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型装配式护岸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6744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9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型装配式护岸组合结构,包括挡墙、底板、景观平台、斜面体;斜面体由透水混凝土制作,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有第一鱼类栖息洞、纤维仿生草;植生斜面体上部的景观平台设有植生洞,植生洞从景观平台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植生洞中填有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挡墙包括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鱼类栖息斜面体设置于鱼类栖息挡墙上,植生斜面体设置于植生挡墙上;植生挡墙上设有连通孔;鱼类栖息挡墙上设有第二鱼类栖息洞,第二鱼类栖息洞贯穿鱼类栖息挡墙,且与第一鱼类栖息洞贯通,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拼接连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滤污、植生、景观、护岸及生态等综合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水利工程
,特别是一种生态型装配式护岸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护岸是在河道岸坡上用块石或砼铺砌以保护河岸的构筑物。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护岸型式的选择还需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不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在城市和风景区等沿河区域的护岸工程,不仅要保证岸坡的稳定和安全,而且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型护岸已成为较好的选择,也是未来崩岸治理的发展方向。CN 105544462 A专利技术专利在河道的水岸附近设置消浪护岸模块,通过该模块对水流的滞留减速,营造新的水流边界条件,从而达到控导水流、保护岸堤的作用。缺陷是隔断了岸上的水域和河流中水域的交流。CN 105645592 A专利技术专利使面源污染物首先经过一级缓冲反应池,对面源污水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滞留和充分的生物化学反应。因此,一级缓冲反应池能够显著降低河湖坡面基质的堵塞和二级缓冲反应池的除污负荷;二级缓冲反应池位于河湖坡面,在具备一级缓冲反应池所有的功能外,还能够提高河湖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缺陷是没有在坡体设置静水微环境供水生植物和动物生存。CN 105155469 A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生态滞水护岸装置,应用于河道、湖泊及其他水体的生态护岸建设及改造领域,本专利技术优点是:施工简单,维护了水土保持功能,改善了岸际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质改善。缺陷是没有岸体上方不可以种植植物,不够美化。本专利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缺陷,联通孔很好的让岸上的水域和河流中的水域得到交流。鱼类栖息洞为水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栖息地。植生洞上方可以种植植物可以让护岸更加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护岸构件功能单一、缺少生态考虑的缺点,提供一种生态型装配式护岸组合结构,该护岸不仅具有护岸功能,还具备了景观、生态功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挡墙、底板、景观平台以及设置于挡墙上的斜面体,底板、景观平台分别设置于斜面体底部和顶部;所述斜面体所述由透水混凝土制作,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所述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有第一鱼类栖息洞、纤维仿生草,纤维仿生草置于第一鱼类栖息洞的入口处;所述植生斜面体上部的景观平台设有植生洞,植生洞从景观平台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植生洞中填有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所述挡墙包括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鱼类栖息斜面体设置于鱼类栖息挡墙上,植生斜面体设置于植生挡墙上;所述植生挡墙上设有连通孔,且连通孔贯穿植生挡墙;所述鱼类栖息挡墙上设有第二鱼类栖息洞,第二鱼类栖息洞贯穿鱼类栖息挡墙,且与第一鱼类栖息洞贯通,所述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拼接连接。所述斜面体、底板、景观平台、挡墙依次连续浇注成型。所述透水混凝土由碎石、陶粒、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制备,抗压强度5MPa~20MPa,总孔隙率10%~20%。所述挡墙上还设有仿木桩、上部仿木栏杆、下部仿木栏杆,其中,仿木桩为圆锥形,上部仿木栏杆为T形,下部仿木栏杆为矩形。所述底板、景观平台、挡墙、仿木桩、上部仿木栏杆、下部仿木栏杆由纤维混凝土制作,其中,仿木桩、上部仿木栏杆、下部仿木栏杆通过纤维混凝土浇注并振捣成型制得。所述纤维混凝土由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和料、合成纤维制备,掺和料为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一种或几种,合成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丙烯晴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PVA纤维中的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上。所述陶粒袋为尼龙网袋内装填陶粒。所述仿生纤维草为尼龙纤维。所述水生植物为琵琶草、万年青、空谷兰、檀香草、扇子草、瓜子草、金丝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上分别设有第一拼接端、第二拼接端,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经第一拼接端、第二拼接端拼接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滤污、植生、景观、护岸及生态等综合功能,通过本专利技术,设有底板、斜面体、仿木桩、上部仿木栏杆、下部仿木栏杆、景观平台、挡墙。斜面体由透水混凝土制作,斜面体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所述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有鱼类栖息洞、纤维仿生草;挡墙、底板、景观平台、仿木桩、上部仿木栏杆、下部仿木栏杆由纤维混凝土制作,挡墙设有连通孔、拼接端,连通孔贯穿挡墙;景观平台设有植生洞,植生洞从景观平台表面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植生洞中填有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仿木桩为圆锥形,上部仿木栏杆为T形,下部仿木栏杆为矩形。斜面体包括两种,一种设有鱼类栖息洞,另一种设有植生洞。透水混凝土由碎石、陶粒、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制备,抗压强度5MPa~20MPa,总孔隙率10%~20%。纤维混凝土由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和料、合成纤维制备,掺和料为粉煤灰、矿渣、硅灰中的一种或几种,合成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丙烯晴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PVA纤维中的一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上。陶粒袋为尼龙网袋内装填陶粒。仿生纤维草为尼龙纤维。水生植物为琵琶草、万年青、空谷兰、檀香草、扇子草、瓜子草、金丝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合理,功能多样化,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通过使用透水混凝土、连通孔,保证了水体与岸基相接触,有利于水分流通;(2)通过种植水生植物、透水混凝土、陶粒袋,使本专利技术具备了滤污功能;(3)通过设计鱼类栖息洞、纤维仿生草,为鱼类提供了栖息和庇护场所;(4)通过设计仿木栏杆、景观平台、水生植物,提高了景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带鱼类栖息洞的斜面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Ⅰ-Ⅰ剖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带植生洞的斜面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Ⅱ-Ⅱ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仿木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上部仿木栏杆结构示意图。图9是下部仿木栏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斜面体、3-1第一鱼类栖息洞、3-2第二鱼类栖息洞、4纤维仿生草、5景观平台、6仿木桩、7上部仿木栏杆、8下部仿木栏杆、9挡墙、10-1第一拼接端、10-2第二拼接端、11水生植物、12植生洞、13连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设有底板1、斜面体2、景观平台5、挡墙9、仿木桩6、上部仿木栏杆7、下部仿木栏杆8。所有构件由工厂预制,斜面体2材料为透水混凝土,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在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置有第一鱼类栖息洞3-1、纤维仿生草4;在植生斜面体上部的景观平台5设置植生洞12,植生洞12从景观平台5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在植生洞12中填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11;挡墙9包括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鱼类栖息斜面体设置于鱼类栖息挡墙上,植生斜面体设置于植生挡墙上;在植生挡墙上设置有连通孔13,且连通孔13贯穿植生挡墙;在鱼类栖息挡墙上设置第二鱼类栖息洞3-2,第二鱼类栖息洞3-2贯穿鱼类栖息挡墙,且与第一鱼类栖息洞3-1贯通,所述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拼接连接,这里的拼接,具体为,在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上分别设有第一拼接端10-1、第二拼接端10-2,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经第一拼接端10-1、第二拼接端10-2拼接连接。本专利技术中,底板1、景观平台5、挡墙9、仿木桩6、上部仿木栏杆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生态型装配式护岸组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挡墙(9)、底板(1)、景观平台(5)以及设置于挡墙(9)上的斜面体(2),底板(1)、景观平台(5)分别设置于斜面体(2)底部和顶部;所述斜面体(2)所述由透水混凝土制作,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所述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有第一鱼类栖息洞(3‑1)、纤维仿生草(4),纤维仿生草(4)置于第一鱼类栖息洞(3‑1)的入口处;所述植生斜面体上部的景观平台(5)设有植生洞(12),植生洞(12)从景观平台(5)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植生洞(12)中填有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11);所述挡墙(9)包括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鱼类栖息斜面体设置于鱼类栖息挡墙上,植生斜面体设置于植生挡墙上;所述植生挡墙上设有连通孔(13),且连通孔(13)贯穿植生挡墙;所述鱼类栖息挡墙上设有第二鱼类栖息洞(3‑2),第二鱼类栖息洞(3‑2)贯穿鱼类栖息挡墙,且与第一鱼类栖息洞(3‑1)贯通;所述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拼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挡墙(9)、底板(1)、景观平台(5)以及设置于挡墙(9)上的斜面体(2),底板(1)、景观平台(5)分别设置于斜面体(2)底部和顶部;所述斜面体(2)所述由透水混凝土制作,包括鱼类栖息斜面体、植生斜面体,所述鱼类栖息斜面体上设有第一鱼类栖息洞(3-1)、纤维仿生草(4),纤维仿生草(4)置于第一鱼类栖息洞(3-1)的入口处;所述植生斜面体上部的景观平台(5)设有植生洞(12),植生洞(12)从景观平台(5)贯通至植生斜面体底部,植生洞(12)中填有陶粒袋,陶粒袋上部种植水生植物(11);所述挡墙(9)包括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鱼类栖息斜面体设置于鱼类栖息挡墙上,植生斜面体设置于植生挡墙上;所述植生挡墙上设有连通孔(13),且连通孔(13)贯穿植生挡墙;所述鱼类栖息挡墙上设有第二鱼类栖息洞(3-2),第二鱼类栖息洞(3-2)贯穿鱼类栖息挡墙,且与第一鱼类栖息洞(3-1)贯通;所述鱼类栖息挡墙、植生挡墙拼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斜面体(2)、底板(1)、景观平台(5)、挡墙(9)依次连续浇注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透水混凝土由碎石、陶粒、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制备,抗压强度5MPa~20MPa,总孔隙率1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挡墙(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令坤徐定超张鸣周明耀史镜陈鑫王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