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666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第一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级管的阳极接电源,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电容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一时基电路的清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流过普通电阻的电流,进行恒温微燃烧,对纳米积液进行最佳雾化,可以使得能耗最低、效果最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治理器领域,具体是说是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
技术介绍
空气治理器基于低压微燃烧技术,将纳米积液进行雾化,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达到空气治理的效果。控制流过普通电阻的电流,通过时机发生器产生PWM信号,进行恒温微燃烧,对纳米积液进行最佳雾化,可以使得能耗最低、效果最优。传统加温设备都是对电热丝进行大电流供电使其发热,这种方法得到的温度曲线是抛物线,针对纳米积液的雾化特性,需要有一种微燃烧技术,能够在几十毫秒内达到预设温度,并保持在这个温度值若干秒,显然传统技术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能够控制流过普通电阻的电流,进行恒温微燃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时基电路和第二时基电路,第一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级管的阳极接电源,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电容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一时基电路的清零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时基电路和第二时基电路均为555定时器,所述第一时基电路的放电端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时基电路的高触发端和低触发端,所述第一时基电路的放电端通过第二电阻接电源端,所述第一时基电路的放电端还通过第三电阻接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时基电路的高触发端和低触发端,第二时基电路的放电端通过第四电阻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时基电路的放电端还通过第五电阻接第二时基电路的高触发端和低触发端。本技术通过控制流过普通电阻即第一电阻的电流,进行恒温微燃烧,对纳米积液进行最佳雾化,可以使得能耗最低、效果最优。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普通电阻作为发热器件,成本较低,可用于微燃烧消耗品。2、电路采用的器件较普通,构思巧妙。3、PWM调温使得恒温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时基电路U1和第二时基电路U2,第一时基电路U1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通过电阻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级管D1的阳极接电源(+5V),第二时基电路U2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一电容C1接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所述第二时基电路U2的输出端与非门U3的输入端连接,非门U3的输出端与第一时基电路U1的清零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时基电路U1和第二时基电路U2均采用555定时器,其1脚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2脚为低触发端,3脚为输出端,4脚为直接清零端,5脚为控制电压端,6脚为高触发端,7脚为放电端,8脚为外接电源。所述第一时基电路U1的放电端即7脚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接第一时基电路U1的高触发端即6脚和低触发端即2脚,所述第一时基电路U1的放电端即7脚通过第二电阻R2接电源端(+5V),所述第一时基电路U1的放电端即7脚还通过第三电阻R3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接第一时基电路U1的高触发端即6脚和低触发端即2脚,第二时基电路U2的放电端即7脚通过第四电阻R4接电源端(+5V),所述第二时基电路U2的放电端即7脚还通过第五电阻R5接第二时基电路U2的高触发端即6脚和低触发端即2脚。图示电路中,第一二极管D1用于隔离燃烧回路的充放电给主电源带来的波动,第二二极管D2为单向放电二极管,第一场效应管Q1输入PWM信号,用于控制负载电阻的功率,第二场效应管Q2为充电控制开关,电容C1为储能电容,第一电阻R1为负载加热电阻, 第一电阻R1为普通直插电阻。待机状态下,第二时基电路U2组成的定时开关处于暂稳态,3脚输出高电平,第二场效应管Q2饱和导通,经非门U3控制第一时基电路U1组成的PWM发生器处于启动状态,3脚输出高电平,并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电容 C1进行快速充电。工作状态下,第二时基电路U2组成的定时开关处于稳态,3脚输出低电平,使得第二场效应管Q2处于截止,第一场效应管Q1处于饱和导通,流过第一电阻R1的电流会瞬间增大,因外部5V电源不是恒流源,第一二极管阴极即A点的电位迅速低于5V,此时第二二极管D2两端电位差大于导通电压,使得第二二极管D2导通,电容C1给第一电阻R1放电,以维持第一电阻R1上的功率保持最大值,发热量急剧上升。当温度上升到预设温度值,第一时基电路U1启动过程完成,开始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输出PWM信号,加载到第一场效应管Q1控制端,使得第一电阻R1的发热量维持在恒定范围之内,此时因为第一二极管阴极即A点的电位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即C点的电位相近,第二二极管D2截止,发热能量主要来自于外部电源5V。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时基电路和第二时基电路,第一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级管的阳极接电源,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电容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与第一时基电路的清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CN 20162026325471.一种适用于空气治理器的隔离燃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时基电路和第二时基电路,第一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级管的阳极接电源,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一电容接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时基电路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启涛刘春雨赖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