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9018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在施工下部区间隧道之前,先通过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再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然后才开始施工下部区间隧道,施工时再结合注浆加固,可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叠交隧道施工的全面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施工
,尤其是指一种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应用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中必然存在区间隧道相互穿越的工程问题,在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施工,并确保运营和施工的安全是该类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现有技术大多穿越的隧道均为已运营的隧道,已成型隧道结构比较稳定,而针对地铁修建时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同时施工的情况,隧道叠交上部隧道和下部隧道都面临施工风险,若先施工上部隧道,下部隧道施工时引起上部隧道沉降对隧道安全极为不利且难以控制;若先施工下部隧道,上部隧道施工时对地面沉降有两次叠加的影响,并且由于上部隧道的开挖卸载,下部隧道存在偏压现象;在上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等的振动作用,对下部隧道的支护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本专利技术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在施工下部区间隧道之前,先通过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再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然后才开始施工下部区间隧道,施工时再结合注浆加固,可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叠交隧道施工的全面稳定。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将所述钢环支撑设置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相邻两个管片环之间,使所述钢环支撑的加固范围与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注浆加固范围一致。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环支撑由多个环形钢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拼装而成。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之后,还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纵向联系条,将所述纵向联系条与多个所述钢环支撑固接并进行拉紧。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纵向联系条的数量为多个,将多个所述纵向联系条沿圆周均匀设置在多个所述钢环支撑上。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纵向联系条的两端均超出多个所述钢环支撑的加固范围。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加固为开口朝上的第一碗形结构,并将所述第一碗形结构的加固宽度设为1.5m~2.5m;将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加固为开口朝下的第二碗形结构,并将所述第二碗形结构的加固宽度设为1.5m~2.5m;所述第二碗形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碗形结构的顶部部分重叠。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通过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管片上开设的吊装孔配合注浆管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注浆;通过所述下部区间隧道的管片上开设的吊装孔配合注浆管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注浆。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注浆范围和所述下部区间隧道的注浆范围设为距离隧道轮廓外1.5m~2.5m。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钢环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钢环支撑和纵向联系条的布置示意图。图4~图6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第一种施工情况的工序图。图7~图9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第二种施工情况的工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配合参看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01: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步骤S02: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步骤S03: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步骤S04: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步骤S05: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本专利技术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在施工下部区间隧道之前,先通过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再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然后才开始施工下部区间隧道,施工时再结合注浆加固,可以对叠交隧道施工的上下区间隧道都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保证叠交隧道施工的全面稳定。其中,参见图2与图3所示,图2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钢环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钢环支撑和纵向联系条的布置示意图。在上述步骤S03中,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10进行加固,将钢环支撑10设置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相邻两个管片环90之间,使钢环支撑10的加固范围与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注浆加固范围一致。进一步地,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10之后,还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纵向联系条20,将纵向联系条20与多个钢环支撑10焊接并进行拉紧。优选地,每环钢环支撑10由34件环形钢支撑板110组成,34个环形钢支撑板采用M16*8.8级螺栓连接拼装。纵向联系条20的数量为多个,将多个纵向联系条20沿圆周均匀设置在多个钢环支撑10上,图中所示隧道中心线80的两侧均有设置纵向联系条20。更优选地,纵向联系条20的两端均超出多个钢环支撑10的加固范围以外6m。比如,钢环支撑10的加固总共需要10米(图中所示为长度范围a),纵向联系条20的长度就要设置16米以上的长度(图中所示为长度范围b)。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将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加固为开口朝上的第一碗形结构,并将所述第一碗形结构的加固宽度设为1.5m~2.5m,优选为2m;将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加固为开口朝下的第二碗形结构,并将所述第二碗形结构的加固宽度设为1.5m~2.5m,优选为2m;所述第二碗形结构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碗形结构的顶部部分重叠。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管片上开设的吊装孔配合注浆管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注浆;通过所述下部区间隧道的管片上开设的吊装孔配合注浆管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注浆。并且,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注浆范围和所述下部区间隧道的注浆范围设为距离隧道轮廓外1.5m~2.5m。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在该实施例中,以武汉四号线和六号线段的施工为例,武汉四号线二期第三标段汉阳火车站站~钟家村站区间两线与6号线存在重叠交叉,最小净距为1.5m左右,并且在两隧道叠交的地方还要穿越京广铁路,施工面临多重风险。参见图4~图6,图4~图6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第一种施工情况的工序图。该第一种施工情况的工序图表示两条叠交隧道正叠交距离很近的时候,上部区间隧道和下部区间隧道加固有交叉。参见图7~图9所示,图7~图9是本专利技术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的第二种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叠交隧道的上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施工叠交隧道的下部区间隧道并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进行同步注浆加固;对所述下部区间隧道周边的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内进行预加固措施,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将所述钢环支撑设置在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相邻两个管片环之间,使所述钢环支撑的加固范围与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注浆加固范围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环支撑由多个环形钢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拼装而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交隧道盾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多个钢环支撑之后,还包括:沿所述上部区间隧道的隧道纵向设置纵向联系条,将所述纵向联系条与多个所述钢环支撑固接并进行拉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交隧道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建忠李峻赵叁林黄德中王旋东张亮李刚袁倩史雁达周长田瑞端李慎奎胡威胡云华周陈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