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2403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通过第一压簧与置物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柱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顶部位于第一柱体的顶部上方,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与第一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二柱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照级进方式一次成型,该模具为自动生产,消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中残次品出现的几率,节了省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设备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设备不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现代化的设备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后桥壳总成前端是通过主减总成与传动轴连接,后端是通过弹簧板座总成与汽车板簧与车架连接;弹簧加强板与桥壳本体总成焊缝大小及弹簧加强板角度直接影响到弹簧板座总成与桥壳本体总成焊接焊缝强度。目前很多情况下传统气弹簧加强板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冲压冲次和多台冲压设备才能完成,增大冲压成本。且有人员操作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对冲压零件由于人的误操作或传动装置多次传送造成零件成型精度不高,导致生产零件的残次品概率升高,严重时,甚至导致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通过第一压簧与置物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柱体,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与第一柱体的内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柱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柱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柱体,第二柱体的顶部位于第一柱体的顶部上方,所述第二柱体靠近支撑杆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与第一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第二柱体与连接块相匹配,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二柱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外壁与第一柱体侧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柱体顶横截面面积,所述连接块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块顶部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柱体向下移动,使得连接块朝远离第二柱体的一侧移动。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通过第三压簧与第一柱体内壁连接,且限位块远离导向板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数量为两至十六个,所述导向板均匀分布在第一柱体上,且导向板远离第一柱体的一侧壁竖直方向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对物料水平方向的移动起限位作用。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的外壁与置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数量为两至十个,所述定位装置对称设置在下模的顶部两端,所述定位装置用于物料加工前的定位。优选的,所述的模具采用四个氮气缸装置做为模具工作过程中的平衡以及缓冲作用。优选的,所述下模的顶部设有限位柱和导向柱,所述限位柱和导向柱均固定安装于下模的顶部。优选的,所述上模或下模上设有刀具,所述下模上设有废料收集通道,所述废料收集通道位于刀具的下方,所述废料收集通道的出口处设有废料收集装置。本专利技术中,定位装置定位准确,按照级进方式一次成型,减少了所需要的冲次,该模具为自动生产,消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中残次品出现的几率,节了省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竖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图中:1上模、2下模、3定位装置、4第一压簧、5支撑杆、6第一柱体、7第二柱体、8第二压簧、9连接块、10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3,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的顶部设有置物槽,置物槽内设有定位装置3,定位装置3的通过第一压簧4与置物槽底部固定连接,定位装置3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5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柱体6,支撑杆5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的内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第一柱体6为中空结构,第一柱体6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柱体7,第二柱体7的顶部位于第一柱体6的顶部上方,第二柱体7靠近支撑杆5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6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第二柱体7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8与第一柱体6的底部连接,第二柱体7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设有连接块9,第二柱体7与连接块9相匹配,连接块9远离第二柱体7的一侧设有导向板10,导向板10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侧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第二柱体7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柱体7顶横截面面积,连接块9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块9顶部横截面面积,第二柱体7向下移动,使得连接块9朝远离第二柱体7的一侧移动,导向板1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通过第三压簧与第一柱体6内壁连接,且限位块远离导向板10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6内壁滑动连接,导向板10的数量为两至十六个,导向板10均匀分布在第一柱体6上,且导向板10远离第一柱体6的一侧壁竖直方向上设有滚轮,滚轮用于对物料水平方向的移动起限位作用,定位装置3的外壁与置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定位装置3的数量为两至十个,定位装置3对称设置在下模2的顶部两端,定位装置3用于物料加工前的定位,模具采用四个氮气缸装置做为模具工作过程中的平衡以及缓冲作用,下模2的顶部设有限位柱和导向柱,限位柱和导向柱均固定安装于下模2的顶部,上模1或下模2上设有刀具,下模2上设有废料收集通道,废料收集通道位于刀具的下方,废料收集通道的出口处设有废料收集装置,当原料经过多次冲压或人工操作,使得原料传输定位不准确而偏离原先方向时,通过下模2上的第一柱体6使原料进入预定传输线路,第一柱体6与支撑杆5滑动连接保证了预料不会被卡在传送装置与定位装置3之间,当上模1下降时,带动第二柱体7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9带动导向板10朝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移动,从而对原料进行限位,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按照级进方式一次成型,减少了所需要的冲次,该模具为自动生产,消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中残次品出现的几率,节了省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原理:当原料经过多次冲压或人工操作,使得原料传输定位不准确而偏离原先方向时,通过下模2上的第一柱体6使原料进入预定传输线路,第一柱体6与支撑杆5滑动连接保证了预料不会被卡在传送装置与定位装置3之间,当上模1下降时,带动第二柱体7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9带动导向板10朝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移动,从而对原料进行限位,起到精准定位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

【技术保护点】
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顶部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的通过第一压簧(4)与置物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柱体(6),所述支撑杆(5)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的内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柱体(6)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柱体(6)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柱体(7),第二柱体(7)的顶部位于第一柱体(6)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柱体(7)靠近支撑杆(5)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6)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7)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8)与第一柱体(6)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7)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设有连接块(9),所述第二柱体(7)与连接块(9)相匹配,所述连接块(9)远离第二柱体(7)的一侧设有导向板(10),所述导向板(10)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侧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顶部设有置物槽,所述置物槽内设有定位装置(3),所述定位装置(3)的通过第一压簧(4)与置物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外部套设有第一柱体(6),所述支撑杆(5)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的内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柱体(6)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柱体(6)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柱体(7),第二柱体(7)的顶部位于第一柱体(6)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柱体(7)靠近支撑杆(5)的一侧壁与第一柱体(6)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7)的底部通过第二压簧(8)与第一柱体(6)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柱体(7)远离支撑杆(5)的一侧设有连接块(9),所述第二柱体(7)与连接块(9)相匹配,所述连接块(9)远离第二柱体(7)的一侧设有导向板(10),所述导向板(10)的外壁与第一柱体(6)侧壁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弹簧加强板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体(7)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柱体(7)顶部横截面面积,所述连接块(9)的底部横截面面积大于连接块(9)顶部横截面面积,所述第二柱体(7)向下移动,使得连接块(9)朝远离第二柱体(7)的一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弹簧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陈军李昂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达世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