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073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锅体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设置于开口处,锅体与盖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绕连接端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远离连接端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盖体配合面与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盖体绕其与锅体的铰接点旋转,只要能够保证铰接点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点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底部的距离,那么就不会出现盖体与锅体的卡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是指一种电饭煲,电压力锅的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饭煲、压力煲等小家电产品基本已经普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无论是电饭煲还是电压力煲,盖体和锅体是一个重要的配合结构,影响到外观和开盖效果。对于盖体前端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市面上的产品基本上是盖体侧面和锅体侧面平行设置,相对偏移量就是盖体和锅体的配合间隙。这样的结构会出现如下问题:为保证外观漂亮,间隙不可过大;但间隙过小的话,盖体和锅体容易顶死,稍微变形便会卡死,开不了盖。这其中的平衡点只能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降低盖体的厚度,然而现有电饭煲、压力煲的盖体上均要设置各种控制按键和蒸汽阀等,因此降低盖体的厚度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盖体和锅体不会卡死的前提下,还能减小盖体和锅体之间间隙的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所述锅体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且连通所述开口的空腔,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锅体与所述盖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所述盖体绕连接端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空腔的盖合,所述盖体远离连接端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所述锅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所述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盖体绕其与锅体的铰接端旋转,只要能够保证铰接端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端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底部的距离,那么就不会出现盖体与锅体的卡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所述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所述锅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平面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四平面。优选的,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五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五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平面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二弧面。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盖体和锅体不会卡死的前提下,还能减小盖体和锅体之间间隙的一种电炊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炊具,所述电炊具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在赘述。优选的,所述电炊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平面,2、竖直平面,3、第一弧面,4、第二平面,5、第三平面,6、第四平面,7、第五平面,8、第二弧面,9、盖体,10、锅体,11、内锅,12、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1。在本实施例中,盖体配合面为向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3。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如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2,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1。盖体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第二平面4与第一平面1之间的夹角为12°。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3,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所述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所述开口的空腔,所述盖体(9)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锅体(10)与所述盖体(9)的一端转动连接,使所述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空腔的盖合,所述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所述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
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所述开口的空腔,所述盖体(9)设置于所述开口处,
所述锅体(10)与所述盖体(9)的一端转动连接,使所述盖体(9)绕连接端(12)
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空腔的盖合,所述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
盖体配合面,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
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所述锅体下配
合面为竖直平面(2),所述锅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
(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平面(1)与所述第二平面(4)之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显怀朱传斌袁伟黎国柱陈伟彭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