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1277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7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该方法是选择易定植、生长迅速的二年生杨树苗木在河谷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山前坡地上,沿等高线营建水土保持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固土保水并调节微气候与生态环境;待杨树定植成长1年后,沿等高线套种山杏苗木并用当地良种树上干杏嫁接,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待嫁接杏树定植2年后,对杨树林进行间伐,保留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以此增加防护林内部地块的通风透光,促进新垦坡地杨树和杏树苗木的生长,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实现伊犁河谷新垦坡地坡度大、土壤薄、保土保水能力差、林农业生产力低下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旱区河谷坡地水土保持造林方法,具体涉及伊犁河谷坡地新垦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林果复合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伊犁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是我国面向中亚,通往欧洲最近的陆路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伊犁河谷内土地资源是新疆最大的一片具有极大开发潜力的“处女地”,其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我国西部生态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山沟水系相当发育,河系密布,且各个小水系多具有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比降大的特点,伊犁河谷又是新疆易发水土流失的地区之一。水量补给主要是消冰融雪和降水,河川径流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洪峰呈尖峰型,加之山前坡地与水系两岸广泛分布着湿陷性黄土或第四纪沉积物,极易受到水力侵蚀作用,致使水土流失,灾害往往殃及大河灌区,大量泥沙淤塞渠系,淹没农田,导致灾害。伊犁河谷的新开发土地多集中于山前洪积扇的扇缘部位的坡地,这些区域海拔600-1000m,相对高差500m,地形坡降较大,一般都在1.5%-3.0%,甚至更大,高于土壤侵蚀易发生的1%坡降阈值。同时,伊犁河谷山前坡地的有效土壤层较薄,土层厚度在20-100cm之间,以下为砂砾石层。在这种地质地貌和土壤条件下,如不考虑水土保持,在连片开发的扰动下,易造成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在山前坡地坡降较大的区域,在新开发土地过程中,如缺乏有效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与合理科学水土保持技术支撑,可能因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因此,针对伊犁河谷土壤侵蚀发生的特征,结合河谷山前坡地逆温带的光热优势,兼顾生态安全与经济效益,重点开展了伊犁河谷山前坡地水土流失典型区域综合防护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经验,研发适宜本区域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并集成,对有效推动伊犁河谷水土开发顺利实施,满足水土开发背景下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需求,服务于伊犁河谷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针对伊犁河谷新垦区坡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传统的方法通常采取单一的治理措施,在坡地上营建水土保持林或者是种植果树。这样只能获得单一的收益,并且只种植果树,容易受到风害的影响,而营建单一的杨树林或者榆树林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大。“树上干”杏是伊犁本地的果树种,并且市场价格高,经济收益大,采取杨树+山杏嫁接“树上干”杏的林-果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配置对于伊犁河谷坡地砂质薄层贫瘠土的区域具有水土保持效果好,并能够实现生态、经济的双重收益的优点。考虑到实现生态、经济的双重收益,选择易定植、生长迅速的二年生杨树苗木在河谷低植被覆盖且易发土壤侵蚀较的山前坡地上,沿等高线营建杨树水土保持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固土保水并调节微气候与生态环境;待杨树定植成长1年后,沿等高线套种山杏苗木,定植次年用当地良种“树上干”杏对其进行嫁接,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待嫁接杏树定植2年后,对杨树林进行间伐,只保留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以此增加防护林内部地块的通风透光,促进新垦坡地杨树和杏树苗木的生长,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该方法是选择易定植、生长迅速的二年生杨树苗木在河谷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山前坡地上,沿等高线营建株行距为2×6m的杨树水土保持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固土保水并调节微气候与生态环境;待杨树定植成长1年后,沿等高线套种山杏苗木,定植次年用当地良种“树上干”杏对其进行嫁接,营造生态-经济复合林,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待嫁接杏树定植2年后,对株、行距2×6m杨树林进行间伐,以100×50m的田块为准只保留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以此增加防护林内部地块的通风透光,促进新垦坡地杨树和杏树苗木的生长,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杨树+山杏嫁接“树上干杏”的林-果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配置,对于伊犁河谷砂质薄层贫瘠土的区域具有水土保持效果好,并能够实现生态、经济的双重收益的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造林配置方法实现伊犁河谷新垦坡地坡度大、土壤薄、保土保水能力差、林农业生产力低下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55cm,深30-35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速生杨或胡杨与引进种杨树741-9-1和俄罗斯杨,将2年生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杨树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3月上、中旬,在两行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小红杏或银白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底部铺10cm牛粪或发酵熟化的鸡粪、羊粪作为底肥,栽种前用菌根真菌液浸泡树根以浸染根系,栽种时采取常规的“一提二踩三埋土”方法,踩实并覆表层土,保留树坑上部15cm不填土;c、在山杏幼苗定植成活次年3月份,从本地树上干杏良种树上剪取1年生枝条,对山杏苗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嵌芽接法或T形芽接,在嫁接时以50×50m的地块为准,对角线上的山杏苗不嫁接,作为传粉树;d、杏树嫁接成活当年秋季开始,对杨树生态林进行逐年隔行间伐,通过三年间伐,在杨树6-7年树龄时,营造长、宽100×50m的田块,只留下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对地块内的杨树全部进行砍伐,截水沟保留,最终营造构建成生态-经济林果复合林,在杨树砍伐后,随着杏树的生长应通过移栽调整其株行距。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该方法特点是针对伊犁河谷新垦坡地砂质薄土层、保水差、地力低易发水土流失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树种与生态经济树种营造林果复合型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增加经济收益。这种水土保持型林果配置较原有该区域单一生态水土保持林和单一果林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易成活、生长快的树种作为先锋框架物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大间距种植,构建水土保持林,保水保土并改善微气候,后期套种经济果林,逐步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具有防风和水土保持功效的林果复合型林带;2)通过先期生态造林措施改善生境,为后期经济果林的定植与成活营造有利的微环境,能够提高经济果林的成活率,同时生态水土保持林可以为果林构建有效的防护,使果林免于风害和减轻冻害。优化的造林措施与具体操作步骤在实现新垦坡地水土保持的同时,充分利用降雨与春季融雪水,改善生态-经济林的土壤水分条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该方法中的树上干杏是伊犁河谷地方特产的杏树品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a、在不改变地形与不破坏地表植被前提下,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cm、深30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将2年生银白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银白杨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春季3月上、中旬在两行银白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栽种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55cm,深30‑35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速生杨或胡杨与引进种杨树741‑9‑1和俄罗斯杨,将2年生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杨树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3月上、中旬,在两行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小红杏或银白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底部铺10cm牛粪或发酵熟化的鸡粪、羊粪作为底肥,栽种前用菌根真菌液浸泡树根以浸染根系,栽种时采取常规的“一提二踩三埋土”方法,踩实并覆表层土,保留树坑上部15cm不填土;c、在山杏幼苗定植成活次年3月份,从本地树上干杏良种树上剪取1年生枝条,对山杏苗进行嫁接,嫁接采用嵌芽接法或T形芽接,在嫁接时以50×50m的地块为准,对角线上的山杏苗不嫁接,作为传粉树;d、杏树嫁接成活当年秋季开始,对杨树生态林进行逐年隔行间伐,通过三年间伐,在杨树6‑7年树龄时,营造长、宽100×50m的田块,只留下四周边界上的杨树作为防护林,对地块内的杨树全部进行砍伐,截水沟保留,最终营造构建成生态经济林果复合林,在杨树砍伐后,随着杏树的生长应通过移栽调整其株行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伊犁河谷水土保持林果复合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在河谷新垦坡地低植被覆盖且土壤侵蚀多发区,沿等高线以6m间距开挖宽50-55cm,深30-35cm截水沟,选择本土杨树品种银白杨、速生杨或胡杨与引进种杨树741-9-1和俄罗斯杨,将2年生杨树苗以2m株距种植在截水沟内,沿等高线营造株行距为2×6m生态水土保持林;b、杨树定植成活树龄3年后,在当年3月上、中旬,在两行杨树之间以行株距2×3m栽种2年生健壮、无根系损伤的山杏品种为大红杏、小红杏或银白杏树苗,营造经济果林,采取直径40cm、深60cm树坑穴植,在坑穴底部铺10cm牛粪或发酵熟化的鸡粪、羊粪作为底肥,栽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红王玉阳史彦江陈亚鹏宋锋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