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0133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导流筒,导流筒内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上方还设有与之相连通的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出口朝向倾斜设置,所述导流筒的筒壁高于螺旋通道的出口,并在螺旋通道的上方形成一具有开口的体积扩大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气流通道的上方增加螺旋通道,烟气上升过程中,在离心力和惯性碰撞的双重作用下,使烟气中的水滴与水滴之间、水滴和粉尘之间以及水滴和通道壁之间在不断的旋转、碰撞运动中达到吸收粉尘和去除液滴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除雾除尘效率,在体积扩大腔室,烟气速度降低,分离的液滴降落,通过向下的与烟气分离的通道排出液滴,防止二次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除雾器广泛应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可有效去除雾滴,防止其排放至大气,现有的除雾器多采用阵列排布的叶片式,烟气在经过除雾器叶片时,实现二维偏转,并与除雾器叶片发生碰撞,实现雾滴与气体的分离。但由于这种结构的除雾器只能实现烟气的二维旋转,因此除尘除雾效率不高。专利号为201420674592.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安装在脱硫吸收塔内、含有大量雾滴的饱和烟气气体自下而上的过流断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筒和n个设置在所述导流筒内的湍流子,n≥1;其中,所述的导流筒为垂直放置的、内壁面光滑平整的圆形筒;所述n个湍流子均垂直于导流筒壁上下布置;所述的湍流子包括若干表面光滑的叶片和外部光滑的中心筒,所述若干叶片以一定倾斜角度均匀分布在中心筒外壁和导流筒内壁之间的环状区域内;所述中心筒为外部光滑的顶端封闭的圆形筒。该技术通过设置湍流子使烟气在上升的同时,实现了三维旋转,有利于提高除雾效率,但旋转后的烟气,其中心部分难以与筒壁接触,该部分烟气可能直接被排放至大气中。另外,该技术没有专门的排水通道,收集下来的液体和粉尘无序流动,容易形成二次携带。还有,该技术没有体积扩大腔室,烟气没有一个减速的过程,不利于液滴的沉降。因此,其除雾效果有限,难以满足实际要求。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除雾效率的深度除尘除雾装置。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导流筒,导流筒内设有供烟气流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方还设有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出口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导流筒的筒壁高于螺旋通道的出口,并在螺旋通道的上方形成一具有开口并且体积相对于螺旋通道扩大的容腔。进一步,所述气流通道设置为多个,每个气流通道对应连接一螺旋通道,在气流通道的入口端安装有旋流件,所述螺旋通道的入口与气流通道的出口为无缝连接。进一步,所述螺旋通道的中心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底部连接有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向下延伸至气流通道的下方,所述通孔与排水管共同构成连通导流筒上下端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使烟气向上的流动与液体向下的流动分开成互不干涉的两条通道,避免了液体的二次携带。进一步,所述导流筒为圆筒形,所述螺旋通道由多个子模块拼接形成,所述子模块为圆柱形,内部设有1/4圈的螺旋通道,相邻两子模块的端面相互贴合,子模块的外壁与导流筒内壁为间隙配合。进一步,所述螺旋通道由多根圆管沿导流筒轴向螺旋形成,所述圆管的下端向下弯曲与气流通道连接,上端与容腔连通,且该端端口为水平切口。进一步,所述导流筒为圆筒形,所述螺旋通道安装在导流筒内,其外壁与导流筒内壁贴合,在螺旋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与螺旋通道相配的开口,端板的外边缘与导流筒内壁无缝连接,在上下两端板的中心还分别设有一开口,并通过一直管相连通,所述直管的下端与排水管连接。进一步,所述导流筒为圆筒形,其中心设有一支撑管,所述导流筒与支撑管之间环形区域内设置有多片螺旋板,所述螺旋板围绕支撑管螺旋上升,其内侧边与支撑管外壁连接,外侧边与导流筒内壁连接,相邻两螺旋板之间与支撑管外壁和导流筒内壁共同构成一螺旋通道。进一步,所述支撑管为圆形管,其内部中空形成所述通孔,支撑管的底部与排水管连接,所述螺旋板靠近气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密封端板,所述密封端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气流通道与螺旋通道一一对应连通。进一步,所述螺旋通道为圆柱形螺旋,且螺旋圈数不少于半圈。进一步,所述旋流件包括,一固定轴和围绕固定轴倾斜设置的若干叶片,所述固定轴位于气流通道的中心,并与叶片固定连接,所述叶片均匀分布在固定轴与气流通道之间,且叶片的部分边缘与气流通道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导流筒为多个,且为平行设置,多个导流筒共同充满吸收塔的截面,在导流筒与吸收塔连接的边缘处还设有用于密封的盲板。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旋流件与螺旋通道相结合,使烟气由原来的垂直上升,变为螺旋上升,由原来的二维偏转变为多维旋转,烟气从导流筒外进入螺旋通道后,由于流通面积变小,烟气流速明显增加,提高了对烟气中的液体和固体的离心力作用。并且在上升过程中烟气不断发生三维旋转、碰撞,大大提高了雾滴与粉尘凝结的速度,在烟气流出螺旋通道后,各通道内的烟气将依靠自身的惯性继续旋转混合并碰撞,并不断与导流筒内壁发生碰撞,在导流筒内继续凝结。当烟气排出螺旋通道后,在导流筒内形成一个体积扩大的容腔,烟气流速下降,有利于避免在螺旋通道中捕捉的液体和固体的二次携带。螺旋通道的设置不仅增长了烟气的流程,使得烟气中的雾滴与粉尘有充分的凝结时间,而且也增大了雾滴与螺旋通道内壁接触的面积,有利于雾滴的凝结,使得除雾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在烟气上升过程中,在离心力和惯性碰撞的双重作用下,使烟气中的水滴与水滴之间、水滴和粉尘之间以及水滴和通道壁之间在不断的旋转、碰撞运动中达到吸收粉尘和去除液滴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除雾除尘效率。同时由于实现了上升气流与向下排液通道的分离,避免了二次携带。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可以达到排放粉尘含量小于5mg/Nm3,雾滴含量小于15mg/Nm3的良好除尘除雾效果,同时通道内烟气的阻力小于300Pa。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图4: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螺旋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仰视图;图7:为图6的B-B面剖视图;图8: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螺旋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单个螺旋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的Y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仰视图;图12:为图11的C-C面剖视图;图13:为图12的G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三去掉部分导流筒壁后的螺旋通道结构示意图;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螺旋板结构示意图;图16:本技术在吸收塔内的安装示意图;图17:本技术增加文丘里管和挡水环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流筒 2、气流通道 3、旋流件 4、螺旋通道 5、容腔 6、通孔 7、排水管 8、子模块 9、端板 11、滑槽 12、凸起 13、文丘里管 14、挡水环 31、固定轴 32、叶片 41、螺旋板 61、直管 62、支撑管 63、密封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导流筒1,导流筒1内设有供烟气流通的气流通道2,安装在气流通道2入口端的旋流件3,以及位于气流通道2上方并与气流通道2相连通的螺旋通道4。携带有雾滴的烟气从气流通道2的入口端,经过旋流件3后,以旋转上升的方式进入气流通道2内,并沿气流通道2进入螺旋通道4,在螺旋通道4内,雾滴与螺旋通道4的内壁发生碰撞,凝结为小水滴后沿通道内壁向下流出导流筒1。所述螺旋通道4的出口倾斜向上设置,烟气从螺旋通道4流出后将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导流筒(1),导流筒(1)内设有供烟气流通的气流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的上方还设有与气流通道(2)相连通的螺旋通道(4),所述螺旋通道(4)的出口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导流筒(1)的筒壁高于螺旋通道(4)的出口,并在螺旋通道(4)的上方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包括,设置在吸收塔内的导流筒(1),导流筒(1)内设有供烟气流通的气流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的上方还设有与气流通道(2)相连通的螺旋通道(4),所述螺旋通道(4)的出口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导流筒(1)的筒壁高于螺旋通道(4)的出口,并在螺旋通道(4)的上方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容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2)设置为多个,每个气流通道(2)对应连接一螺旋通道(4),在气流通道(2)的入口端安装有旋流件(3),所述螺旋通道(4)的入口与气流通道(2)的出口为无缝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4)的中心设有一通孔(6),所述通孔(6)底部连接有一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向下延伸至气流通道(2)的下方,通孔(6)与排水管(7)共同构成连通导流筒(1)上下端的排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为圆筒形,所述螺旋通道(4)由多个子模块(8)拼接形成,所述子模块(8)为圆柱形,内部设有1/4圈的螺旋通道,相邻两子模块(8)的端面相互贴合,子模块(8)的外壁与导流筒(1)内壁为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4)由多根圆管沿导流筒(1)轴向螺旋形成,所述圆管的下端向下弯曲与气流通道(2)连接,上端与容腔(5)连通,且该端端口为水平切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深度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为圆筒形,所述螺旋通道(4)安装在导流筒(1)内,其外壁与导流筒(1)内壁贴合,在螺旋通道(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端板(9),所述端板(9)上设有与螺旋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龙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香源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香源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