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旭专利>正文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953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02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管转接头,具体涉及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所述灯管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所述转接头主体一侧为中空状,另一侧为设置有导电通孔的接电平面,所述转接头主体上设置连接所述导电通孔的空气净化单元,根据本装置,能够产生大风量的离子风,可以不使用气泵等器件而向室内空间内导入离子及臭氧,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净化空气,去除异味、杀灭浮游菌的作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管转接头,具体涉及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日常的生活照明都不开灯管,使用灯管已经是非常普及的照明手段了,而在室内的空气往往是静止、不流动的,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下降,增加空气中的异味和悬浮细菌,通过电晕放电时,从尖端电极放出的离子在朝向对置电极泳动期间,由于与空气分子反复发生碰撞,而形成空气流,产生大量的离子臭氧风,从而达到净化空气,去除异味、杀灭浮游菌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还未出现可产生离子臭氧风的灯管转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所述灯管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所述转接头主体一侧为中空状,另一侧为设置有导电通孔的接电平面,所述转接头主体上设置连接所述导电通孔的的空气净化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包括负离子发射针以及直流电极,两者通过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电平面上延伸出与灯管电极相适应的导电通孔,导电通孔的长度与灯管电极的长度比例可为0.2-0.7。进一步地,所述灯管转接头可插合灯管电极上,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套在所述灯管电极上。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在离子风出风的一侧可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设置椭圆形、多边形、圆形一种或任意多种,且所述圆心的直径为1mm-15mm。进一步地,所述灯管转接头可设置成与灯管匹配的环形结构,其内部与灯管电路连接,所述灯管转接头外设置有离子风释放小球,所述离子风释放小球设置在所述离子单元的出风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灯管转接头还包括空气传感器、离子风控制芯片,所述空气传感器与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空气传感器与所述转接头主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为现有的逻辑电路,可接收所述空气传感器的信号。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可结合灯管转接头的内部结构,利用空气净化单元将大量的离子臭氧风送到室内结构简单,无环境污染,空气净化单元通过电晕放电而能够产生具有杀菌·消臭作用的离子及臭氧,利用空气传感器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到室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向离子风控制芯片反馈相应的信号,控制离子风产生的强度以及分离的大小,空气净化单元作为杀菌·消臭装置,根据本装置,能够产生大风量的离子风,可以不使用气泵等器件而向室内空间内导入离子及臭氧,利用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净化空气,去除异味、杀灭浮游菌的作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子风释放小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尖端电极、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的主视图以及侧面概念图;图7为辐照层与出风方向的角度示意图;附图标号:1-灯管;2-灯管转接头;3-转接头主体;4-离子风控制芯片;5-空气净化单元;501-尖端电极;502-第一电极组;503-第二电极组;6-离子风释放小球;7-负离子发射针;8-直流电极;9-空气传感器;10-辐照层;11-离子·臭氧风;12-离子·臭氧风的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2,所述灯管转接头2包括转接头主体3,所述转接头主体3一侧为中空状,另一侧为设置有导电通孔的接电平面,所述转接头主体3上设置连接所述导电通孔的的空气净化单元5,所述空气净化单元5包括负离子发射针7以及直流电极8,两者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接电平面上延伸出与灯管1电极相适应的导电通孔,导电通孔的长度与灯管1电极的长度比例可为0.2-0.7,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4为ARM处理器或51单片机,所述灯管转接头2还包括空气传感器9、离子风控制芯片4,所述空气传感器9与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4连接,所述空气传感器9与所述转接头主体3连接,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4为现有的逻辑电路,可接收所述空气传感器9的信号,可接收所述灯管1电路导通的信号并传递给所述离子风控制芯片4,所述灯管转接头可插合灯管1电极上,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套在所述灯管1电极上,结合灯管转接头的内部结构,利用空气净化单元5将大量的离子臭氧风送到室内结构简单,无环境污染,空气净化单元5通过电晕放电而能够产生具有杀菌·消臭作用的离子及臭氧,如图2所示的利用空气传感器9可以更加准确的检测到室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向离子风控制芯片4反馈相应的信号,控制离子风产生的强度以及分离的大小,空气净化单元5作为杀菌·消臭装置,根据本装置,能够产生大风量的离子风,可以不使用气泵等器件而向室内空间内导入离子及臭氧,利用从而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净化空气。如图5、图6所示,为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可设置成与灯管1匹配的环形结构,其内部与灯管1电路连接,所述灯管转接头外设置有离子风释放小球6,所述离子风释放小球6设置在所述离子单元的出风口处,空气净化单元55包括尖端电极501和与尖端电极501相对置设置的环状结构的第一电极组502、第二电极组503,所述第一电极组502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机组,且所述尖端电极501、所述第一电极组502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组503的圆心轴为同一直线,且三者的环形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尖端电极501到所述第一电极组502的最长直线距离比所述尖端电极501到所述第二电极组503的最短直线距离短,由于所述第一电极组502的环状结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组503,当环状部的直径为小径时,虽然可以发出风压强的离子风,但由于产生离子量少,因此通过在第一电极组502外周配置作为二次产生极的第二电极组503,中心发出小径且风压强的主流风,同时外周发出直径大、风压减弱但具有离子量的副流风。即,该装置设置的对置电极解决了在大径时风压弱但离子量多而在小径时风压强但离子量少的现实情况的问题,因此,该装置设置的环状对置的电极满足在同电位下同时实现大风压和产生大量离子的实际情况。如图3、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的还可以是,所述空气净化单元5上可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设置椭圆形、多边形、圆形一种或任意多种,且所述圆心的直径为1mm-15mm,或者是所述空气净化单元5上还可设置离子风释放小球6,所述离子风释放小球6设置在所述离子单元的出风口处,这样的导向设计,更有利于离子风全方位的进入室内,增大离子风与室内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净化单元5的净化效率。如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内容部分相同,唯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还提出一个能够给离子臭氧风进行辐照的辐照层10,该辐照层10用于对空气净化装置产生的离子·臭氧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所述转接头主体一侧为中空状,另一侧为设置有导电通孔的接电平面,所述转接头主体上设置连接所述导电通孔的的空气净化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所述转接头主体一侧为中空状,另一侧为设置有导电通孔的接电平面,所述转接头主体上设置连接所述导电通孔的的空气净化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包括负离子发射针以及直流电极,两者通过导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平面上延伸出与灯管电极相适应的导电通孔,导电通孔的长度与灯管电极的长度比例可为0.2-0.7。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可插合灯管电极上,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灯管转接头套在所述灯管电极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灯管转接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
申请(专利权)人:赵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