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以及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1672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14:31
作为连结设置在转向轮的负重轮(W)的内部空间区域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和减震器(31)的连结结构,减震器托架(32)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321)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第一接头(18)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可转动地连结减震器托架(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321)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11)。减震器(31)的下端部(311)与减震器托架(32)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322)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转向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通过电力驱动,因此不仅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较小,而且由于设置在机动车的车轮内并驱动该车轮,与发动机机动车相比能够确保较大的车厢内空间,而比较有利。这里,作为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安装在车身侧的技术,现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在其下部具有用于与悬架装置的后摆臂结合的座部。另一方面,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无关地,作为悬架转向轮的悬架装置,现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高位型双叉臂式悬架装置。专利文献2的悬架装置包括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上臂和下臂、以及下端连结于下臂且上端连结于车身侧构件的液压减震器。另外,为了通过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驱动转向轮,也提出有通过高位型双叉臂式悬架装置悬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60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78410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村田智史,“139-20105175轮内电动机驱动单元的开发”,学术讲座论文集No.28-10,社团法人机动车技术会,2010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非专利文献1所述,在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设置在转向轮的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并通过悬架装置悬架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说明的问题。即,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而进行主视观察时,非专利文献1的液压减震器与车轮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相交叉并向上下方向延伸。因此,需要极端地增大转向轮的负重轮的轴线方向尺寸,将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收容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内,以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不会与液压减震器干涉。而这样一来,会导致转向轮的主销离开负重轮的轴线方向中央,而妨碍转向轮的转向。或者,如果变更非专利文献1的负重轮的轴线方向尺寸而将其缩短至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转向轮的负重轮的轴线方向尺寸相同的尺寸,则会导致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与液压减震器干涉。另外,由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与负重轮一起转向,因此,当转向角变大时,可能导致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液压减震器的相互干涉、或负重轮和液压减震器的相互干涉。但是,如果改变液压减震器的位置,则可能导致妨碍包含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转向轮的转向。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妨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负重轮的转向,而且能够避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液压减震器干涉、以及避免负重轮和液压减震器干涉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包括: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在转向轮的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减震器托架,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第一接头,其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且能够转动地连结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减震器,其下端部与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结合,其上端部安装于车身侧构件,且所述减震器吸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弹跳和反弹。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转动地连结减震器托架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第一接头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因此,在主销通过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而延伸的转向轮中,能够将第一接头配置在主销的附近,而不会妨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转向。另外,由于能够将减震器配置在比负重轮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无论转向角的大小都能够避免减震器和负重轮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头为例如球窝接头等允许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转向的接头即可,对其结构不做特别的限定。另外,减震器为例如存储液压的工作缸,或为衰减弹簧和能够伸缩的杆的组合,对其结构不做特别的限定。另外,减震器托架为至少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托架即可,减震器托架可以与减震器下端部结合成一体,也可以将分别独立形成的减震器托架和减震器下端部通过螺栓或带等连结固定。另外,当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连结固定在转向轮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也可以从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突出。能够转动地连结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位置只要位于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即可,对其详细配置不做特别的限定,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头设置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部。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将减震器配置在比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无论转向角的大小都能够避免减震器和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干涉。需要说明的是,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部只要位于比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更靠上方的位置即可,对其前后方向位置不做特别的限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接头配置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轴线的大致正上方或其附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接头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内以与通过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而延伸的主销重合的方式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接头与主销重合,因此转向力不会从转向轮向减震器托架输入。因此,无论转向角的大小,减震器不会受到转向的影响,能够简单地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转向。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一接头也可以不与主销重合地配置在主销的附近。需要说明的是,主销是指通过假想直线构成的转向轮的转向轴线,但也可以在离开第一接头的位置通过销等构件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具有上下臂部,所述上下臂部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开始向上方延伸,所述上下臂部的根部位于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所述上下臂部的上端部位于比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更靠上方的位置,上下臂部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身侧构件而构成主销的上端。根据该实施方式,可实现以下的布局配置,即,使在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侧能够转向地支承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车身侧构件、例如能够向悬架装置的上下方向摆动的连杆构件远离转向轮,由此布局配置的自由度增大,有利于改善悬架装置的乘坐舒适性。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例如低位型双叉臂式悬架装置中,也可以使上臂的自由端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内能够转动地连结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部,并以此取代上下臂部。对悬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转向轮的悬架装置不做特别的限定,而应当理解为连结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车身的连杆构件的形状、条数、以及配置并不受到限定。对本专利技术的连结结构所适用的转向轮的悬架装置不做特别的限定,但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悬架装置,其用于悬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所述悬架装置包括:减震器托架,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在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且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减震器,其下端部与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结合,其上端部安装于车身侧构件,且所述减震器吸收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弹跳和反弹;以及连杆构件,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以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作为连结于车身侧构件的基端,以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作为能够向上下方向摆动的自由端,该自由端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且被包含于通过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而延伸的主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其包括: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在转向轮的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减震器托架,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在所述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第一接头,其配置在所述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且能够转动地连结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和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减震器,其下端部与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结合,其上端部安装于车身侧构件,且所述减震器吸收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弹跳和反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2.27 JP 2014-0362411.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其包括: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在转向轮的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减震器托架,其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至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配置在所述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第一接头,其配置在所述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且能够转动地连结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和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减震器,其下端部与所述减震器托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结合,其上端部安装于车身侧构件,且所述减震器吸收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弹跳和反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头在所述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内以与通过负重轮内部空间区域的上侧区域和下侧区域而延伸的主销重合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和减震器的连结结构,其中,所述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四郎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