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969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14:38
一种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电路仅由四片与非门电路、两个电容、两个发光二极管、四个电阻器组成,通过外界第一控制端和外界第一控制端接受微机检测控制,实现实时状态的指示,可适用于各类状态指示需要,同时还能接入相应的电路便可驱动声音的提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气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指示灯在通信设备中用于指示设备上电电源是否正常,指示设备启动和运行中的各种状态、设备故障等,便于设备故障的快速诊断定位,因此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控制指示灯的电路比较复杂,不够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廉价的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其中第一电阻器R1连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二电容器C2依次串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直接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器C2与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二控制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一控端连接;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之间;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输出端连接;第
四电阻器R4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之间;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接地。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及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型号为74HC00。第一发光二极管DS1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DS2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本技术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仅由四片与非门电路、两个电容器、两个发光二极管、四个电阻器组成,通过外界第一控端(Control_A)和外界第一控端(Control_B)接受微机检测控制,实现实时状态的指示,可适用于各类状态指示需要,同时还能接入相应的电路便可驱动声音的提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其中第一电阻器R1连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二电容器C2依次串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直接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容器C1与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器C2与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二控制端(Control_B)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一控端(Control_A)连接;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之间;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
U1C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之间;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接地。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及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型号为74HC00。第一发光二极管DS1为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DS2为绿色发光二极管。工作时,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组成多谐振荡器频率选择几赫兹左右,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分别受微机控制,状态如表1所示:Control_AControl_BDS1DS2LZHLHLLHLZHLHHXX表1低电平(L)、高电平(H)、多谐振荡器输出(X)、任意电平(Z)。1)只要Control_A为L时,电路状态只受Control_A控制,此时DS1工作。2)当Control_A为H、Control_B为L时,此时DS2工作。当Control_A为H、Control_B为H时,此时DS2、DS2受多谐振荡器控制交替工作。本技术控制电路仅由四片与非门电路、两个电容器、两个发光二极管、四个电阻器组成,通过外界第一控端(Control_A)和外界第一控端(Control_B)接受微机检测控制,实现实时状态的指示,可适用于各类状态指示需要,同时还能接入相应的电路便可驱动声音的提示。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其中第一电阻器R1连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二电容器C2依次串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直接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器C2和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二控制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一控端连接;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正极之间;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与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输出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连接在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正极之间;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负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指示灯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第三与非门电路U1C、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一发光二极管DS1及第二发光二极管DS2;其中第一电阻器R1连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阻器R2及第二电容器C2依次串接在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输出端之间;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与非门电路U1A的第二输入端直接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输出端与第一电容器C2和第二电阻器R2的连接点连接;第二与非门电路U1B的第二输入端与外界第二控制端连接;第四与非门电路U1D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士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维益埃电器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