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驱动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176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驱动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有效克服IGBT误导通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非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齐纳二极管、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电容、第一N型MOS管、第二N型MOS管、NPN晶体管以及PNP晶体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反向关断电压,避免IGBT在关断状态下出现误导通。另外,当IGBT发生短路时,IGBT会进入退保护状态,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以及非门等门电路能够实现对IGBT的快速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驱动保护电路
,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有效克服IGBT误导通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作为电力电子重要大功率主流器件之一,IGBT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电力工程、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在工业应用方面,如交通控制、功率变换、工业电机、不间断电源、风电与太阳能设备,以及用于自动控制的变频器。在消费电子方面,IGBT用于家用电器、相机和手机。在实际使用中除IGBT自身外,IGBT 驱动电路的作用对整个换流系统来说同样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IGBT驱动电路能提供的反向电压较小,在IGBT栅极干扰信号的作用下,容易造成IGBT在关断状态下的误导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IGBT驱动电路提供的反向电压较小容易造成IGBT误导通的缺陷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IGBT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非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齐纳二极管、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电容、第一N型MOS管、第二N型MOS管、NPN晶体管以及PNP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PWM脉冲,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表征IGBT是否短路的电平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正电压电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源极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漏极与正电压相连接,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源极与一负电压电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NPN晶体管的基极和PNP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NPN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正电压电连接,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负电压电连接,NPN晶体管的发射极和PNP晶体管的发射极均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IGBT的栅极电连接。本技术中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形成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PWM脉冲;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形成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IGBT的栅极电连接,用于驱动IGBT的导通和关断,其中,IGBT的工作频率由PWM脉冲的频率决定。本技术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形成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表征IGBT是否短路的电平信号,当IGBT发生短路时,该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一N型MOS管、所述第二N型MOS管、所述NPN晶体管以及所述PNP晶体管均处于关断状态,IGBT驱动保护电路输出低电平,IGBT被快速关断,实现了对IGBT的短路保护。本技术中第二与非门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还串联一缓冲门。本技术所述正电压为15V,负电压的范围为-10V~-15V ,齐纳二极管的击穿电压的范围为15V~20V。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反向关断电压,避免IGBT在关断状态下出现误导通。另外,当IGBT发生短路时,IGBT会进入退保护状态,利用本技术中的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以及非门等门电路能够实现对IGBT的快速保护。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IGBT驱动保护电路,包括与非门U1、与非门U2、与非门U3、缓冲门U4、非门U5、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快恢复二极管D1、快恢复二极管D2、快恢复二极管D3、齐纳二极管D4、N型MOS管Q1、N型MOS管Q2、NPN晶体管T1以及PNP晶体管T2。与非门U1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PWM脉冲,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表征IGBT是否短路的电平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与非门U2的第二输入端和与非门U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图1中,Q3为IGBT,发射极与接地端GND电连接,集电极与直流电压Udc电连接,电压采样单元20用于采集IGBT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并对该电压进行处理,生成一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信号P1,具体地,当IGBT发生短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零,电压采样处理单元20输出的信号P1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与非门U2的第一输入端与正电压V+电连接,输出端与缓冲门U4的输入端电连接,缓冲门U4的输出端分别与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与非门U3的第一输入端与与非门U1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非门U5的输入端电连接,非门U5的输出端分别与齐纳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齐纳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快恢复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N型MOS管Q1的栅极分别与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源极与快恢复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漏极与正电压V+电连接。N型MOS管Q2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快恢复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源极与负电压V-电连接,漏极分别与快恢复二极管D3的阴极和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NPN晶体管T1的基极和PNP晶体管T2的基极电连接,NPN晶体管T1的集电极与正电压V+电连接,PNP晶体管T2的集电极与负电压V-电连接,NPN晶体管T1的发射极和PNP晶体管T2的发射极均与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IGBT的栅极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正电压V+为15V,负电压V-为-15V。与非门U1输入的PWM脉冲一路经过与非门U2、缓冲门U4、电阻R1之后驱动N型MOS管Q1,另一路经过与非门U3、非门U4、齐纳二极管D1和电容C1、电阻R2之后驱动N型MOS管Q2,其中,驱动N型MOS管Q1的脉冲和驱动N型MOS管Q2的脉冲反相。当N型MOS管Q1导通时,电阻R3上的电压为15V,驱动NPN晶体管T1导通,进而使得IGBT也导通。当N型MOS管Q2导通时,电阻R3上的电压为-15V,驱动PNP晶体管T2导通,进而使得IGBT关断。当IGBT发生短路时,电压采样单元20输出的信号P1为低电平,N型MOS管Q1和NPN晶体管T1均关断,N型MOS管Q2和PNP晶体管T2均导通,进而使得IGBT关断。本实施例中,IGBT驱动保护电路能够提供-15V的反向关断电压,避免了IGBT在关断状态下出现误导通。另外,当IGBT发生短路时,利用本实施例中的与非门U1、第二与非门U2、第三与非门U3、缓冲门U4以及非门U5能够实现对IGBT的快速保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反向关断电压,避免IGBT在关断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GBT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非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齐纳二极管、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电容、第一N型MOS管、第二N型MOS管、NPN晶体管以及PNP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PWM脉冲,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表征IGBT是否短路的电平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正电压电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源极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漏极与正电压相连接,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源极与一负电压电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NPN晶体管的基极和PNP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NPN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正电压电连接,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负电压电连接,NPN晶体管的发射极和PNP晶体管的发射极均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IGBT的栅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GBT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三与非门、非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齐纳二极管、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电容、第一N型MOS管、第二N型MOS管、NPN晶体管以及PNP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PWM脉冲,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表征IGBT是否短路的电平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正电压电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非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一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源极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接,漏极与正电压相连接,第二N型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源极与一负电压电连接,漏极分别与第三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民邵东强王冬青王锡强张晓臣刘宏彬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