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8999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3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涉及散热领域,为供暖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散热芯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至少一排散热列管,所述散热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用于形成所述进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和所述散热列管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领域,尤其涉及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散热器是家庭采暖首选。现有散热器主要为金属材质,例如钢铝复合材料、不锈钢材料、铸铁材料等。金属材质受水质影响,极易受到腐蚀而发生泄漏。并且体积大,质量较重,拆装也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芯,所述散热芯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至少一排散热列管,所述散热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用于形成所述进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和所述散热列管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可选的,所述1-丁烯的聚合物选自1-丁烯的均聚物、1-丁烯的共聚物或1-丁烯的聚合物共混物。可选的,所述材料包括至少80wt%的1-丁烯的均聚物。可选的,所述散热芯包括三排散热列管。可选的,所述散热列管的管道直径为6mm-20mm,每排散热列管的各管道之间的管间距为1.4-4倍的管道直径,每排散热列管之间的排间距为2-3.5倍的管道直径。可选的,所述散热列管与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的连接为热熔连接。可选的,所述散热列管外壁均涂覆有阻氧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器,包括外壳、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芯和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用于连接外部供暖管道及散热芯的进水主管。可选的,在所述连接软管和所述外部供暖管道之间还连接有过渡头。可选的,在所述散热器上还设置有挂装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所述换热芯材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散热芯采用散热列管结构,散热面积大,制备散热芯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相比于金属类散热材料更加轻便、易安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芯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芯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芯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芯、散热器及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了散热芯10。散热芯10包括进水主管11,例如可安置于上方;出水主管12,例如可安放于下方;及至少一排散热列管13。如图1所示,散热列管由一系列管道组成。这些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进水主管12和出水主管11。进水口14位于进水主管12的一端,并与外界热源连通。出水口15位于出水主管11的一端,并与外界,例如热源的回收机构连通。排空阀门111设置在出水管道15的与出水口相对的一端。使用时,可从入水口14通入热源介质,热源介质例如水,沿着进水主管12流动,并依次向上流经散热列管13的各个管道。最后抵达出水主管11后从出水口15流出。用于形成进水主管12、出水主管11和散热列管13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可选的,所述1-丁烯的聚合物选自1-丁烯的均聚物、1-丁烯的共聚物或1-丁烯的聚合物共混物。由于散热列管13的多管道结构带来了较大的表面积,再节约材料成本的前提下,增加散热性能。另外,散热芯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使得散热芯非常轻便,容易安放,并且耐磨损、耐老化。这种结构和材料的配合能够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轻便且使用寿命长的散热芯。所述1-丁烯的聚合物可以具体为1-丁烯的均聚物,使得材料的合成过程简单易控。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材料包括至少80wt%的1-丁烯的均聚物。提高1-丁烯的均聚物的含量,使得散热芯更加轻便。所述散热芯可以包括两排、三排、四排或更多排的散热列管。各散热列管之间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平行间隔开,如图2和图3示出的散热芯截面图。如图2所示,该散热芯20共具有平行间隔开的三排散热列管23。中间的散热列管短于两边的散热列管。三排散热列管23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当图2示出的是散热芯最靠近外部热源管道一侧的截面图时,采用四通29将三排散热列管23的管道的下端连通起来,并且与进水主管22连通起来。当图2示出的是散热芯最靠近热源回收管道一侧的截面图时,采用四通28将三排散热列管23的管道的上端连通起来,并且与出水主管21连通起来。出水主管21连通中间一排的散热列管的上端,进水主管22连通中间一排的散热列管的下端。上部横管26各自连通外侧两排的散热列管的上端。两个下部横管27各自连通外侧两排的散热列管的下端。同样,图3的连接方式类比于图2的连接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图3中中间一排的散热列管在长度上短于外侧两排的散热列管。除了平行间隔设置散热列管外,还可以如图4所示,交错设置两排散热列管43。此时,两排散热列管的上端各自连通两个出水主管41,下端各自连通两个入水主管42。除了上面的一排、两排和三排的示例外,散热列管也可以为多排或者更多排,具体可采用相应的连通构件将各排散热列管与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进行连通。所述散热列管与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的连接可以为热熔连接,提高散热芯的密封性能,不漏水。另外,如图1-3所示,所述散热列管13的管道的直径D可以为6mm-20mm,每排散热列管13的各管道之间的管间距L可以为1.4-4倍的管道直径,每排散热列管之间的排间距W可以为2-3.5倍的管道直径。这种设置能够兼顾较高的散热效率与紧凑的散热芯结构。在散热列管的外壁还可以均涂覆有阻氧层,降低透氧率,提高散热芯使用寿命。与上述散热芯相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散热芯的散热器。如图5所示,散热器包括外壳3,散热芯可放置在外壳3内。散热器还包括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用于连接外部供暖管道及散热芯的进水主管。当然,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热源回收管道及散热芯的出水主管的连接软管。连接软管起到连接散热芯和外部供暖管道或热源回收管道的作用。为了保证热源介质的品质,还可在进水主管之前设置微型过滤器,过滤颗粒物,防止堵塞。为了方便连接,可以在连接软管与散热芯之间设置过渡头,过渡头可以一端是丝扣,另一端是塑料管。丝扣的一端与连接软管相连接。塑料管的一端与外部供暖管道或者热源回收管道热熔连接。另外,为了方便安装散热器,可以在所述散热器上还设置有挂装构件。例如可以在散热器壳体上部和/或侧部安装挂状构件。最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1-丁烯基聚合物在换热芯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材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至少一排散热列管,所述散热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用于形成所述进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和所述散热列管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包括进水主管、出水主管和至少一排散热列管,所述散热列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进水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用于形成所述进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和所述散热列管的材料包括至少65wt%的1-丁烯的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1-丁烯的聚合物选自1-丁烯的均聚物、1-丁烯的共聚物或1-丁烯的聚合物共混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至少80wt%的1-丁烯的均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包括三排散热列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列管的管道直径为6mm-20mm,每排散热列管的各管道之间的管间距为1.4-4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锋夏磊陈强胡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滕州瑞达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