电阻R35、第六电阻R37、第三电容C11、第四电容C17和第二光耦U6,所述第四电阻R25的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光耦U6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11连接在第二光耦U6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光耦U6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二控制端DU-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35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耦U6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17连接在第二光耦U6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R37与第四电容C17并联。所述第一光耦U5的输出端发射极与第二光耦U6的输出端集电极共同连接一输出端IU_2。在本技术中,所述输出端IU_2还通过一第五电容C20接地。+15V电源,-15V电源是工装板已经有的部分,图1只列出U相电流的生成方式,实际上V相电流,W相电流也是与U相电流相同的。第一控制端DU+和第二控制端DU-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W相电流电路、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所述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其中,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光耦,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二电容并联;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二光耦,所述第四电阻的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与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共同连接一输出端;所述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第一逻辑门电路和第二逻辑门电路,所述第一逻辑门电路与上桥臂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逻辑门电路与下桥臂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逻辑门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一与门芯片、第二与门芯片和第四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均与第一与门芯片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芯片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与门芯片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变频器控制板调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W相电流电路、U相逻辑电路、V相逻辑电路和W相逻辑电路,所述U相电流电路、V相电流电路和W相电流电路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上桥臂电路和下桥臂电路;其中,所述上桥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一光耦,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二电容并联;所述下桥臂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二光耦,所述第四电阻的的一端与+5V电源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入端正极和输入端负极之间,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负极还与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15V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连接在第二光耦的输出端集电极与输出端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雪明欧阳家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