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3480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包括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第一楔形角、第二楔形角、内侧面直角和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内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一侧相交成垂直关系,形成所述内侧面直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相交成锐角关系,形成所述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另一侧相交呈楔形,形成所述第一楔形角和所述第二楔形角。实际施工时,首先将该阳角线粘贴于阳角处,然后铺展阳角线网格布包绕于阳角线外表面,之后进行抹面施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可保证保温层阳角处施工后的方正度,另一方面可实现高效施工、减少抹面胶浆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属于外墙保温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外墙保温施工中,阳角处采用的处理方法:一种为采用网格布包绕阳角处,然后进行抹面施工;另一种为采用成品阳角线,然后同样进行抹面施工。前者,往往由于网格布本身较硬,即使做折叠预处理,也不能保证其完全贴合于阳角处,因此,在围绕阳角处抹面后,无法保证阳角两侧的平直,方正度较差。后者,成品阳角线内外侧均呈现直角,最终施工质量优于第一种方法,能够保证一定的方正度。但由于其边缘较厚,施工时相对于保温层呈现明显的方形凸起,加之抹面层往往很薄,导致工人抹面施工到角线边缘部位时需抬抹刀,而抬抹刀时,面胶容易掉落,导致材料浪费,即使不抬抹刀直接抹过来,抹面后角线边缘处也容易高低不平,严重影响阳角处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该阳角线不仅可以保证阳角表面方正度,而且降低对工人施工水平的要求,实现一次抹面,方便工人施工并减少抹面胶浆损失。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包括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第一楔形角、第二楔形角、内侧面直角和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内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一侧成垂直连接关系,形成所述内侧面直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成锐角连接关系,连接后形成所述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另一侧相交,形成所述第一楔形角和第二楔形角。所述阳角线,实际施工时,首先将其粘贴于阳角处,然后铺展阳角线网格布包绕于阳角线外表面,之后铺展保温层网格布,进行抹面施工。其中,保温层网格布与阳角线网格布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一般建议采用保温层网格布位于阳角线 网格布之上的做法。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本技术,由于外侧呈现锐角,因此可保证包绕的网格布在阳角线一侧的凸起高度低于锐角在同侧的翘起高度,即锐角的翘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网格布的凸起,进而保证阳角线两侧抹面的平直度和方正度。此外,由于阳角线两侧呈现楔形,与现有技术呈现直角的平直相比,工人在施工时,可以实现一次抹面,即不需抬抹刀,一方面方便施工,抹刀可以直接抹过来,另一方面降低抬抹刀时胶浆掉落的概率,进而减少胶浆损失。同时由于胶浆厚度从外侧面锐角到两侧呈现递增的趋势,区别于现有技术等厚且面层较薄的特点,因此其抹面强度也较现有技术有所提升。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涉及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所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阳角线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阳角线安装于阳角处的截面图。图1和图2中,11a为第一内侧面、11b为第二内侧面、11c内侧面直角、12a为第一外侧面、12b为第二外侧面、12c为外侧面锐角、13a为第一楔形角、13b为第二楔形角;21为保温层阳角处、22为保温层网格布、23为阳角线网格布、24为抹面胶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中阳角线的截面图。该阳角线包括第一内侧面11a,第二内侧面11b,第一外侧面12a,第二外侧面12b,第一楔形角13a,第二楔形角13b,内侧面直角11c 和外侧面锐角12c,所述第一内侧面11a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内侧面11b的一侧成垂直连接关系,形成所述内侧面直角11c,所述第一外侧面12a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12b的一侧成锐角连接关系,连接后形成外侧面锐角12c,所述第一外侧面12a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12b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面11a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11b的另一侧相交,形成第一楔形角13a和第二楔形角13b,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阳角线两端的方形截面,相对于保温层呈凸起状。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所述第一楔形角13a和第二楔形角13b及保温层网格布22覆盖于阳角线网格布23之上,这两种构造的结合,可便于工人施工,不需抬起抹刀,可实现一次性抹面。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所述外侧面锐角12c处的锐角,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阳角线所成的直角,可起到抵消网格布凸起的作用,从而降低施工后保证阳角线外表面方正度的难度。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中阳角线安装于阳角处的截面图。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在实际施工时,首先将该阳角线粘贴于保温层阳角处21,然后铺展阳角线网格布23包绕于阳角线外表面,并涂抹抹面胶浆24于阳角线及阳角线网格布23表面,之后铺展保温层网格布22于保温层之上,并涂抹抹面胶浆24于保温层网格布22表面,随后顺着阳角线的坡度连续涂抹至阳角线及阳角线网格布23之上,最后至外侧面锐角12c附近,阳角线的另一侧面同样施工。其中保温层网格布22与阳角线网格布23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以保证网格布的连续性,建议采用保温层网格布22位于阳角线网格布23之上的做法。由于所提供阳角线两侧成楔形,因此抹面层厚度从外侧面锐角到阳角线两侧呈现厚度递增的趋势,如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阳角线等厚且抹面较薄的情况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阳角线上抹面层的强度可获得提高。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在实际加工时,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其最厚部位的厚度可与现有技术中的阳角线相同。为保证锐化后的阳角线两侧面边缘强度,可在保持阳角线两侧楔形的前提下,对边缘适当做钝化设计以弱化边缘的尖锐度,减弱或避免磕碰损伤。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使用时需配合网格布,因此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结合式,即出厂时阳角线便自带网格布,阳角线与网格布通过特殊工艺缝 合或粘接在一起,另一种为分离式,即出厂时阳角线不带网格布,网格布需在施工时包绕其上。结合式网格布,较分离式网格布多一道结合工序,往往造价略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所述第一外侧面12a和第二外侧面12b形成的外侧面锐角12c处的锐角角度不做具体限定,对所述第一外侧面12a和第二外侧面12b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内侧面11a和第二内侧面11b的另一侧因相交而形成的第一楔形角13a和第二楔形角13b的角度也不做具体限定。但建议前者所形成锐角角度为80~89度,由此第一楔形角13a和第二楔形角13b的角度也可确定,即1~10度。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阳角线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用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形状、构造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包括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第一楔形角、第二楔形角、内侧面直角和外侧面锐角,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一侧相交成垂直关系,形成所述内侧面直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相交成锐角关系,形成所述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另一侧相交呈楔形,形成所述第一楔形角和所述第二楔形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保温系统阳角线,包括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第一外侧面、第二外侧面、第一楔形角、第二楔形角、内侧面直角和外侧面锐角,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一侧相交成垂直关系,形成所述内侧面直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外侧面的一侧相交成锐角关系,形成所述外侧面锐角,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羽肖忠山朱佳林孙凌国张海文夏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