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974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具有油循环回路、风循环回路以及安装于管束箱中的翅片管,在油循环回路中的上、下油室侧壁与端面连接处安装弧形导流板,油室进油口法兰由中间位置偏向使油流路线相同的一侧;风循环回路中的导风筒内迎风端面为圆滑过度的流线型,导风筒侧板为倾角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冷却器油循环回路中的油室结构、扰流丝结构以及风循环回路的导风筒结构,使油室油流稳定,改善了风路循环,降低了风阻及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
技术介绍
单回路强迫油循环大容量冷却器是为大容量高压电力变压器配套的产品,具有大容量、单回路、大流量、低扬程特点。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原油室(如图1所示),油室进油口法兰在油室上方中间位置,油流路线长短不一致,油流不稳定;扰流丝为单丝螺旋,无加强筋,扰流效果不好,不易达到湍流;导风筒结构(如图2所示),导风筒迎风端面为直角,此处会产生涡流区,风循环不好,风阻大,风机耗功率大;如图3所示,油室内翅片管和管板焊接处,翅片管端部突出管板,强度不够,易渗漏;翅片管定位效果不好,影响风机性能发挥。同时,随着对冷却器容量要求的增加同时要满足油流量、整体结构尺寸、安装方式符合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仅靠加大油流量、增加散热面积已不能达到要求,因此对大容量冷却器设计制造时必须要对油路和风路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回路强迫油循环大容量冷却器存在油室油流不稳定、扰流丝扰流效果不好以及风机耗功率大等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流稳定、可改善风路循环,降低风阻及噪声的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具有油循环回路、风循环回路以及安装于管束箱中的翅片管,在油循环回路中的上、下油室侧壁与端面连接处安装弧形导流板,油室进油口法兰由中间位置偏向使油流路线相同的一侧;风循环回路中的导风筒内迎风端面为圆滑过度的流线型,导风筒侧板为倾角式。油室内翅片管端部与管板处的连接为平面。翅片管内的扰流丝采用三维双螺旋带加强筋形式。导风筒中增加导流板。本技术还具有翅片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插置于多个翅片管之间,定位板整体为板式结构,其边部设有多个与翅片管排列时对应主管外径的凹口。翅片管定位装置还具有压带,压带两端固定于管束箱两侧侧板上,在翅片管管束上下方向压紧定位。所述压带为翼片抗弯式结构,其包括底板及垂直于底板上的翼片,底板两端设有连接孔,通过顶丝或螺栓与管束箱两侧侧板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1.本技术改进了冷却器油循环回路中的油室结构、扰流丝结构以及风循环回路的导风筒结构,使油室油流稳定,改善了风路循环,降低了风阻及噪声。2.本技术冷却管与油室采用焊接方式联接,结构简单,等容量条件下相对比多回路冷却器体积小,制造工艺简单,安装方便。3.本技术通过对冷却器油循环回路和风循环回路的设计改进优化实现在相对体积较小、油流量符合运行标准条件下,冷却器额定容量650kW/40K。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却器的油室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冷却器的导风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油室中冷却管焊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双螺旋扰流丝结构;图5为本技术中的冷却器的油室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冷却器的导风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油室中冷却管焊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定位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的扰流丝安装焊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导流板,2为油室,3为进油口法兰,4为导风筒,401为涡流区,5为侧板,6为扰流丝,7为翅片管,8为管板,9为焊缝,10为定位板,11为压带,12为管束箱两侧侧板,13为顶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具有油循环回路和风循环回路,改进了冷却器油循环回路中的油室结构、扰流丝结构以及风循环回路的导风筒结构。如图5、6所示,油循环回路中的上、下油室侧壁与端面连接处安装弧形导流板1,减少油路循环阻力,导流板为弧形结构;油室进油口法兰3由中间位置偏向使油流路线相同的一侧;风循环回路中的导风筒4内迎风端面为圆滑过度的流线型,导风筒侧板5为倾角式。如图7所示,油室内翅片管端部与管板处的连接为平面。如图4所示,扰流丝采用三维双螺旋带加强筋形,增加强化扰流效果。导风筒中增加导流板,改善风侧流动状态减少阻力,增加导风筒强度。翅片管布置成管束后,在翅片管间采用翅片管定位装置进行定位,保证了翅片管间隙,提高了冷却器运行时的稳定性,保证了风机的有效运行参数进而保证实现大冷却容量。翅片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板10,如图8所示,其插置于多个翅片管7之间,定位板10整体为板式结构,其边部设有多个与翅片管7排列时对应主管外径的凹口。翅片管定位装置还具有压带11,压带11两端固定于管束箱两侧侧板14上,在翅片管管束上下方向压紧定位。所述压带11为翼片抗弯式结构,其包括底板及垂直于底板上的翼片,底板两端设有连接孔,通过顶丝13或螺栓与管束箱两侧侧板4连接。管束箱两侧侧板4竖直方向上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宽度与定位板厚度相同,使安装定位板时,可以正好卡合在管束箱两侧侧板4的凹槽。本实施例中,冷却器为按改进方案设计制造的单回路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采用钢铝复合翅片管做为冷却元件,翅片管采用与管板焊接方式联接,强度好,不渗漏;流板采用与油室同类材质钢板经卷板机加工成弧形,在油室内部指定位置焊接(如图5所示);冷却器翅片管焊接由角焊改为平焊,用专用自动焊机焊接,焊缝平滑,无角焊时凸出的管口,改善了油流状态,减少了阻力损失。(如图7所示);冷却器扰流丝为三维双螺旋带加强筋形式(如图4所示),采用20号钢,经热处理及加工成型后与加强筋点焊制成,制造过程中使用专用胎具严格控制扰流丝外径尺寸,保证焊点牢固(焊后做抽检试验)。扰流丝对冷却器的容量起重要作用,安装扰流丝与不安装扰流丝相比冷却器的冷却容量至少相差2至3倍,扰流丝形式也是决定冷却器容量的重要因素。双螺旋扰流丝增加扰流效果,使流体更易成湍流状态,虽然油阻力有所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冷却器内部油阻力降额定工作点时为27KP,正常使用低于1000r/min,扬程为5mH2O的油泵完全能满足冷却器运行,产品经北京原子能科学院试验证明,冷却器容量达到设计要求。扰流丝安装形式如图9所示。冷却器导风筒改为流线型设计,按图2所示原直角改为如图6所示的圆滑过度,导风筒侧板为倾角式,减少了导风筒内风流动时的涡流和分离现象,改善了风路循环,降低了风阻,降低了噪声。本技术经运行试验,各项性能参数均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具有油循环回路、风循环回路以及安装于管束箱中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在油循环回路中的上、下油室侧壁与端面连接处安装弧形导流板,油室进油口法兰由中间位置偏向使油流路线相同的一侧;风循环回路中的导风筒内迎风端面为圆滑过度的流线型,导风筒侧板为倾角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具有油循环回路、风循环回路以及安装于管束箱中的翅片管,其特征在于:在油循环回路中的上、下油室侧壁与端面连接处安装弧形导流板,油室进油口法兰由中间位置偏向使油流路线相同的一侧;风循环回路中的导风筒内迎风端面为圆滑过度的流线型,导风筒侧板为倾角式。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油室内翅片管端部与管板处的连接为平面。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翅片管内的扰流丝采用三维双螺旋带加强筋形式。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回路大容量冷却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春高原高长增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丰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