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996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包括设在中心的铜导体,其特殊之处是:在铜导体外面依次设有绝缘层、内护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构成,所述外护套层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在铜导体一端设有与外护套层连接的电缆封头,用于实现铜导体与外护套层的短接。有益效果是:通过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可达到耐高温、耐电压和隔氧性能,避免铜导体产生高温氧化;通过陶瓷胶绝缘层进一步提高了耐温效果,因此该加热电缆防潮绝缘效果好,耐高温,重量相对较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长度可达到2000米以上且无横缝焊接,抗拉性能强,不易断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
技术介绍
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应用石油开采,尤其是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因地下原油中含有大量石蜡、沥青,随着原油抽油杆缓慢提升,接近地表层原油的温度相应下降,出现原油凝结现象,油井原油流量也相应降低及停产。为了提高原油产量,需要在油井抽油杆内安装一根加热电缆,提升原油温度,以达到温度补偿,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能。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应用油杆伴热技术。至今已有40多年,油杆伴热技术主要是利用集肤效应原理,也就是将绝缘单芯电缆放入空心油杆内,电缆底端与空心油杆短接,形成回路,通电后电缆产生涡流使油杆发热,达到热补偿效果。从而看出电缆质量及使用寿命,决定了采油产量。传统的加热电缆长期工作温度150℃,电缆结构是钢绞线与铜导体绞合,外面设有聚丙烯绝缘层。由于井下油温较高(280℃左右),绝缘材料耐温差距较大,使用寿命较短,易击穿。改进后的加热电缆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单根铜杆导体、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氟塑料薄膜绕包和钢管护套。其中位于钢管护套内的绝缘导体按每段100m分
段对接,钢管护套按每段6-9m分段横缝焊接而成。该加热电缆虽然解决了耐高温问题,但存在电缆敷设易断裂,绝缘绕包不防潮易击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潮绝缘效果好,耐高温、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包括设在中心的铜导体,其特殊之处是:在铜导体外面依次设有绝缘层、内护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构成,所述外护套层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在铜导体一端设有与外护套层连接的电缆封头,用于实现铜导体与外护套层的短接。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是由二层聚酰亚胺薄膜重叠绕包烧结而成,以提高耐高温、耐电压和隔氧性能,避免铜导体产生高温氧化。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陶瓷胶绝缘层的厚度为2mm。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内护层是由双层高温绝缘云母带搭接绕包而成,以具有耐温隔热保护绝缘层作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外护套层的钢带厚度为2mm,且与内护层之间紧密无间隙。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铜导体的直径为6.2mm。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铜导体一端贯穿电缆封头的中心孔并焊接,外护套层与电缆封头的外缘通过间隙配合插接后并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构成,通过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可达到耐高温、耐电压和隔氧性能,避免铜导体产生高温氧化;陶瓷胶绝缘层的使用温度可达到600℃,进一步提高了耐温效果,因此该加热电缆防潮绝缘效果好,耐高温,重量相对较轻。2、由于外护套层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因此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长度可达到2000米以上且无横缝焊接,抗拉性能强,不易断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端头结构示意图。图中:铜导体1,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2,陶瓷胶绝缘层3,内护层4,外护套层5,电缆封头6。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包括设在中心的铜导体1,该铜导体1是由无氧铜杆通过挤压机挤压而成,所述铜导体1的直径为6.2mm。在铜导体1外面依次设有绝缘层、内
护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1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2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2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3构成。所述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2是由二层厚度为0.05mm的聚酰亚胺薄膜重叠绕包烧结而成,其中内层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双面胶,外层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单面胶。以提高耐高温、耐电压和隔氧性能,避免铜导体1产生高温氧化。所述陶瓷胶绝缘层3是通过橡胶挤出机挤出并通过硫化管道固化而成,陶瓷胶绝缘层3的厚度为2mm。所述内护层4是由双层厚度为0.15mm的高温绝缘云母带搭接绕包而成,以具有耐温隔热保护绝缘层作用。所述外护套层5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所述外护套层5的钢带厚度为2mm,且与内护层4之间紧密无间隙。如图2所示,在铜导体1一端设有与外护套层5连接的电缆封头6,用于实现铜导体1与外护套层5的短接。所述铜导体1一端贯穿电缆封头6的中心孔并焊接,外护套层5与电缆封头6的外缘通过间隙配合插接后并焊接。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包括设在中心的铜导体,其特征是:在铜导体外面依次设有绝缘层、内护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构成,所述外护套层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在铜导体一端设有与外护套层连接的电缆封头,用于实现铜导体与外护套层的短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包括设在中心的铜导体,其特征是:在铜导体外面依次设有绝缘层、内护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绝缘层是由缠绕在铜导体上的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和设在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外面的陶瓷胶绝缘层构成,所述外护套层为钢带沿纵缝焊接拉制而成;在铜导体一端设有与外护套层连接的电缆封头,用于实现铜导体与外护套层的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其特征是:所述聚酰亚胺绕包烧结层是由二层聚酰亚胺薄膜重叠绕包烧结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抽油杆加热电缆,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李季刘朝鹏宋建昌高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沈兴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李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