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563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1 23:06
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包括三轮车本体,该三轮车本体包括车架总成、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分别安装在车架总成上,三轮车车架总成包括龙骨、中央支撑架和平架,该龙骨与平架相连接,中央支撑架设置在龙骨和平架之间。在中央支撑架第一端设置有车架立管,该车架立管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该车架立管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18度,相对于传统三轮车车架立管与垂直方向的夹角23度,夹角减小,增加了把手的有效力臂,在本三轮车载有较重货物时,操作人员在转向时更加轻松,减少了因转向困难造成的碰撞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轮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
技术介绍
三轮车作为国家法律规定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使用的合法交通工具。三轮车分为三轮客车和三轮货车,三轮货车通常是在路况不好或者是在载货的情况下行驶,在目前对于三轮车前叉减震装置的设计中,前叉减震装置与垂直方向的夹角至少大于20度,通常都是为23度。这样设计的缺陷第一,减震叉管和方向柱使用寿命短;第二,是三轮车整体制动效果不好。在对于三轮车的车架立管角度设计大于20度,且前轮普遍采用450-12和500-12的轮胎,驾驶员在转向的时候费力,有时候在载货较重时,甚至转不动,转向不灵活造成不必要的碰撞事故。在三轮车载货行驶时,由于三轮车载货后重心增高,而普通三轮车的后桥两制动鼓端面之间尺寸为1205mm,在路况不好的道路行驶或者转弯时容易侧翻。对于普通三轮车的挡泥板都是直接焊接在车厢底板两侧,在下雨天行驶容易将泥浆污染物甩到车厢底板,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有效力臂增加,安全性高,制动效果好,防侧翻的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包括三轮车本体,该三轮车本体包括车架总成、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所述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
车架总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车车架总成包括龙骨、中央支撑架(4)和平架(5),该龙骨与平架(5)相连接,所述中央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龙骨和所述平架(5)之间;所述龙骨(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6)、水平段(7)和第二弧形段(8),所述第一弧形段(6)的角度为100度;所述平架(5)内设置有二道梁(9),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6)自由端,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架(5)前端,所述第二弧形段(6)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二道梁(9)中部;在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设置有车架立管(10),该车架立管(10)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所述前叉减震系统包括前叉减震器(11)、前轴(12)和前轮(13),所述前轴(12)穿设在所述前轮(13)轴孔中,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上部穿设在所述车架立管(10)中,所述前轴(12)的端部穿设在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下端部轴孔中,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所述前叉减震器(11)包括前叉(14)和联板(15),该前叉(14)下端部轴孔中心到所述联板(15)上端面距离为42.5mm~45mm;所述后桥包括左制动鼓和右制动鼓,该左制动鼓端面和右制动鼓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370mm,所述车厢本体包括底板(16),在所述底板(16)的底端两侧相对设置有左边梁(17)和右边梁(18),所述左边梁(17)和所述右边梁(18)上相对设有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在所述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中分别固设有挡泥板固定板(19),在该挡泥板固定板(19)上分别安装有挡泥板(20)。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可进一步为:所述前叉(14)下端部轴孔中心到所述联板(15)上端面距离为42.5mm。进一步为:所述车架立管(10)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前叉减震装置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13~18度,相对于前叉减震装置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23度的设计,第一减震叉管和方向柱使用寿命增加;第二是三轮车整体制动效果增加。前叉下端部轴孔中心到联板上端面距离为42.5mm~45cm。相对于前叉下端部轴孔中心到联板上端面距离为45.5mm的设计,使得整车的重心降低。该车架立管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18度,相对于传统三轮车车架立管与垂直方向的夹角23度,夹角减小,增加了把手的有效力臂,在载有较重货物时,操作人员在转向时更加轻松,减少了因转向困难造成的碰撞事故。本三轮车在载有较重货物时,整车重心升高,由于本三轮车后桥的左制动鼓端面和右制动鼓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300mm~1370mm,在转弯的时候,不易侧翻。相对于普通三轮车后桥的左制动鼓端面和右制动鼓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5mm更加安全。由于轮距加大,相对于普通三轮车,车轮跑出车厢底部边缘。所以在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中分别固设有挡泥板固定板,在该挡泥板固定板上分别安装有挡泥板。相对于传统三轮车挡泥板直接设置在车厢下底面,在下雨天行驶时,防止车轮转动将泥浆溅射到车厢底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图;图2为车架的主示图;图3为车架的俯视图;图4为后桥的示意图;图5为车厢的主示图;图6为车厢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
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包括三轮车本体,该三轮车本体包括车架总成、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分别安装在车架总成上,其特征在于:三轮车车架总成包括龙骨、中央支撑架4和平架5,该龙骨与平架5相连接,中央支撑架4设置在龙骨和平架5之间;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6、水平段7和第二弧形段8,第一弧形段6的角度为100度;平架5内设置有二道梁9,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弧形段6自由端,中央支撑架4第二端固定连接在平架5前端,第二弧形段6自由端固定连接在二道梁9中部;在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设置有车架立管10,该车架立管10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增加了把手的有效力臂,在载有较重货物时,操作人员在转向时更加轻松,减少了因转向困难造成的碰撞事故。前叉减震系统包括前叉减震器11、前轴12和前轮13,前轴12穿设在前轮13轴孔中,前叉减震器11上部穿设在车架立管10中,前轴12的端部穿设在前叉减震器11下端部轴孔中,前叉减震器11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第一减震叉管和方向柱使用寿命增加;第二是三轮车整体制动效果增加。由于前叉减震器11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相对于普通三轮车前叉减震器与垂直方向夹角为23度,整车重心上升,因此将前叉14下端部轴孔中心到联板15上端面距离为42.5mm使重心下降。后桥包括左制动鼓和右制动鼓,该左制动鼓端面和右制动鼓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370mm,后桥长度相对于市面上普通三轮车后桥的1205mm加长了165mm,在三轮车转弯时,防止三轮车侧翻。由于轮距加大,跑出车厢边缘,因此在车厢底板16上的左边梁17和右边梁18上相对设有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在
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中分别焊接有挡泥板固定板19,在挡泥板固定板19上分别安装有挡泥板20。第一安装的挡泥板20可以将轮胎完全遮挡住。第二在下雨天行驶时,防止车轮转动将泥浆溅射到车厢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包括三轮车本体,该三轮车本体包括车架总成、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所述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总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车车架总成包括龙骨、中央支撑架(4)和平架(5),该龙骨与平架(5)相连接,所述中央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龙骨和所述平架(5)之间;所述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6)、水平段(7)和第二弧形段(8),所述第一弧形段(6)的角度为100度;所述平架(5)内设置有二道梁(9),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6)自由端,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架(5)前端,所述第二弧形段(6)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二道梁(9)中部;在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设置有车架立管(10),该车架立管(10)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所述前叉减震系统包括前叉减震器(11)、前轴(12)和前轮(13),所述前轴(12)穿设在所述前轮(13)轴孔中,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上部穿设在所述车架立管(10)中,所述前轴(12)的端部穿设在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下端部轴孔中,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所述前叉减震器(11)包括前叉(14)和联板(15),该前叉(14)下端部轴孔中心到所述联板(15)上端面距离为42.5mm~45mm;所述后桥包括左制动鼓(21)和右制动鼓(22),该左制动鼓(21)端面和右制动鼓(22)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370mm,所述车厢包括底板(16),在所述底板(16)的底端两侧相对设置有左边梁(17)和右边梁(18),所述左边梁(17)和所述右边梁(18)上相对设有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在所述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中分别固设有挡泥板固定板(19),在该挡泥板固定板(19)上分别安装有挡泥板(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增强型三轮车结构,包括三轮车本体,该三轮车本体包括车架总成、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所述车厢、后桥和前叉减震系统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总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轮车车架总成包括龙骨、中央支撑架(4)和平架(5),该龙骨与平架(5)相连接,所述中央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龙骨和所述平架(5)之间;所述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段(6)、水平段(7)和第二弧形段(8),所述第一弧形段(6)的角度为100度;所述平架(5)内设置有二道梁(9),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6)自由端,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平架(5)前端,所述第二弧形段(6)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二道梁(9)中部;在所述中央支撑架(4)第一端设置有车架立管(10),该车架立管(10)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3度~18度;所述前叉减震系统包括前叉减震器(11)、前轴(12)和前轮(13),所述前轴(12)穿设在所述前轮(13)轴孔中,所述前叉减震器(11)上部穿设在所述车架立管(10)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尊赐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