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7827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特别是在有效利用背压室内的压力的大型电动阀中,将引导阀芯的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与阀主体可靠地固定,由此可以在闭阀状态时将位于阀芯的外侧的第一腔室和背压室之间可靠地密闭。该电动阀(2)将转子(4)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且基于该直线运动而使收纳于构成阀室的阀主体内的阀芯直线移动,该电动阀(2)的特征在于,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使阀芯引导部件(72)与阀主体(30)的上部开口侧的端面一体化,或者使阀芯引导部件(72)与阀主体(30)的内周面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制冷循环等中使用的电动阀
技术介绍
对于在大型柜式空调、制冷机中使用的电动阀,从将用作流量控制用的多个电动阀集中成一个之类的控制设备合理化等的背景出发,所期望的性能是在大口径且产生了高压力差时也可以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但是,对于比较大的口径的电动阀而言,针对利用磁铁的扭矩产生的螺旋推力,由于差压而产生的对阀芯的负荷较大,存在影响阀芯的工作性的可能性。因此,例如,在图14示出的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1中,使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介于收纳有转子31的圆顶状的外壳37与形成阀室7的筒状阀主体5之间,并且,从图14的下方朝向形成于该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的内面的台阶部按入阀芯引导部件14,然后在与该阀芯引导部件14的内周面滑动相接的阀芯20的外周面安装密封部件38,利用该密封部件38,在阀室7的上方侧划分出背压室29,通过设于阀芯20的导通路24向该背压室29导入阀口内的压力,利用背压室29内的压力(背压)来消除闭阀状态下作用于阀芯20的下压力(沿闭阀方向作用的力)和上顶力(沿开阀方向作用的力)的压力差,从而减小了对阀芯20的负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0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是,特别是在用于大型的柜式空调、制冷机的电动阀1中,为了有效利用背压室29内的压力,在图14的闭阀状态下,必须利用配置于阀芯引导部件14内的密封部件38而使位于阀芯20的外侧的第一腔室22和背压室29之间
可靠地分离。然而,在现有的电动阀1中,仅将引导阀芯20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14按入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的带台阶的孔内,因此该阀芯引导部件14的定位并不稳定,存在阀芯引导部件14和阀芯20的轴芯会错位、阀芯引导部件14和阀芯20的密封性受损的危险。假设,若阀芯引导部件14和阀芯20的轴芯错位,则存在以下危险:密封部件38的密封性受到损害,在形成于阀芯20的外侧的第一腔室22与背压室29之间产生压力泄漏,其结果,较大地阻碍阀芯20的工作性。此外,对于这样的问题,即使在不使用背压的情况下,当阀芯引导部件和阀芯的轴芯产生错位,也会较大地阻碍工作性。另外,认为在目前的电动阀1中,在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的内周面与按压至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的阀芯引导部件1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成为储液室的密闭空间。也考虑到了如下情况,如此在阀主体5内形成了成为储液室的密闭空间的情况下,制冷剂滞留在该密闭空间内,所滞留的制冷剂根据温度变化而膨胀,从而使阀芯引导部件14变形,导致阀芯引导部件14相对于带台阶的筒状基台13的同轴度的降低,由此对阀芯20的动作性产生恶劣影响。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当前实际情况,以提供一种电动阀为目的,例如,在该电动阀中,将引导阀芯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可靠地固定于阀主体,由此能够在闭阀状态时可靠地进行位于阀芯外侧的第一腔室与背压室之间的密闭。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阀主体内不存在所滞留的制冷剂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膨胀而使阀芯引导部件变形的可能性的电动阀。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为通过外螺纹部件与内螺纹部件的螺纹结合而将转子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且基于该直线运动而使收纳于阀主体内的阀芯在轴向上移动的电动阀,该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螺纹部件和上述内螺纹部件中的配置成相对于上述阀主体不能相对移动的一方的螺纹部件与引导上述阀芯在轴向上的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由单独部件构成,并且,利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使上述阀芯引导部件与上述阀主体的上部开口侧的
端面一体化,或者使上述阀芯引导部件与上述阀主体的内周面一体化。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若在装配电动阀时可靠地进行阀芯引导部件的定位,则之后不会在阀芯引导部件与阀芯之间产生轴芯的错位。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中,优选上述阀芯引导部件的上部开口侧的外周面卡定于上述阀主体的内周面。根据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容易地进行阀芯引导部件相对于阀主体的定位。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中,优选在上述阀芯引导部件的上部开口侧外周面与上述阀主体的上部开口侧的内周面之间,在轴向上形成有缝隙。若在轴方向形成有这样的缝隙,则不会在阀芯引导部件与阀主体之间形成构成储液室的密闭空间。从而,不会如形成有密闭空间的情况一样产生以下不适:在该密闭空间中滞留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膨胀而使阀芯引导部件变形。而且,若在阀芯引导部件的上部开口侧的外周面上,在轴向上形成有这样的缝隙,则与在此未形成缝隙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阀芯引导部件的按入部的接触面积,由此可以降低阀芯引导部件与阀主体之间的按入负荷。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中,优选在上述阀芯引导部件与上述阀芯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若如上所述地夹装有密封部件,则在闭阀状态下,可以将形成于阀芯的外侧的第一腔室与背压室之间可靠地密闭。从而,可以防止上述第一腔室与上述背压室之间的压力泄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中,优选上述固定安装的方式为焊接或钎焊、粘结中的任一种。根据这样的结构,易于操作,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工业制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能够可靠地进行引导阀芯在轴向上的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相对于阀主体的定位及固定。另外,通过在阀芯引导部件的上部开口侧的外周面与阀主体的上部开口侧的内周面之间,在轴向上形成缝隙,可以防止在阀芯引导部件与阀主体之间形成没准备的储液室。另外,通过设置这样的缝隙,可以减小阀芯引导部件与阀芯内的接触面积,由此,也可以降低阀芯引导部件的按入负荷。而且,通过使密封部件介于阀芯引导部件与阀芯之间,可以在闭阀状态时将位于阀芯的外侧的第一腔室与背压室之间可靠地密闭。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易于操作,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工业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取代图1所示的阀芯引导部件的其它阀芯引导部件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C—C’线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使用了图5所示的其它阀芯引导部件的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8是示出图5及图6所述的其它阀芯引导部件的变形例的图,是相当于图6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电动阀的剖视图。图14是在日本特开2013-130271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电动阀的剖视图。图中:2—电动阀,4—转子,6—阀轴架,6a—筒状小径部,6b—筒状大径部,6c—嵌合部,6d—内螺纹,6f—突缘部,6g—上部开口部,6h—贯通孔,11—阀室,12—第一管接头,14—阀芯引导部件,16—阀口,15—第二管接头,17—阀芯,17a—锥形部,17b—纵向孔部,17c—导通孔,18—阀导向件,18a—贯通孔,21—顶部,26—第一腔室,27—阀簧,28—背压室,30—阀主体,30b—锥形部,33—衬套部件,35a—半球状抵接部,41—阀轴,41a—外螺纹,41b
—凸缘部,48—密封部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阀,通过外螺纹部件与内螺纹部件的螺纹结合而将转子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且基于该直线运动而使收纳于阀主体内的阀芯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螺纹部件和上述内螺纹部件中的配置成相对于上述阀主体不能相对移动的一方的螺纹部件与引导上述阀芯在轴向上的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由单独部件构成,并且,利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使上述阀芯引导部件与上述阀主体的上部开口侧的端面一体化,或者使上述阀芯引导部件与上述阀主体的内周面一体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30 JP 2015-092825;2016.03.15 JP 2016-051411.一种电动阀,通过外螺纹部件与内螺纹部件的螺纹结合而将转子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且基于该直线运动而使收纳于阀主体内的阀芯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外螺纹部件和上述内螺纹部件中的配置成相对于上述阀主体不能相对移动的一方的螺纹部件与引导上述阀芯在轴向上的移动的阀芯引导部件由单独部件构成,并且,利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使上述阀芯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大树小林一也北见雄希石黑元康田边珠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