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06120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6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弹片端子,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所述片体上向前悬伸有用于在插脚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上侧面与插脚弹性抵接的接触弹臂,所述弹片端子还包括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抵接的、用于在接触弹臂受到插脚顶压力而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对接触弹臂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弹臂。通过支撑弹臂对接触弹臂进行支撑,能够增大与插脚抵接时的弹性作用力,减缓接触弹臂的弹性消逝,保证接触弹臂与插接接触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及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与其适配的充电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插脚能够翻转的小型充电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352214U、授权公告日为2013.12.18的中国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易装配的可折叠插脚的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包括底壳,底壳内固定设有两个弹片即弹片端子,两个弹片端子的一端分别与电压输出导电部导电连接,底壳内还转动安装有两个插脚,在插脚翻转行程中能够与两个弹片端子的另一端脱离和接触,实现导通和断开。这种弹片端子的用于与插脚接触的一端弹片片面上通过冲压U型缝隙而在U型隔断内形成悬伸的接触弹臂,弹片端子正是通过该接触弹臂与插脚弹性接触实现导电,但是这种弹片端子的接触弹臂弹性力有限,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力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此时,在翻转插脚时接触弹臂就不能与插脚稳定接触,导致导电接触失效,缩短了充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弹片端子,用于解决现有的弹片端子的接触弹臂弹性力较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弹片端子的充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弹片端子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片端子,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所述片体上向前悬伸有用于在插脚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上侧面与插脚弹性抵接的接触弹臂,所述弹片端子还包括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抵接的、用于在接触弹臂受到插脚顶压力而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对接触弹臂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弹臂。所述支撑弹臂与片体一体设置。所述支撑弹臂为与片体一体连接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悬伸端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相抵接。所述片体上在接触弹臂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向接触弹臂的U形缝隙,所述支撑弹臂由U形缝隙内形成的悬臂结构构成。所述U形缝隙位于接触弹臂的前侧,U形缝隙内的悬臂结构向后弯折并抵接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弹片端子以及与弹片端子对应的插脚,所述弹片端子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所述片体上向前悬伸有用于在插脚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上侧面与对应的插脚上的导电部位弹性抵接的接触弹臂,所述弹片端子还包括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抵接的、用于在接触弹臂受到插脚顶压力而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对接触弹臂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弹臂。所述支撑弹臂与片体一体设置。所述支撑弹臂为与片体一体连接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悬伸端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相抵接。所述片体上在接触弹臂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向接触弹臂的U形缝隙,所述支撑弹臂由U形缝隙内形成的悬臂结构构成。所述U形缝隙位于接触弹臂的前侧,U形缝隙内的悬臂结构向后弯折并抵接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弹臂对接触弹臂进行支撑,能够增大与插脚抵接时的弹性作用力,减缓接触弹臂的弹性消逝,保证接触弹臂与插接接触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支撑弹臂与片体一体设置,简化了弹片端子的结构,装配时也比较方便。进一步地,支撑弹臂采用悬伸端与接触弹臂相抵接的悬臂结构,简化了支撑弹臂的结构。进一步地,通过在片体上开设U形缝隙而形成用于构成支撑弹臂的悬臂结构,这样充分利用弹片片体,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U形缝隙位于接触弹臂的前侧,U形缝隙内的悬臂结构向后弯折并抵接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悬臂结构弯折后具有较大的弹性,能够提供给接触弹臂较大的弹性作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器的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器的实施例一中插脚和弹片端子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弹片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片端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器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通过绝缘体固定有两个弹片端子3,两个弹片端子3分别对应连接充电器电压输出的正、负极。壳体1内还转动装配有插脚2,插脚2有两个,两个插脚2分别对应两个弹片端子3,插脚2用于对应插入插座连接器的正、负极插孔中并将电流通过弹片端子3导通到需要充电的设备中。插脚2包括上下延伸的插片以及设于插片下端的插片安装座20,两个插片安装座20一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以使两个插脚能够同步转动。两个插片安装座20的左右相背的两侧分别设有左右延伸的转轴21,插脚2通过插片安装座20的转轴21转动装配在壳体1内。插脚2在安装座20的下侧还设有与插片导电连接的导电接触部,该导电接触部可以是插片直接向下延伸凸出插片安装座20的一端端部,也可以是上端与插片连接、下端伸出插片安装座的转接件。两个弹片端子3前后延伸且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插脚2的下方,在插脚2转动到插片与弹片端子3相垂直或基本垂直的状态时,插脚通过导电接触部与弹片端子导电接触,在插脚2转动到插片与弹片端子3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状态时,插脚的导电接触部与弹片端子3相分离,以此而通过插脚的转动实现与弹片端子的导通与断开。相应地,壳体上设有插片容纳槽10。在充电器不使用时,可以将插片转动到容纳槽10内以对插片进行保护,同样也便于充电器携带,此时插片与弹片端子断开;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插片从插片容纳槽10中转出,此时插片与弹片端子的导电连接。弹片端子3的具体结构如图3-4所示,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30,片体30的后端设有用于与电压输出的正负极电极连接的端子31,片体30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插脚的导电接触部导电连接的接触弹臂32。具体地,在片体30上冲压开口朝后的第一U形缝隙320,第一U形缝隙320内形成后端与片体30连接、前端向前悬伸的第一悬臂结构,第一悬臂结构即构成上述的接触弹臂32。接触弹臂32由于为悬臂结构而能够在上下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在插片翻转到与弹片端子3垂直或近似垂直状态时,插脚上的导电接触部向下顶压接触弹臂32,接触弹臂32由于自身弹性而具有向上回复的趋势,从而保证与插脚的可靠导通;在插片转动到与弹片端子3平行或近似平行状态时,导电接触部与接触弹片3分离,接触弹臂32通过自身弹性复位。因此可知,弹片端子3正是通过接触弹臂32的自身弹性保证与插脚的稳定电连接的。那么,接触弹臂3的弹性回复能力就决定了插脚与弹片端子30的可靠程度。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提高弹片端子3上的接触弹臂32的弹性回复能力以提高弹片端子3与插脚导电连接的可靠程度而进行的改进。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片端子3的片体30上还在接触弹臂32的前侧冲压有开口朝后的第二U形缝隙330,第二U形缝隙330内形成后端与片体30一体连接、前端向前悬伸的第二悬臂结构,将该第二悬臂结构向后弯折并使其自由端抵接在接触弹臂32的下侧面,从而形成支撑弹臂33。通过第二悬臂结构向后弯折而形成的支撑弹臂33具有较大的弹性力,其对接触弹臂32的下侧面提供支撑能够使大大提高接触弹臂32在被导电接触部顶压时向上的弹性作用力,也增加了整片弹片端子结构抗疲劳性能,从而保证接触弹臂32与插脚导电接触部的可靠连接。上述充电器的实施例中,支撑弹臂与片体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支撑弹臂单独设置,支撑弹臂可以倾斜设置,下端固定在壳体内,上端支撑弹臂弹性支撑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即可,或者支撑弹臂可以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弧形两端固定在壳体上,弧形顶部支撑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或者支撑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片端子,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所述片体上向前悬伸有用于在插脚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上侧面与插脚弹性抵接的接触弹臂,其特征是:所述弹片端子还包括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抵接的、用于在接触弹臂受到插脚顶压力而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对接触弹臂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弹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端子,包括前后延伸的片体,所述片体上向前悬伸有用于在插脚运动到一定位置时通过上侧面与插脚弹性抵接的接触弹臂,其特征是:所述弹片端子还包括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抵接的、用于在接触弹臂受到插脚顶压力而向下发生弹性变形时对接触弹臂提供向上的弹性作用力的支撑弹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弹臂与片体一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弹臂为与片体一体连接的悬臂结构,悬臂结构的悬伸端与接触弹臂的下侧面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片体上在接触弹臂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向接触弹臂的U形缝隙,所述支撑弹臂由U形缝隙内形成的悬臂结构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端子,其特征是:所述U形缝隙位于接触弹臂的前侧,U形缝隙内的悬臂结构向后弯折并抵接在接触弹臂的下侧面。6.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后妹吴志富杨德军文海波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