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莹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071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7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鞋底,包括大底以及中底,在所述大底上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面扣,大底通过所述面扣与所述中底下表面卡接。针对传统鞋的制作工艺,发明专利技术人对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做出了改进,即采用模块化设计,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单独制造,通过扣接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实现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至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而现有技术中,复合类鞋底在大底、中底与鞋跟制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最后的成型工序,即在成型车间内将大底、中底与鞋跟通过化学药剂、粘接剂等高污染化工产品进行组合。与最后的组合工序配套的成型车间内,需要购置大量的成型设备、化学药剂,并且对成型车间内的用电以及防火要求等级较高,而成型车间的固定投资、人工成本等同样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展,大大增加了制鞋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传统的鞋底在复合成型后,直接与鞋面粘接在一起,在外出时根据功能同通常会携带多个种类不同的鞋,诸如登山鞋、跑步鞋、防水鞋、平底鞋、高跟鞋等,数量多且不方便携带,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行李空间;并且,特定的鞋底一般与相匹配的鞋面固定搭配,在复合鞋底上表面受损后,绝大部分人会直接将其丢弃,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鞋底,摒弃现有技术中的中底与大底在复合时使用的化学试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避免污染环境。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鞋底,包括大底以及中底,在所述大底上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面扣,大底通过所述面扣与所述中底下表面卡接。现有技术中,复合式鞋底的制作成型时,中底、大底以及鞋跟部分之间需要通过大量的粘接剂进行合成,而大量化学试剂的存放,导致在成型车间内硬件与软件配套设施要求的标准更高,即厂房内需要更高级别的防火、用电等级,大大增加了成型车间内的生产成本;而针对该问题,专利技术人通过改变传统合成工序中的实施方式,摒弃现有技术中大底与中底粘接复合的操作方式,在大底上沿其轮廓在其上表面设置面扣,而大底与中底之间则通过面扣卡接在一起,直接省略了传统制鞋工艺中的粘接复合工序,避免了化学粘接剂的使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优化了鞋底加工制造流程,大大提高了复合鞋底的加工效率。进一步地,在大底上表面还可设置多个锁扣,而在中底下表面上设置多个与锁扣一一对应配合的锁孔,且多个锁扣位于面扣所合围的大底上表面内,使得大底与中底之间实现多点连接,进而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中底与大底之间出现松动或是脱离的状况。在所述中底的后部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两侧壁的中部向内凹陷,且所述连接块的宽度大小沿中底中部指向中底后部的方向递减,在大底的后部设有开口,所述连接块贯穿所述开口后向外延伸,还包括支撑体以及安装在支撑体下部的耐磨层,所述支撑体上部端面开有一端开放且与连接块延伸端配合的卡接槽。针对带跟鞋,在中底下壁对应脚后跟的部分上设置一个异形的连接块,连接块两侧壁的中部向内凹陷,使得连接块的侧壁由之前的一个平整端面变为一个槽状结构,而支撑体上部端面上设有一端开放且与连接块的延伸端配合的卡接槽,即支撑体沿连接块的长边方向滑动,直至连接块完全进入到卡接槽内并且卡接槽紧密接触,进而完成支撑体的安装,此时,支撑体、设置在支撑体下部的耐磨层以及连接块构成复合鞋底的鞋跟部分,通过连接块与卡接槽之间的紧密配合可保证在行走过程中鞋跟的稳固性。所述中底包括中底后段和中底前段,在所述中底后段的上壁冲压形成扣件Ⅰ,在所述中底前段的下壁冲压形成扣件Ⅱ,中底后段与中底前段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拼接构成中底。针对传统鞋的制作工艺,专利技术人对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做出了改进,即采用模块化设计,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单独制造,通过扣接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实现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即针对女鞋而言,根据有无鞋跟分为平底鞋与带跟鞋,在平底鞋与带跟鞋之间转换时,由于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提供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中底,在不更换中底前段的前提下,只需要更换与大底相匹配的中底后段,然后将大底、鞋跟、中底以及鞋面复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新款鞋与旧款鞋的转换,使得旧款鞋上的部件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减少资源浪费。其中扣件Ⅰ设置在中底后段上表面,而扣件Ⅱ设置在中底前段下表面,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相互配合使得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紧密连接,以确保中底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因为人在穿鞋和走路的过程中后跟的骨头为一个整体,且无法进行弯曲,行走时均是利用前掌弯曲完成来行走过程,本专利技术中中底后段采用硬度相对较大的材质来作为载体,以实现支撑脚后跟和脚弓,并承受部分人体体重,而中底前段则采用硬度相对较小的材质为作为载体,以适应行走时前掌的弯曲,通过质地柔软的中底前段与质地较硬的中底后段的扣接,以满足脚掌与中底匹配,增加脚掌在行走时的舒适度。同时,在随着行走路程的增加,鞋子使用时间增长后,中底前段上表面的磨损严重,继续使用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而本专利技术中的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活动连接,即可随时更换受损部分,以保证鞋子在行走时的舒适度。所述扣件Ⅰ包括开设在中底后段上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Ⅰ,所述扣件Ⅱ包括开设在中底前段下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Ⅱ,契合槽Ⅰ的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Ⅱ配合的连接板Ⅰ,契合槽Ⅱ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Ⅰ配合的连接板Ⅱ。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各自的端部均设有一个光滑的切面,两个切面在连接板Ⅱ扣接在契合槽Ⅰ内,同时连接板Ⅰ扣接在契合槽Ⅱ中时实现无缝对接,并且通过连接板Ⅱ与契合槽Ⅰ、接板Ⅰ与契合槽Ⅱ之间的接触,保证中底的整体稳定性,即在鞋底使用时,当鞋底一端骤然受力后,复合在鞋面与大底之间的中底的另一端由于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具备足够多的接触面,使得该骤然应力无法对鞋底的整体性能造成任何影响,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所述契合槽Ⅰ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Ⅰ,在所述契合槽Ⅱ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Ⅱ,且在所述连接板Ⅰ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Ⅱ相配合的卡扣Ⅰ,在所述连接板Ⅱ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Ⅰ相配合的卡扣Ⅱ。在人体脚部急停、加速或是侧滑时,在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上,主要依靠契合槽Ⅰ(契合槽Ⅱ)对连接板Ⅱ(连接板Ⅰ)边缘部分的限定来阻止中底随产生的作用应力一起运动,以维持鞋底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契合槽Ⅰ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Ⅰ,在契合槽Ⅱ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Ⅱ,通过连接板Ⅱ上的多个卡扣Ⅱ与多个锁紧孔Ⅰ一一对应,而连接板Ⅰ上的多个卡扣Ⅰ与多个锁紧孔Ⅱ一一对应,使得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大,并且在人体脚部施力作用至中底前段或是中底后段时,卡扣Ⅱ与锁紧孔Ⅰ、卡扣Ⅰ与锁紧孔Ⅱ之间的贴合更加密切,进而避免了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出现脱离。在所述中底下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槽底部分向中底内部扩张后形成锁紧槽,面扣的局部穿过挤压槽后与锁紧槽契合。在中底的下表面上开有挤压槽,而挤压槽的槽底部分向中底的中部扩张形成锁紧槽,面扣的上端部分则通过挤压槽后进入到锁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鞋底,包括大底(5)以及中底(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底(5)上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面扣(4),大底(5)通过所述面扣(4)与所述中底(1)下表面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鞋底,包括大底(5)以及中底(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底(5)上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面扣(4),大底(5)通过所述面扣(4)与所述中底(1)下表面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1)的后部设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两侧壁的中部向内凹陷,且所述连接块(17)的宽度大小沿中底(1)中部指向中底(1)后部的方向递减,在大底(5)的后部设有开口(20),所述连接块(17)贯穿所述开口(20)后向外延伸,还包括支撑体(18)以及安装在支撑体(18)下部的耐磨层(19),所述支撑体(18)上部端面开有一端开放且与连接块(17)延伸端配合的卡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1)包括中底后段(6)和中底前段(7),在所述中底后段(6)的上壁冲压形成扣件Ⅰ,在所述中底前段(7)的下壁冲压形成扣件Ⅱ,中底后段(6)与中底前段(7)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拼接构成中底(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Ⅰ包括开设在中底后段(6)上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Ⅰ(8),所述扣件Ⅱ包括开设在中底前段(7)下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Ⅱ(14),契合槽Ⅰ(8)的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王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